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迪危險,印度危險。
正解局出品
在福布斯富豪榜上,排名最高的亞洲人是誰?
大家可能想不到,竟然是一個印度人:
高塔姆·阿達尼(Gautam Adani)。
在2022年9月,阿達尼曾經一度超越貝索斯、比爾蓋茨,成為全球第2大富豪(在當時僅次於馬斯克)。
相比較而言,中國最大富豪鍾睒睒,全球排名第17。
這幾年裡,馬雲的最好成績也是全球第17(2020年)。
但是,今年以來,阿達尼的個人財富暴跌610億美元,換算下超過了4100億元人民幣,差不多相當於2022年北京GDP的1/10。
而這樣規模空前的財富蒸發,僅僅是因為華爾街一份100來頁的報告。
不過,更讓印度人難堪的是:
這撕開了印度官商勾結的黑幕。
莫迪自己很可能都難逃一劫。
高塔姆·阿達尼
說到阿達尼,在印度,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他創辦了一個用自己名字命名的財富帝國:阿達尼集團。
這麼說吧,阿達尼在印度的影響力,絲毫不比三星在韓國的差。
在印度生活,三件事躲不掉:生,死,阿達尼。
阿達尼集團有7家上市公司,業務橫跨煤炭、基礎設施、物流、農業、電力、國防等很多領域,是印度最大的基礎設施企業,還有印度最大的食用油品牌,運營著印度最大的商業港口蒙德拉。
而且,它幾乎壟斷了印度的煤炭進出口。
在印度,坐的飛機可能是阿達尼的,用的電是阿達尼的,吃的油也是阿達尼的。
阿達尼集團還在全球開疆拓土,比如,澳大利亞最大煤礦Carmichael的主人就是阿達尼集團。
可以說,阿達尼集團乾的都是賺錢的買賣。
阿達尼自己的身價,也狂飆猛進。
特別是在去年前8個月,他個人的財富就增長了610億美元,成為2022年全世界財富增長最快的億萬富豪。
阿達尼集團的主要業務
但不曾想,華爾街突然給阿達尼來了一個精準的「狙殺」。
1月下旬,美國的做空機構興登堡研究(Hindenburg Research)發布了一份100來頁的報告。
報告說,他們訪談了幾十個阿達尼集團原來的高管,還去了6個國家進行實地調查,查了幾千份文件,結果發現:
阿達尼集團進行了厚顏無恥的股票操縱和財務詐騙。
興登堡研究給出的結論是,阿達尼集團7家主要上市公司的基本面有85%的下跌空間。
為了表達對自己研究報告的信心,興登堡研究還表示,他們已經做空了阿達尼集團。
拿真金白銀給自己的報告背書。
阿達尼集團也很快給出了一個長達413頁的報告進行回擊。
但是,興登堡研究表示,他們指出了阿達尼有88個問題,但是阿達尼卻避重就輕,有62個重要問題沒有回答。
興登堡的做空報告
一時間,阿達尼集團旗下公司的股價開始暴跌。
其中,最慘烈的一天,阿達尼公司的股價就暴跌了超過30%。
10來天,阿達尼集團旗下上市公司的市值跌去差不多一半,損失了1200億美元。
阿達尼的個人財富,比夏天往太陽下潑的一瓢水蒸發得還快。
今年以來,他損失的財富已經有610億美元。
阿達尼的個人財富大蒸發
上面這些信息,不少文章多多少少都有些涉及。
但其實還有一個更有趣的話題:
阿達尼在印度語裡有「野蠻人」的意思,在印度傳統的種姓制度里,比最低等的達利特還不如,都不配有名字,妥妥的賤民。
從賤民,到首富,阿達尼到底是怎麼創造這個財富神話的?
阿達尼進入社會後,第一份工作是礦石分揀工。
乾了幾年,他開始創業,和哥哥一起做塑料生意。
1988年,他創建了自己的公司。
但他商業帝國的真正騰飛,和一個人密切相關。
這就是,現在印度總理莫迪。
說白了,其實,還是政商合謀,權力、資本勾兌。
岔開下話題說說。
這樣的事情,在世界很多地方都不少見。
不過,商人要找到大靠山,需要眼光獨到,高攀的結果常常是高攀不起,討不到什麼好處,過硬的關係,往往要花很長時間去耐心培養。
胡雪岩就是典型。
胡雪岩還是櫃面夥計時,就做出一個驚人的舉動。
當時,他遇到一個家道中落的福州人,叫王有齡。
他就發現王有齡談吐不凡,冒險把錢莊的500兩銀子拿給了他,讓他到京城裡活動。
王有齡也是不負所望,後來當上了湖州知府、浙江巡撫。
王有齡知恩圖報,把政府稅銀全部存在胡雪岩的錢莊,還不要利息。
這下,胡雪岩真是賺大發了。
這也是胡雪岩的第一桶金!
