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 • 夏至┃「時當夏至不聞雷,剩有霏霏雨熟梅。」

2024-06-21     墨香茶謠

晝晷已雲極,宵漏自此長。

綠筠尚含粉,圓荷始散芳。

唐•韋應物

《禮記》曰:「夏至到,鹿角解,蟬始鳴,半夏生,木槿榮。」

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時間在農曆五月中旬(公曆6月22日左右),是北半球一年中白天最長的日子,為夏季開始,其後白晝漸短。

古人認為這時陽氣至極,陽氣始至。

有詩雲「晝晷已雲極,宵漏自此長。綠筠尚含粉,圓荷始散芳」,說的是到了夏至時節,白晝漸漸拉長,此時翠綠的鮮竹尚且含粉,池塘里的荷花已經開始散發陣陣的清香了。

夏至的到來,意味著高溫的洗禮真正開始。

《禮記》中也記載了自然界有關夏至節氣的明顯現象:「夏至到,鹿角解,蟬始鳴,半夏生,木槿榮。」說明一年的這一時節鹿角開始脫落,蟬兒開始鳴叫,半夏、木槿兩種植物逐漸繁盛開花。

夏至的氣息,是陽氣盛極的狂放外露。「至者,極也。」據《恪遵憲度抄本》記載:「日北至,日長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夏之陽氣由芒種而日趨增強,在夏至達到極點,似乎每一個角落都瀰漫著炎熱的氣息,恰如詩人徐書信的描述:「夏日薰風暑坐檯,蛙鳴蟬噪襲塵埃。」世間萬物籠罩在夏日薰風之中。

古人亦將夏至分為三候:一候「鹿角解」,鹿為山獸,角朝前生,屬陽,夏至日陰氣生而陽氣始衰,所以陽性的鹿角便開始脫落;二候「蟬始鳴」,以蟬鳴為夏聲,雄性的知了在夏至後因感陰氣之生便鼓翼而鳴;三候「半夏生」,半夏是一種喜陰的藥草,在仲夏的沼澤地或水田中出生所以得名,因生於農曆五月,時值「夏之半」,所以叫作半夏。

夏至端午連日來,人間節序並相催

夏至日是我國最早的節日。

夏至節氣在中國最早的曆法中已經出現。

《夏小正》五月「時有養日」,即白晝最長的夏至日;十月「時有養夜」,即黑夜最長冬至日。

關於這一點,學術界沒有異議。

「夏至節」古時又稱「夏節」,它不但是一個重要的節氣,還是中國民間重要的傳統節日。

在清代以前的夏至日,全國放假一天,而宋代百官還會在夏至時放假三天,遼代則是「夏至日謂之『朝節』,婦女進彩扇,以粉脂囊相贈遺」。彩扇用來驅熱,香囊可驅蚊抑臭,可見古人對夏至的重視。

古人將夏至納入了古代祭神禮典。

《周禮 • 春官 • 神仕》說:「以夏日至致以示物魅。」

即在夏至那天,召致地示物魅來祭祀他們,認為如此便可以清除國中的疫瘟、荒年與人民的飢餓死亡等等。此俗也見於漢朝的制度,《史記 • 封禪書》說:「夏日至,祭地祇。皆用樂舞,而神乃可得而禮之。」漢以後歷朝多有實行夏至祭地典禮的。

夏至時正值麥收,自古以來有在此時慶祝豐收祭祀祖先之俗。

東漢《四民月令》:「夏至之日 ,薦麥魚於祖禰。厥明祀冢。前期一日 ,饌具、齊、掃、滌,如薦韭、卵。」

《荊楚歲時記》說夏至節這一天,取菊花研成粉末,用來防止小麥蟲害。

明清方誌反映出民間在夏至舉行秋報、食麥、祭祖活動。

如嘉靖河北《威縣誌》:「夏至,村落各率長幼以祭,名曰麥秋報。」感謝天賜豐收。

萬曆安徽《滁陽志》:「至日食小麥、豌豆、郁李、戴野大麥一日,具疏食祀天神,人家多不葷。」

弘治江蘇《吳江縣誌》:「夏至日,作麥粽,祭先畢則以相餉。」

正德《姑蘇志》講蘇州「夏至作角黍,食李以解注夏疾。」

民間諺語說:「冬至餃子,夏至面。」

自古以來,夏至吃面是很多地方的重要習俗,所謂「吃過夏至面,一天短一線」,夏至面也叫入伏面,南方多見陽春麵、三鮮面,北方則以打滷面和炸醬麵為主。

「因夏至新麥已經登場,所以夏至吃面也有嘗新的意思在」。

夏九九歌

一九至二九,扇子勿離手;

