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最後一個工作日(12月30日),駐美大使秦剛升任外交部部長。當地時間1月2日,秦剛發文向全美各界人士道別,表示即日奉調回國。
作為世界上最重要的雙邊關係,中美兩國向對方國派駐的大使的最新動向,自然也引發外界關注。對於誰將接任秦剛成為下一任駐美大使,中方也在2023年首個工作日(3日)予以回應。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中方重視中美關係,新任駐美大使將在履行必要程序後赴任。關於具體人選,建議關注外交部網站的有關更新。
秦剛是中美建交以來,第十一任駐美大使。深圳衛視直新聞經梳理髮現,歷任駐美大使的新老交接均在1至3個月「短期」內完成。第十任駐美大使崔天凱於2021年6月23日離任回國,秦剛則是於次月28日抵美履新。
中國社科院美國研究所戰略研究室副研究員張一飛對深圳衛視直新聞指出,中國駐美大使「迅速銜接」是慣例。與此同時,美國駐華大使的交接除極特殊情況外,也是在短期內完成。中美兩國在及時互相派駐大使一事上,反映出雙方對於彼此在本國對外關係中的地位高度重視。中美雙方十分清楚兩國關係的重要性,對於自己在對方國對外關係中的地位,以及兩國關係在整個國際政治格局中的地位,也都心知肚明。
深圳衛視直新聞注意到,中美建交以來,共有13人出任美國駐華大使。2021年12月16日,美國國會參議院批准尼古拉斯·伯恩斯出任第十三任駐華大使,其於2022年3月5日抵華履新。彼時距離其前任特里·布蘭斯塔德離任返美相差1年5個月(2020年10月4日),是少見的長期才完成換人。
2020年,是時任美國總統特朗普執政的最後一年,中美關係受到新冠疫情、美國大選兩大因素的衝擊。外界普遍認為,那一年中美兩國暴發了建交以來「最激烈」的衝突,美對華發起輿論戰、經貿戰、科技戰,雙邊關係嚴重受損,跌至幾十年的最低點。
當地時間1月2日,秦剛通過社交媒體向美國各界人士道別
值得注意的是,秦剛在回國前發文多篇向美國各界人士道別。從相關表態中,我們也能品讀出更多信息。
他坦言,前年到任時,中美關係面臨著諸多嚴峻挑戰。在回顧任期時,他談到訪問了美國22個州,足跡遍布政府、國會、智庫、企業、車間、碼頭、農田、學校、球場。此外,他特別提及「美國人民的勤勞、熱情和友善深深地感染了我。」
「足跡遍布美國社會多層級,顯示出了中國外交官對於美國社會的了解程度。與美國社會主體的近距離接觸,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未來中國外交高層對於美國民意基礎基本不會誤判。而秦剛強調『美國人民』,也表達出了中國對美國人民的友好,將美國個別政客與美國廣大人民區分看待。」張一飛說。
2023年元旦,秦剛與美國國務卿布林肯通電話。秦剛在回國行前特別發文談及此次通話並同布林肯道別。憶及其擔任駐美大使期間與布林肯進行的會見,秦剛使用了「坦誠、深入、富有建設性」來形容,並表示期待與布林肯繼續保持密切工作關係,推動中美關係改善發展。
推文雖短,但自有一番深意。2022年5月,布林肯發表對華政策演講,渲染「中國威脅」,重申美對華開展「長期戰略競爭」的定位和取向,並概括出以「投資、結盟、競爭」為支柱的對華政策框架。秦剛談及的「推動中美關係改善發展」即是在號召美方同中方相向而行,一同為世界謀福利。
由於所處的歷史階段不同,不同時期就任的駐外大使所面臨的國際環境以及任務也略有不同。秦剛在回國前也談到了自身「任務」——落實兩國元首共識,做中美間溝通的橋樑和紐帶,致力於探索中美之間正確的相處之道。
2022年,中美元首分別於7月28日和11月14日進行了通話和首次會面,美方積極回應了中方關切。拜登再次強調不尋求與中國進入新冷戰,並多次提出要為中美關係設立「護欄」,避免兩國在競爭時陷入衝突。
然而另一方面,美方卻做出矛盾行為,在台灣問題上對華進行挑釁,2022年內六度對台軍售,美國第三號政治人物佩洛西竄訪台灣。此外,不斷加碼對華經貿制裁,阻斷關鍵產品和技術對華出口。
張一飛認為,當下美國對華政策基本成型,相關操作也逐漸熟練。在美國新的《國家安全戰略》與《國防授權法案》出台的背景下,新任駐美大使或將面臨更為嚴峻和複雜局面。不過他也指出,美國自身承受力其實也已瀕臨極限,很多戰略心有餘而力不足。相較於意識形態上的霸權主義國家,其資本主義國家性質更為重要。國家的物質基礎,決定了資本增值需要流通和合作,這是客觀規律。美國國內政治精英同資本家也存在博弈。
在張一飛看來,作為對美最先線,新任駐美大使主要有四大任務——落實兩國元首共識;堅決反擊和反制美國某些政治精英及「軍事狂人」對華的無端攻擊;儘量消解美國社會對華的「妖魔化」認知;儘量推動恢復中美社會層面正常交往。
「做好最壞的準備,爭取最好的結果。」張一飛說。
根據美國務院去年12月10日發表的一份聲明,布林肯預計今年初訪問中國。負責東亞和太平洋事務的助理國務卿康達和國家安全委員會中國事務高級主任蘿拉·羅森伯格2022年12月對華的訪問,即是為此作準備。
這或許是新任駐美大使就任後的「第一關」。
作者丨何王子彧,深圳衛視直新聞駐京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