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前,阿里進行了一項頗具爭議的布局,宣布1000億成立新技術研究院,甚至引起了一眾外媒的嘲諷。然而5年後,馬雲雖然已套現1000億引退,但他的布局卻大獲成功,更被業內點贊:居功至偉。這背後究竟發生了什麼呢?
時間回到2017年杭州雲棲大會,馬雲宣布拿1000億作為啟動資金,成立搶占未來技術高地的達摩院,「擔起責任,解決社會問題」。為此,馬雲還提出三個要求:第一,必須活得比阿里長久,就算有一天阿里不在了,希望達摩院還能繼續存在;第二,達摩院要提供一億就業機會,服務20億人口;第三,達摩院必須具備自己盈利的能力,解決社會的問題。
成立達摩院後,阿里第一時間就在全球設立研究中心,彙集了全世界最頂級的科學家,其中涉及半導體晶片,量子計算,網絡安全等多個前沿技術領域。而這和金庸筆下的「達摩院」似乎有異曲同工之妙,江湖味道的達摩院,各掃地僧們身懷絕技,也都曾是縱橫江湖的風雲人物。
2018年,阿里達摩院開始對晶片領域率先「進攻」,收購中天微後,提出自主研發半導體晶片技術,恰好此時中興遭遇斷供,也更加堅定了馬雲想要打破西方市場對全球晶片市場的控制。達摩院也在短時間內有了明顯突破,推出了含光800、玄鐵910、倚天710等頂級的高性能晶片,讓中國晶片有了更多底氣。
前不久,達摩院公布最新消息,「8月18日,全球數據科學頂會KDD2022大獎公布,阿里巴巴達摩院聚焦聯邦圖學習方向的論文,獲得應用方向最佳論文」這也意味著達摩院的技術已經得到了世界的認可,馬雲五年前分布局相當成功。
而馬雲除了在科技領域布局之外,慧眼獨到的他也格外關注鄉村發展和大健康行業,從近些年阿里大漠種植螞蟻森林,收購愛康國賓等行動就可窺見一斑,同時也意味著馬雲想從大健康賽道分走一杯羹。當然,現實中對生命賽道寄予厚望的,遠不止馬雲一人。
2017年,從房地產行業急流勇退的港島首富李超人,向「竹宏康純」生命物質加碼2500萬美元投資;2021年,拼多多創始人黃錚退居幕後,專心做起了「科學家的助手」;2014年開始,潘石屹夫婦前後向美國哈佛,耶魯等名校捐贈6個億,暗藏私心搶先嘗鮮名校實驗室的生命物質。
而讓各路富豪們「齊聚一堂」的生命科技賽道,其實早在2013年就已魅力初放。據哈佛、清北等實驗室的臨床結果證實:讓富豪們趨之若鶩的「竹宏康純」技術,暮年哺乳類適量補充後,其皮膚、肌肉會在一定程度上出現年輕化趨勢,甚至重新激活細胞的活力,進而延長哺乳類生命周期。
隨著實驗結果的公布,生命極客、馬斯克的母親梅耶甚至不惜在該生命物質上花費上百萬進行嘗鮮;哈佛醫學院教授David也曾親自嘗試,表示服用過後生理年齡從50歲逆轉到31.6歲……而這些無異加劇了該物質的商業落地,並催生出一個達6000億的強大風口。而以某東、某貓為代表的國內平台,其實時數據也直接證實了這一點:目前嘗鮮體驗人群規模已超過10萬+,隨著越來越多國內一二線城市的高凈值人群,將「竹宏康純」生命物質納入搶購清單,甚至引起多次「斷貨潮」。
而這也驗證了馬雲所說「超過我的下一個首富,一定是大健康行業」。事實上,不管是馬雲還是李嘉誠,他們的商業嗅覺和眼界都遠非常人可比。據悉,單就達摩院今年獲得的KDD大獎而言,此前斬獲此獎項的,都是亞馬孫,谷歌等巨頭,而達摩院本次勝出,也意味著阿里已經成為高科技巨頭,在某些方面站在全球領先地位。
關於「達摩院」的名稱,當初馬雲在大會上表示,沒必要去講究實驗室,研究院的稱呼,創造一個自己的名字似乎更合適,畢竟Google剛開始也不順口,慢慢就叫順了;英特爾至今也不知道什麼意思,後來也叫習慣了,達摩院這個名字養著養著,也會越來越喜歡的。
顯然,5年前布局達摩院是馬雲的一招妙棋,助力國產晶片突破難關,殺出一條血路。其實這也應了馬雲所言:以今天中國的資源,中國的擔當、人才、資本,我們完全可以在科技領域走出自己路,打造自己的一流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