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狀病毒又出現新的傳播途徑?!
這兩天,想必大家的朋友圈都被「氣溶膠傳播」刷屏了。
在2月8日,上海市政府在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上,宣布一個重磅消息——新型冠狀病毒或可通過氣溶膠傳播!
消息一出,猶如平地驚起一聲雷,瞬間人人自危。
也有不少人不明所以,這「氣溶膠傳播」到底是咋回事?該如何防護?
氣溶膠傳播,到底是啥?
目前,新型冠狀病毒主要的傳播途徑分為兩種——
直接傳播:當患者打噴嚏、講話、咳嗽時產生的飛沫,呼出的氣體被近距離直接吸入,從而導致的感染;
接觸傳播:飛沫沉積在物品表面上,手在接觸被污染的物品後,再接觸觸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導致感染。
再說說氣溶膠傳播。
氣溶膠,是指固體或液體微粒穩定地懸浮於氣體介質中形成的分散體系。
換句話說,氣溶膠就是懸浮於空氣中的液態或者固態的物質。
用三個詞可以形象地形容氣溶膠:個頭小小,如漆似膠,能飛會飄。
而氣溶膠傳播則指的是:飛沫在空氣懸浮過程中失去水分而剩下的蛋白質和病原體組成的核,形成飛沫核,可以通過氣溶膠的形式漂浮至遠處,從而造成遠距離的傳播。
簡單來說,就是飛沫核可以氣溶膠的形式漂浮到遠處,造成遠距離傳播。
這樣看來,對比前兩種傳播方式,氣溶膠傳播更可怕。
但是,大家也不必太過驚慌,因為——
目前沒有證據顯示病毒通過氣溶膠傳播
2月9日,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研究員馮錄召表示:
目前,新型冠狀病毒主要的傳播途徑還是呼吸道飛沫傳播和接觸傳播,尚沒有證據顯示病毒通過氣溶膠傳播,氣溶膠傳播尚待進一步明確。
也就是說,目前尚沒有證據顯示新型冠狀病毒通過氣溶膠傳播。
圖源:新浪微博
而在國家衛健委公布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五版)》中,也提到——「氣溶膠和消化道等傳播途徑尚待明確」。
此外,北京協和醫院感染內科主任李太生對「氣溶膠傳播」也解釋到——
本條更新內容提醒臨床醫務人員在進行如氣管插管等操作時應注意採取空氣隔離措施,如佩戴醫用防護口罩、護目鏡。
因此,對於大部分人來說,在一般的工作生活條件下,採取正確配戴口罩等防護措施,足以保護普通公眾不被感染,不需要太過於擔心。
總之,對於氣溶膠傳播,我們應該持有的態度是:不必過於恐慌,但要引起重視。
即便如此,相信很多人心裡還會有一些疑問——
還能開窗通風嗎?戴口罩管用嗎?
有人提出,萬一氣溶膠會漂浮在空中,那麼是不是應該緊閉門窗,防止其飄進家裡?
恰恰相反,通過開窗通風,加快空氣流動,能夠把氣溶膠稀釋、吹散,微量的含有病毒的氣溶膠不太可能讓人「中招」。
而在通風差的空間,如電梯、辦公室等,包含病毒的氣溶膠能在空氣停留很久。
所以,再次提醒大家平時不要聚集!不要聚集!不要聚集!
此外,可以肯定地告訴大家,戴口罩有用!
四川省社會科學院教授李後強撰文表示:由於氣溶膠顆粒比較大,一般大於10微米,50微米以上的最多,因此一般醫用口罩(或者防範霧霾的口罩)可以阻攔這種粒子。特別小的氣溶膠粒子(半徑小於0.1微米),重量輕,主要分布在高空(來自土壤的靠近地面),隨風飄走了,人呼吸到的可能性不大。
最後再說說預防的問題。
正如中科院氣溶膠專家曹軍驥所說:如果新冠病毒可能存在氣溶膠傳播方式,那麼我們當前的防疫戰略須寧信其有,採取有針對性的防控措施減少新病毒的快速傳播。
因此,在平時生活中,大家可以這麼做——
防控新型冠狀病毒,做好5件事
1、開窗通風
儘量增加開窗的頻率。
但要注意,不要用電風扇等高流速設備通風,以免引起湍流,讓本來已經沉降的微粒重新懸浮。
2、戴口罩
出門在外,記住「罩」不離身。
3、沖廁所時蓋馬桶蓋再沖
這樣做有助於防止氣溶膠傳播。在沖完馬桶後,還可以用消毒水擦拭馬桶。
4、給地漏補水
給地漏加水,能夠形成有效的堵塞,從而避免氣溶膠逆行進入家裡。
有條件的朋友還可以使用防臭地漏,也是一個預防氣溶膠逆行的方法。
4、不聚集
儘量不要去人群密集和空間封閉的地方。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c4SdMHABjYh_GJGVxqO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