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建家鄉微信群,本想促進交流,沒想到在一次婚禮邀請之後,微信群演變成了禮金討要平台

2019-11-28     三聯生活周刊

本文刊載於《三聯生活周刊》2019年第48期,原文標題《家鄉微信群》,嚴禁私自轉載,侵權必究。

進城務工人員越來越多,鄉村空心化問題也隨之突顯。為了更好地促進村民之間的溝通交流,家鄉村委會幹部牽頭建立了「我愛家鄉」微信群,進群的村民絡繹不絕。

剛開始的日子裡,群管理員會適時轉發上級部門頒發的關於鄉村發展的政策文件,並就文件內容進行解讀。偶有村民遇到生活難題時,只要在群里求助,眾人都會熱情回復。「我愛家鄉」群真的成了全村人共同的「網上家園」。

情況的轉變發生在去年春節。那年除夕之夜,村民蔡哥在群里發了一個拜年紅包,接著大家搶的搶、發的發,不亦樂乎。一陣喧鬧過後,就有村民開始訴說務工的艱辛與煩惱,還有村民曬出過年做的美食,以及無關痛癢的生活小視頻和未經證實的養生秘訣。管理員說,鼓勵大家暢所欲言,家鄉群就要有「家」的溫馨。

春節假期結束,村民各奔東西。一天,張大叔在群里寫道:「鄉親們都外出務工了,我兒子將於本月初八結婚,大家都參加不了他的婚禮了,好可惜。」這話一出,眾多村民紛紛表示遺憾,並不約而同地將禮金微信轉帳給張大叔。張大叔一再強調他不是變相提醒大家送禮金,但村民都說「禮尚往來理所應當」。短短一上午的時間,張大叔就收到了2.5萬元的禮金。

接下來的日子裡,群里隔三差五就會有人發布宴請信息——「母親大人本月10號舉辦七十大壽壽宴,誠請各位親朋好友光臨」「小店下月8號開業,恭請大家前來捧場」「女兒考上了大學,臨行前舉辦答謝宴,懇請鄉親參加為感」「新房裝修完畢,後天喬遷大喜,歡迎大家蒞臨」……雖然隻字未提錢,但鄉親們早已心照不宣。按照既往鄉俗,參加這些宴席禮金都是必不可少的。每家都有一本自己的台帳,在舉辦宴席時,都會請專人詳細記錄禮金誰給了、給了多少。

村民們絞盡腦汁地尋找各種「喜事」,並選擇避開節假日舉辦宴席,理由是,非節假日時間務工的村民大多不在家,他們用微信轉帳的形式給了禮金又不來吃飯,對舉辦宴席的人家來說極其划算。

漸漸地,家鄉微信群演變成了禮金討要平台,村領導轉發的政策文件瞬間就被鋪天蓋地的禮金信息掩埋。不堪其擾的村民大都默默地退了群,僅僅一年時間,微信群由開始的500人,減少到現在的107人。(讀者 艾科)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cBFqr24BMH2_cNUgoZl6.html



















野生動物世界

2020-04-15

唐茶穿越指南

2020-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