三九二十七,汗水溻了衣;

四九三十六,房頂曬個透;

五九四十五,乘涼莫入屋;

六九五十四,早晚涼絲絲;

七九六十三,夾被替被單;

八九七十二,蓋上薄棉被;

九九八十一,準備過冬衣。

夏至

詩詞

夏至午之半,一陰巳復生。

堅冰亦馴至,顧豈一朝成。

萬物方茂悅,安知有雕零。

君子感其微,慟笑幾失聲。

《夏至》元•趙孟頫

璿樞無停運,四序相錯行。

寄言赫曦景,今日一陰生。

《夏至日作》唐•權德輿

晝晷已雲極,宵漏自此長。

未及施政教,所憂變炎涼。

公門日多暇,是月農稍忙。

高居念田裡,苦熱安可當。

亭午息群物,獨游愛方塘。

門閉陰寂寂,城高樹蒼蒼。

綠筠尚含粉,圓荷始散芳。

於焉灑煩抱,可以對華觴。

《夏至避暑北池》唐•韋應物

養無晨昏膳,隱無伏臘資。

遂求及親祿,僶俛來京師。

薄俸未及親,別家已經時。

冬積溫席戀,春違采蘭期。

夏至一陰生,稍稍夕漏遲。

塊然抱愁者,夜長獨先知。

悠悠鄉關路,夢去身不隨。

坐惜時節變,蟬鳴槐花枝。

《思歸時初為校書郎》唐•白居易

其一

李核垂腰祝饐,粽絲系臂扶羸。

節物競隨鄉俗,老翁閒伴兒嬉。

其二

石鼎聲中朝暮,紙窗影下寒溫。

逾年不與廟祭,敢雲孝子慈孫。

《夏至》宋•范成大

其一

微官有閥閱,三賦池上詩。

林密知夏深,仰看天離離。

官忙負遠興,觴至及良時。

荷氣夜來雨,百鳥清晝遲。

微風不動苹,坐看水色移。

門前爭奪場,取歡不償悲。

欲歸未得去,日暮多黃鸝。

其二

明波影千柳,紺屋朝萬荷。

物新感節移,意定覺景多。

游魚聚亭影,鏡面散微渦。

江湖豈在遠,所欠雨一蓑。

忽看帶箭禽,三嘆無奈何。

《夏至日與太學同舍會葆真二首》宋•陳與義

延伸閱讀

2016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11屆常會11月30日通過審議,批准中國申報的「二十四節氣」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二十四節氣」是中國人通過觀察太陽周年運動,認知一年中時令、氣候、物候等方面變化規律所形成的知識體系和社會實踐。「二十四節氣」指導著傳統農業生產和日常生活,是中國傳統曆法體系及其相關實踐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國際氣象界,這一時間認知體系被譽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

圖文綜合自文化超市攝影班及網絡圖片

二十四節氣•芒種┃「南風薰薰麥苗綠,稻針出水如新浴」

二十四節氣•清明┃「清明自古少晴天,雨落梨花濕眼前」

二十四節氣·穀雨┃「茶煙靜拂聽琴鶴,穀雨輕籠鋤麥人」

二十四節氣•春分┃「四時唯愛春,春更愛春分」

二十四節氣•驚蟄┃「青山崔嵬龍作語,春風撫我應如是」

二十四節氣•雨水┃「雨水洗春容,平田已見龍」

二十四節氣·立春┃「朝旦微風吹曉霞,散為和氣滿家家」

二十四節氣•立夏┃「最惜杜鵑花爛漫,春風吹盡不同攀」

二十四節氣•小滿┃「乳鴨池塘水淺深,熟梅天氣半陰晴」

五四青年節┃每個人都有夢想,趁青春,趁熱血,奮鬥吧!

民俗┃中國傳統節日「二月二,龍抬頭」:輕衫細馬春年少,十字津頭一字行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c7504890e415e4ec4c649526e70c78c4.html


早安心語

2024-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