和胡雪岩差不多,阿達尼的眼光也挺狠辣。
早在1990年代,阿達尼就和莫迪走到一起。
莫迪和阿達尼參加會議
那時候,莫迪還只是印度人民黨古吉拉特邦的秘書長,政治新人。
兩個人到底有哪些背後操作,現在還沒人知道。
但有很多事實,外人看得一清二楚。
到了2001年,莫迪當選古吉拉特邦的首席部長。
2002年,古吉拉特邦爆發了嚴重的宗教衝突,死了一千多人,全世界震驚。
莫迪為千夫所指,隨時都有下台的風險。
政經界的精英沒人願意搭理莫迪這樣一個有負面形象的人,像躲瘟神一樣躲著他。
但是,阿達尼卻站了出來,而且公開力挺莫迪,還幫莫迪搞了投資峰會,吸引外國投資,改善形象。
最終,莫迪挺過了危機,古吉拉特邦也成為印度經濟增長最快的地區之一,成績亮眼。
11年後,莫迪已經羽翼豐滿,角逐印度總理大位。
這次阿達尼又花了重金幫莫迪造勢,搞選舉。
莫迪也是不負所望,一選就贏,而且在2019年還獲得連任。
甚至,連莫迪到新德里就任總理,都是坐阿達尼的私人飛機去的。
莫迪也是毫不避諱。
莫迪是不是投桃報李,不好明說。
但隨著莫迪的官越做越大,阿達尼的生意也是越做越大。
而且,阿達尼遇到的所有障礙,都一掃而空。
在1990年代,印度私有化浪潮里,阿達尼拿下古吉拉特邦蒙德拉港的經營權,建起第一個私人碼頭。
古吉拉特邦賣地,其他公司來買,每平米要600~900盧比,阿達尼來最多只要32盧比,最少只收象徵性的1盧比。
等莫迪成了印度總理,阿達尼得到的支持力度也更大。
他去澳大利亞收購煤礦,外國銀行根本不願意借錢給他。
結果,印度國家銀行大筆一揮,給了10億美元貸款。
2013年,阿達尼的一個項目因為破壞環境,被處罰20億盧比。
結果等莫迪上台,重新評估,說是對環境影響很小,罰款也就不罰了。
2014年,阿達尼被指控向海外轉移資產,印度稅務部門介入調查。
結果調查負責人突然被莫迪炒了魷魚,後來,調查也就不了了之。
2018年,印度6個大型機場私有化。
對外說是公開競標,結果,阿達尼一口氣拿下了全部機場。
印度歡迎英國首相詹森的海報上,印著大大的阿達尼集團logo
在英國首相詹森到訪印度時,阿達尼甚至還代表印度出面接待。
也難怪有印度網友說:
阿達尼才是我們的總理,莫迪只是總理秘書。
現在,阿達尼被華爾街「狙殺」。
首先坐不住的就是莫迪。
印度明年就將舉行下一次全國大選。
印度的反對黨國大黨等政黨可不願意放棄這個機會,不斷要求莫迪徹查阿達尼。
但莫迪就是一句話也不說。
就在財政部長提交議會討論年度預算時,國大黨突然發難,進行抗議,要求就阿達尼危機在議會展開緊急辯論。
莫迪的人民黨和國大黨爆發衝突,印度議會不得不休會。
除了在議會發難,國大黨還動員年輕人上街,抗議印度國家銀行等國家金融機構向阿達尼集團投資,造成了嚴重虧損。
其實,這些都是醉翁之意不在酒,目的在於扳倒莫迪。
印度當地上街抗議的年輕人
不過,印度經濟恐怕也難逃一劫。
現在,瑞士信貸已不接受阿達尼的債券作為抵押品,挪威石油基金也減持了阿達尼的股份。
真正的衝擊,才剛剛開始。
阿達尼,這樣一個印度響噹噹的大企業竟然財務造假、欺詐。
搞得大家都懷疑印度其他企業會不會也不誠信,說的話、給出的財務數據能不能讓人相信。
人們對印度的信心也產生了動搖。
很多外資已經開始撤退,兩天裡從印度股市凈流出14.5億美元,創下2022年6月17日以來最大的兩日凈流入紀錄。
華爾街日報就評論說,「阿達尼經受的空頭狙擊是對印度市場和體制的可信度考驗。」
原本很多跨國企業想著把在中國的一些業務和產業鏈轉移到印度。
可在這當口,阿達尼的醜聞爆發。
很多國際資本投資印度,恐怕要三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