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對月球的了解已經超過了地球上的海洋。」
科學家和科學傳播者傳播了這個論點,其中包括戴維·阿滕伯勒爵士(David Attenborough)2001年的紀錄片《藍星球》。
在《藍星球II》(2017)中,月亮又被火星取代。
作為深海科學家,我們調查了這個所謂的「事實」,發現它沒有科學依據。以任何可量化角度而言都是錯的。
這個的提法從何而來?
最早的文字記錄是在1954年的《導航雜誌》上的一篇文章里,海洋學家和化學家喬治·迪肯(George Deacon)提到地球物理學家愛德華·布拉德(Edward Bullard)的主張。
1957年發表在《皇家藝術學會雜誌》上的一篇論文:「深海覆蓋了世界表面的三分之二,而我們對月表的形狀的信息竟比海底更豐富。」
上面的論斷髮表於人類潛入馬里亞納海溝(1960年)和首次登月(1969年)之前。
這句話還早於使用船上的回聲器從聲學數據(稱為Swath測深的計量法)繪製海底地圖的工程。
世界海底近四分之一(確切地說是23.4%)已經有高解析度地圖。這約為1.2億平方公里,是月球總表面積的三倍。
另一種錯誤比較方法是說,曾造訪過海底最深處的人類,數量還不如登月過的太空人。
「地球上最深的地方」可能是指馬里亞納海溝,或者是其中最深的部分(挑戰者深處,以英國調查船HMS挑戰者的名字命名)。
然而,截至2023年初,至少有27或更多的人造訪了挑戰者深處。
那麼,為什麼人們會一直說人類更了解月球或火星呢?
將深海與空間進行比較是很自然的。兩者都是黑暗的,可怕的和遙遠的。
但是我們簡單地抬起頭就可以很容易地看到月亮。我們可以看到月相變化,可以體驗到潮汐。
感覺就像我們對月亮更了解,因為我們被迫接受它的存在。 它以明顯的方式侵入我們的生活,而深海沒有。
除非我們正在觀看紀錄片或恐怖電影,否則我們對深海的看法不會太多。
海洋學家本身也以自嘲的方式重複上面的錯誤說法,他們可能發現,凸顯深海知識的不足有助於促進海洋研究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