據《元和郡縣誌》記載,蘭州是由皋蘭山得名。由於古人約定俗成的省略方法,皋蘭一詞去「皋」留「蘭」,得名蘭州。
又據《皋蘭縣誌》記載:皋蘭即蘭州,皋蘭之名,以南山名皋蘭而得名。
隋開皇三年(583年)廢郡改州,金城郡改為蘭州,置蘭州總管府,府治子城,「蘭州」之稱即始於此,迄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
1941年7月始設蘭州市。現為甘肅省省會。蘭州又稱「金城」,古時沿用此稱時間最久、流傳地域最廣。
目前蘭州轄城關、七里河、西固、安寧、紅古5個區和永登、榆中、皋蘭3個縣,你可知道他們的來歷嗎?
榆中
榆中:縣名。早在春秋戰國時,秦「辟數千里,以河為境,累石為城,樹榆為塞」。因縣地處榆塞之中,故名榆中而得名。榆中縣始建於秦始皇三十二年(公元前214年)。
1956年9月,榆中縣人民政府委員會改為榆中縣人民委員會。1968年1月,成立榆中縣革命委員會。1970年4月,劃歸蘭州市管轄。1981年1月,撤銷榆中縣革命委員會,恢復榆中縣人民政府。
皋蘭
皋蘭:縣名。因縣地處皋蘭山北麓而得名。清乾隆三年(1738年)設皋蘭縣,始有皋蘭縣名。
1949年8月26日,皋蘭縣與蘭州市同日解放,直屬陝甘寧邊區政府甘肅行政公署。12月歸屬蘭州市。
1951年8月由省直轄。
1956年1月劃歸定西專區。
1958年12月撤縣,行政區域劃歸白銀市。
1961年2月,恢復建制,歸白銀市管轄。
1963年10月再屬定西專區。
1970年4月重新劃歸蘭州市管轄至今。
永登
永登:縣名。永登縣始建於東晉十六國前涼時期,後幾經易名,1928年恢復永登縣名。因地處河西乾旱區,意含祝願五穀永遠豐登之意。
解放後,最初由甘肅省武威專區領導,1955年河西三專區合併,歸張掖專區領導,不久劃歸定西專區。1958年12月,撤銷永登縣,設蘭州市永登區。1961年,恢復永登縣,仍屬蘭州市。1963年,又從蘭州市劃出,改歸武威專區。1970年,復歸蘭州市至今。
城關區
夏商周,城關區為羌戎居地。
1949年8月26日,蘭州解放。蘭州市人民政府接管了原有的九個區,建立了區街 (鄉)人民政權。
1955年,經過兩次區劃調整,將1953年擴並以後的一、二區合併為一個區,因其地處舊城關,故名為城關區,從此有城關區之名。
1958年和1960年又先後將鹽場區和東崗區及阿干區之一部併入城關區,形成了今日之區域。
1968年4月,"文化大革命"中將城關區更名為東風區。1973年恢復城關區原有名稱。
安寧區
夏、商、周時,區境為羌戎所居。
春秋戰國時,為南下匈奴所占,不在秦版圖內。
西漢逐匈奴後始置金城縣,區境屬之。經三國魏、晉、南北朝、隋、唐,縣名數更,區境曾先後屬金城、五泉、蘭縣轄地。
1949年8月26日蘭州解放,十里店、孔家崖仍屬蘭州第六區,吊場至沙井驛屬皋蘭縣第一區(安寧區)。1953年3月,成立蘭州石第七區,科級建置。
1955年,改稱蘭州市安寧區,升為縣級區。
七里河區
七里河區歷史悠久,新石器時期,區境內就有大量先民耕作生息。夏、商、周為羌戎地。
1949年,8月29日,為蘭州市第八區、第九區。
1953年3月2日,蘭州市第八區改為蘭州市第四區,第九區改為第八區。
1955年9月30日,蘭州市第四區改為蘭州市七里河區。以離蘭州城七里的七里河得名。第八區改為阿干區,以阿干鎮得名。
1960年12月8日,阿干區並人七里河區,至2003年底仍為蘭州市七里河區。
西固區
古為邊陲重鎮,羌戎之地,秦昭王時始入秦版圖,屬隴西郡。
1949年8月蘭州解放,置皋蘭縣第五區。
1953年3月皋蘭縣第五區在川區的西固、柳泉、柳蔭、桃園、鍾家河、瞿家營、陳官營7鄉和山區的范坪、光月、陳井子3鄉靠川區的前山部分劃歸蘭州市,建置蘭州市第五區,行政區劃調整為7個鄉。
1955年11月區政府駐地"西固城"改名蘭州市西固區。
1956年8月蘭州市河口區併入,1958年皋蘭縣金溝鄉劃歸西固區范坪鄉。
1959年7月臨洮縣楊家鄉劃入。
1964年8月關山公社(原楊家鄉)劃出歸永靖縣轄。
紅古區
秦時屬隴西郡。
漢朝屬浩門、令居、允街三縣地。
唐朝屬廣武縣。
1958年永登縣併入蘭州市,改稱永登區。
1960年4月27日由甘肅省人民政府決定蘭州市設立紅古區。 析永登區置紅古區。以境內紅古城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