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關注,你關心的育兒問題這裡都有答案
前幾天,和Joy媽媽聊天,她是媽媽圈中出了名的「毒舌派」,領教了!
鳳梨小姐:有沒有發現當媽以後,時間不夠用,連看的書都少了?
Joy媽媽:沒有啊!我天天看繪本!
鳳梨小姐:你有多久沒去影院了?我連最近在上映什麼片都不知道。
Joy媽媽:你聽我講。北京看一場電影均價40塊,按未婚未育時的看片節奏,每周約會至少看1部!自從生了娃,沒時間去電影院了,但是我發現,省下的錢,可以買「貴婦面霜」啦!畢竟……總熬夜挺傷人的不是嗎?
鳳梨小姐:竟然……很,有,道,理!
老天是公平的,每個人每天只有24小時。
做了家長以後,照顧孩子、承擔家務……用在自己身上的可支配時間急劇縮減。
縮減到什麼程度?
鳳梨小姐我,連面膜都從「20分鐘紙敷膜」變成「無需水洗的睡眠面膜」了!
儘管大家的時間都變得緊巴巴,現實看起來卻有些「不公」:
有的人把24小時的效能發揮到了極致,全職媽媽做成了育兒領域KOL。
有的人卻每天都忙得像條狗!
哦!不,狗應該沒有這麼累。
鳳梨小姐從來不想說什麼怨天尤人的話,比如「人家命好,老公管事」……
只想問一句:你這麼辛苦,自己知道嗎?
我的意思是:你的時間都去哪兒了?
每天忙忙碌碌,還被老公吐槽,「不就在家帶個孩子嗎?」就問你心裡委屈不委屈?!
再仔細想想:我都忙成這樣了,為什麼老公不體諒?家裡一團糟,孩子不省心?
時間都去哪兒了?
提到「時間管理」,你可能或多或少聽說過四象限法則、韻律原則、帕累托法則,書店最顯赫的位置也總擺著《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番茄工作法》《拖延心理學》……
儘管大多數是為了提高職場工作效率而設計的,鳳梨小姐嘗試抽絲剝繭(邊學習邊自省),為大家從中找到一些「時間管理」的靈感。
「四象限法則」把我們每天做的事情,分成4類:
1 「重要且緊迫」
孩子出現身體不適,要去醫院;
孩子拉粑粑了,得趕緊沖屁股;
孩子肚子餓了,要馬上做輔食;
工作deadline到了,領導在催促……
2 「重要但不緊迫」
秋冬季來了,孩子呼吸系統不太好,尋思著裝個新風系統;
為了孩子更好地適應入園,可能得為他先選個早教班;
明天老公生日,要為他訂蛋糕和餐廳;
這個客戶很優質,我得搞個漂亮的方案……
3 「不重要但緊迫」
快遞在敲門;
洗衣機提示衣服洗完了,得趕緊晾,不然一股味兒;
水壺的水燒開了……
4 「不重要且不緊迫」
朋友圈裡,大家又更新什麼了?
明知有些小說無聊又沒營養,但就是很上癮;
這個電視節目真的好好看,哈哈哈哈……
不同的人,對同樣的事件,分類可能不一樣。
比如「洗內褲」,身在乾燥北京的我認為,「不重要且不緊迫」,畢竟晾一會兒就乾了;但對處在梅雨季節的南方朋友來說,顯然「重要且緊迫」,否則內褲要不夠穿啦!
貓主子打碎花瓶這種事,以前「不重要且不緊迫」,「你站住!先讓我擼一把占個便宜再說!」現在卻變得「重要且緊迫」了呢!畢竟,要趕在另外一個「主子」劃破手之前,趕緊拾掇一下!
(看你這麼美,當時是原諒你啦!)
其實,分類不同不要緊,「四象限法則」傳遞的基本邏輯是:要診斷自己的時間!
分好類以後,要儘可能多的去做重要的事情,少做(或優化)不重要的事情。
太多「重要且緊迫」,會讓人感覺「壓力山大」。「重要但不緊迫」提前規劃好了,「重要且緊迫」的壓力就會減小,所謂「未雨綢繆」。
翻譯一下,便於理解哈!
秋冬季節來了,空氣污染可能會加重,為了避免孩子咳喘嚴重,要趕緊去醫院這種「重要且緊迫」事件的發生,我需要考慮安裝新風或空氣過濾系統。
時間,這樣「擠」最高效!
「診斷自己的時間」是第一步,它能讓我們清晰地看到,「每天都在瞎忙些什麼」!
比如,鳳梨小姐悲催地發現:在過去的2小時里,我應該專心寫這篇文章!然而:
我接過2個推銷電話,是早教中心打來的,和他們各自聊了3分鐘左右;
順手看了10分鐘新聞,轉發了3個感興趣新聞分別給閨蜜、同事和老公;
他們陸續反饋觀後感,我又打斷碼字思路,和他們互發了一會兒表情包;
同事點了下午茶,分享來優惠券,想了想,我點了一份麻辣燙;
打開網頁查資料,右下角彈出我感興趣的產品廣告,我點開了……
坦白講,孩子上早教,是我的近期計劃;肚子餓了點外賣,也是剛需。
求:以上哪些事件可以合併?哪些事件應該提前規劃?哪些事件應該取消?
