喂娃吃飯的路上,這些影響健康的誤區,別再踩了

2024-01-20     老張育兒

原標題:喂娃吃飯的路上,這些影響健康的誤區,別再踩了

很多人覺得孩子的長大,是從吃第一口輔食開始!雖說輔食和普通食物有區別,但是對孩子來說,就已經是他人生路上真正的「口糧」。

在孩子沒有自主選擇食物的能力之前,都是由父母和家人喂飯。看似簡單的喂飯,實則卻蘊含著大學問,很多家庭都做錯了。

可能有人會說:喂飯誰不會啊?怎麼可能會錯呢?

可實際上,很多人都是關心則亂。越是想讓孩子吃的飽、吃得好,越是容易陷入誤區。

喂養路上的常見誤區,你踩了多少?

誤區一:過度喂養

幾乎99%的父母,都曾出現過度喂養的情況。總是擔心孩子表達不清楚,於是就拚命地投喂,恨不得把自己認為最好的食物都給他吃。

過度喂養的後果,會讓孩子出現脾胃虛弱、消化不良的情況。甚至,讓孩子對食物失去興趣,總感覺吃飯就是一種受罪。

後期,因為小時候過度喂養的原因,還可能出現健康方面的隱患。尤其是發胖的機率,要明顯高於其他孩子。

誤區二:食物選擇不當

到底該給娃吃什麼呢?每個父母,都竭盡所能。對於孩子的關心和愛護,容不得半點質疑,只是你真的給娃吃對了嗎?

對於營養的定義,每個父母都有自己的一套標準。只要是他們認為營養的食物,都會買回家做給孩子吃……

自始至終,都沒有問過孩子的建議,沒有問過他們喜歡吃什麼。有些食物看似有營養,實則都是假象,孩子若是吃多了,肯定會影響消化健康。

誤區三:食物單一

有些父母偷懶,為了自己方便省事,就給孩子準備特別單一的食物,連續多天都不帶換。

再或者,發現孩子喜歡吃某種食物後,會連續多天給他準備。在父母看來:只要孩子喜歡吃,多少都管夠。

父母看似是好心,實則卻在拿孩子的健康做賭注。食物單一,就意味著營養單一,孩子長期吃這樣的食物,肯定會出現營養不均衡的情況。

誤區四:追著喂飯

說好聽點叫追著喂飯,說難聽一點就是強迫。只要看到孩子不主動吃飯,就想盡辦法喂他們。

在父母心中:追著喂飯,也是為了讓娃填飽肚子!想法沒有錯,可還有一種可能:孩子不吃飯,可能是他不餓,或者不舒服。

長期追著喂飯的後果,就是讓孩子產生一定的依賴心理,不願主動吃飯。再有就是,孩子可能會認為吃飯是負擔,產生厭食心理。

誤區五:吃太多零食

生活條件好了,大部分父母都會給孩子精挑細選一些自認為健康的零食。原本,是希望孩子的童年不留遺憾,品嘗到更多美食。

可問題是,孩子在零食麵前,完全沒有抵抗力。甚至,有些孩子把零食當飯吃,哪裡還有心思和肚子吃正餐呢?

偶爾吃一些零食沒關係,可要是把零食當飯吃,真的就要注意了!這樣的喂養習慣,父母還是幫助孩子改掉吧。

喂養路上,請保持這些好習慣

喂養的習慣是否正確,直接決定了孩子的健康程度。所以說,喂養無小事,父母一定要特別精心才對。

習慣一:讓孩子自己吃飯

從輔食階段開始,就讓孩子自己吃飯吧!可能,他們吃飯會像「打仗」一樣,全身上下都特別髒。

可是,獨自吃飯的過程,卻培養了孩子的自主能力和動手能力。髒,沒有關係,洗洗就好了!

習慣二:多樣化飲食

要讓孩子接觸不同的食物,才能為他們的身體提供更多不同的營養元素。順便,也能提前預防孩子挑食和厭食的習慣。

一定要保持飲食多樣化的習慣,每天準備多種食材和水果,確保營養均衡。把不同的食材搭配在一起,是很不錯的烹飪習慣,父母們可以試試。

習慣三:關注孩子的飢餓感和飽足感

吃飯,本來是一件快樂且享受的事情。若是被父母追著喂,那快樂便減去了一大半,甚至變成了強迫。

所以說,時刻關注孩子的狀態,看看他們是否飢餓,或者吃飽。餓的時候,就適量給孩子準備食物;吃飽的時候,斷然不要再強迫他們。

寫在最後:吃飯,和孩子的健康息息相關!知道父母是好心,只是陷入喂養誤區的話,就會好心辦壞事,還搭上孩子的健康。所以說,喂養孩子的這條路,真的是任重而道遠。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c75b44fe66ef9f27f9f73738125181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