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我從新疆來
第十一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會,2019年9月8日至16日在河南鄭州舉行。13日下午,新疆代表團在鄭州工程技術學院體育場向全國觀眾帶來了精彩表演——麥熱球。
01
疆式曲棍球——麥熱球
麥熱球,又稱「曲馬克」,是于田縣維吾爾族民間傳統體育項目之一。這項古老的民間運動廣泛流行於新疆和田地區,很受當地民眾喜愛。
其實,麥熱球是曲棍球的一種,其玩法與現代曲棍球類似卻有別於它。
比賽工具的選材一貫沿襲著新疆人民就地取材的偏好。麥熱球的球桿用柳樹枝製成,是個頭部彎曲、長約80厘米的木棍;擊打用的實心球也是用羊毛或者柳樹結製成。
與曲棍球規則不同的是,麥熱球不受場地大小、人數多寡的限制,趣味性和對抗性強。
球場的兩頭各設置一個球門,不安排守門員,只要球被隊員打進對方球門,進球就有效。在一定的時間內,進球多的隊伍獲勝。
最有意思的還是麥熱球強大的包容性:不分晝夜,這一點就比較厲害了。
大伙兒可能會質疑了,麥熱球在白天進行還算合理,夜間怎麼進行?以前的夜晚又不像現在這樣燈火通明?
那你就不得不佩服於前人的智慧了。由於前面提到的比賽工具的選材提供了便利,夜間是可以把球點燃,帶著煙火進行擊打的。
且不說這種玩法的危險性,就沖這個奇妙的點子和前人對體育的熱愛,我都要為此尖叫。一則為隊員延長了運動時限,二則為此運動帶來了極強的趣味性和娛樂觀賞性。
02
達斡爾族曲棍球——「貝闊他日貝克」
曲棍球在達斡爾族民間也有著悠久的歷史,數百年前便開始流傳於達斡爾族民間。
達斡爾語稱曲棍球為「貝闊他日貝克」,其中「貝闊」指球棍,選用根部彎曲、枝幹挺直的柞木削磨加工而成;球被稱為「朴列」,其大小如棒球,分木球、毛球、火球三種,偶爾也使用骨球。
達斡爾族的火球同樣用於夜間運動,它以樺樹上長出的已硬化的白菌製成,殼硬內空,球上穿通數孔,注入松明,點燃後煙火不熄。
規則與如今的曲棍球運動規則近似。
在球場兩端各設一個營門,兩隊上陣隊員為11人,各有1人守門,門前各有2人守衛,其餘的人進攻對方。由場地中心開球,打入對方營門為得分,得分多者為勝。
03
全疆第一支青少年曲棍球隊
說到這裡,不得不提的是:新疆塔城市設有的達斡爾民族鄉。
在2014年組建的塔城市阿西爾鄉中心學校青少年曲棍球隊,也是全疆唯一一支青少年曲棍球隊。
他們已經兩次奪得全國青少年曲棍球錦標賽冠軍,並在多次賽事中取得優異成績,實力不容小覷。
在此,祝願小朋友們茁壯成長,在以後的比賽中取得更優異的成績,將此民間體育運動發揚光大。
04
民間曲棍球走向大舞台
不管是「麥熱球」還是「貝闊他日貝克」,都是曲棍球的一種。相似的形式下都凝結著各自民族的智慧。
如今,又一項傳統體育項目走出新疆,是對傳統的繼承與傳播;能在全國人民面前展示,是極大的鼓勵與榮耀。
麥熱球的走出,讓更多的人有幸認識了這樣有趣的民間體育項目。我們祝願更多優秀的新疆元素在全國綻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