凡事有計劃
如同寫文章先搭框架能夠提升效率,自駕游規劃路線能減少迷路的機率,「計劃」是對接下來的一天(或一周)做總體安排。
計劃能減少猶豫不決,降低決策成本。
大清早,本來給孩子準備早餐,自己再洗漱已經夠兵荒馬亂的了,萬一孩子再「突發」拉粑粑,一通折騰以後,把空調遙控器當做手機帶去上班也不是沒有過。
因此,短期計劃應該至少包括:
- 明天是什麼天氣?孩子穿什麼衣服合適?
- 明天我穿什麼衣服上班?配哪條項鍊?什麼顏色的鞋子/包包?
- 明早為家人準備什麼早餐?南瓜粥要現在就用BB鍋煲上嗎?
- 今天我應該先完成什麼工作?趁狀態好,先把最難的「骨頭」啃了?
- 規劃好近兩天的菜譜,梳理根據現有食材還能組合出什麼菜肴?
- 提前一周預約好周末的親子活動,能在線預約門票的,不現場(臨時)購買……
這麼一來,是不是覺得生活頓時有條理多了?
尤其對天秤座的人兒來說,計劃簡直是福音啊!
做點兒減法
既然覺得每天忙得像只陀螺,不如把以前「殺時間」的事情,做一些刪減吧!
最粗暴的就是減少「睡懶覺」(寶寶年幼,覺不夠睡的媽媽除外),其他還有不刷長劇、不做指甲、不玩網遊、少刷朋友圈……
還有,剛才我提到「打開網頁查資料,右下角彈出我感興趣的產品廣告,我點開了……」,網購,絕對是時間黑洞!
比如,你的日常很可能是這樣的:
為了買一瓶嬰兒洗衣液,反覆查看測評,再比較各APP報價,系統推薦了「你可能還喜歡的同類產品」,你又比較了一番,然後,為了「滿減」湊單篩選一堆有的沒的……
一瓶嬰兒洗衣液而已,能選一個小時!
不要問我怎麼知道的,因為我以前就是——醬紫的!
現在麼?
身邊都是「育兒達人」,媽媽群里一堆「智慧大腦」,什麼好用直接問大家!
為了省幾塊錢差價,搭上1小時,還買了一堆「有的沒的」,不划算。
有舍才有得
前幾年流行一本書,《就因為「沒時間」,才什麼都能辦到》。
作者吉田穗波,一位日本婦產科醫生,養育2個年幼女兒同時懷孕1個孩子,用半年時間完成從申請入學到被哈佛錄取,又在哈佛留學期間懷第4個女兒,兩年時間順利從哈佛畢業拿到碩士學位……
作者用很大篇幅闡述:比起和老公爭論不休「誰付出更多」,「家務如何分擔」,不如請人幫忙,既利於夫妻感情,也能專注于思考「省下的時間能做什麼」。
鳳梨先生曾經建議,「你平時工作挺累的,周末就不要做飯了,叫外賣或者出去吃。」
向來節儉的鳳梨小姐絲毫不領情,「每頓都出去吃?太浪費錢了。」
「那在家吃得簡單點,粥配小菜就行。」
「不行!孩子必須要營養均衡。」
然後,我的日常成了這樣:平時下班回來,我在忙著給mini做飯;周末在家,mini巴巴兒地讓媽媽抱、等著講故事,我仍然在勤奮地做飯、擦洗油煙機……
哦,從公司帶回家的書,從來沒有機會翻過。
經濟學上有個詞叫「機會成本」,是指為了得到某種東西而所要放棄另一些東西的最大價值。
為了做飯,mini大哭要「抱」的時候,我心煩意亂,對著她一通訓斥,事後還要花費時間安撫她的情緒;為了擦洗油煙機,我沒法給mini講故事……後來,鳳梨先生看不下去了,「自作主張」每半個月請家政做一次大掃除,2小時60塊錢。
我因此省下的時間,陪孩子,也自己看書寫字,偶爾做點羞羞的事情,「值!」
日常的家務,每天收拾一點點,沒有太乾淨,也不會邋遢,這就是生活啊!
當然,每個人對「得」與「失」的衡量不同。「有舍才有得」的本意是:不要追求所謂「完美」,對自己寬容一點。
學點小竅門
吉田穗波的極致「時間管理」,一般人會覺得很有壓力,「我又不想考哈佛」。
嗯,我也不想。(說得好像想考就能考上似的)
我採訪了身邊的一些同事,發現大家都有自己的「花式省時」小竅門,其中,堪稱「達人」的,便是大家所熟知的編輯——王小妞啦!
簡直是妙啊!「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有沒有?!
依次類推,你還可以這樣做:
【飲食類】
- 多用水煮、清蒸、隔水燉,省時省事,食材營養不流失;
- 儲備少量高湯、肉丸,忙時解凍變輔食;
- 高壓鍋預約各種燜飯,營養全面又美味……
【日常類】
- 衣物多買百搭款,個人風格鮮明,節省搭配精力;
- 洗澡抹完護髮素,等待的同時,順手清洗貼身內衣;
- 洗碗的時候,聽在線學習音頻;
- 購物提前列清單,能網購不去商場……
那麼,「身經百戰」的你有什麼時間管理的戰術呢?歡迎留言給我們。
小編說
很多時候不是因為某件事很難,你才不想做;而是因為你不想做,讓這件事變得很難。
——吉田穗波
前幾天,mini問我:「媽媽,你是超人嗎?」
我說,「寶貝,為了你,我可以是。」
相信你的答案也和我一樣。
為每一個超人媽媽,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