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是鐵拳,哈里斯是戴著天鵝絨手套的鐵拳

2024-11-04     觀察者網

雁默

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美國大選結果的最佳劇本,當然是特朗普以極小差距落敗,並立即引發美國內亂,甚至內戰。雖然此一結果對世界其他地方而言,可能引發兩種極端情況——天下太平與天下大亂——但值得賭一把。天下太平意味著休養生息,很好,天下大亂意味著歷史變局,更好。

YouGav民調數據顯示,84%的美國公民認為今天的美國比十年前更加分裂。27%擔心大選後會爆發內戰,關於此,兩黨支持者的擔憂比例相當。這種機率雖然不高,但預測這次膠著的大選結果如此困難,致使選後發生什麼都不奇怪。而各國也不太可能備妥美國內戰的完整因應計劃,所以不妨就將這套劇本視為彩蛋,真有驚喜的時候再隨機應變,反正我就押注「很好」與「更好」。

11月5日之後的發展,議題非常豐富,我們先從兩岸統一的角度稍作分析。

需要先釐清的是,在全球事務上,特朗普與哈里斯是哪兩種概念的對比?其一:孤立與干涉。其二:威權與民主。其三:冷和與冷戰。其四:內縮與擴張。其五:純惡與偽善。其六:交易與圍堵。其七:暴君與幼主。其八:單邊與多邊。

以上概念標籤都不乏可挑惕之處,有些專家會認為這些對比過於簡化,確實,真實的狀況可能是,兩人無論誰當選,都會在各種概念標籤之間裡遊走,尤其是特朗普,因為他將自己設定為「瘋子」,一個無法預測的選手。哈里斯則是提線木偶,其行動決策要看誰是某一時刻的操線人。

不過,概念標籤有助於我們簡化基本認知,而我最喜歡的對比是:鐵拳,與戴上天鵝絨手套的鐵拳。

鐵拳,與戴上天鵝絨手套的鐵拳

在大方向上,有人認為兩黨都支持擴張的帝國主義,透過武力擴大美國(企業)的霸權,差異只在於方法論。此言非虛,但只對那些仍抱持不切實際幻想的人有醒腦效果,而當我們嘗試深入問題核心時,其實就在分析不同的方法論,如談及「內縮與擴張」,就是在談方法。若說誰執政都一樣,那就不必分析了。

我認為領導風格是最關鍵的因素,因為從歷史角度看,關鍵決策往往出於決策者的個人意志,此一意志包含著該決策者的經歷、智力、處境、與個性。特朗普與拜登,是暴君與昏君的差別,特朗普與哈里斯,則是暴君與幼主的差別。幼主,就是隨人擺布的意思。

哈里斯有著一副符合進步派政治正確的皮囊,與各方都能填充點什麼的空心,這樣的角色若勝出,未來做決定的人都隱藏在幕後,也必然會承襲拜登出爾反爾的作風。因此之故,我認為特朗普比哈里斯更容易預測,也是質量較優的談判對手。

自比為「瘋子」的特朗普,其實只有一招,就是虛張聲勢,意圖讓人摸不清虛實,因此每一輪交手,我們只要都視為膽小鬼遊戲即可。重點在於,以內縮為擴張的方法,其真正的決策考量是成本效益,理論上,只要能讓他意識到哪些行為或決定性價比不高,甚至虧本,我們就能掌握棋局。

最終,交手還是依託於實力原則,不必把特朗普看得太莫測高深,此公其實非常簡單粗暴,也崇拜簡單粗暴。這就是「鐵拳」的意思。

「鐵拳」特朗普

哈里斯的提線人都是些什麼人?簡單說,美國現實主義者所厭惡的「外交政策精英」,即新保守主義者,就是幕後主要的提線人。美國數十年來奉行的過度干涉與侵略性外交,就是這批人在主導。寬泛地說,就是所謂「深層政府」。

深層政府的組成包含(非民選的)官僚體系、軍工復合體、情報機構、金融業與財團、特定立場之媒體和特定立場之學術界,這些組織在外交事務上確保著長臂管轄的有效性,對外說教的話語權,以及發動戰爭的教戰守則。

共和黨籍前副總統切尼與其女帶槍投靠民主黨,就是一個顯例。切尼是伊拉克戰爭的始作俑者之一,標準的戰爭販子。不久前,切尼還是民主黨人口中的「無恥獨裁者」,現在,切尼家族被說成「民主價值的捍衛者」。

切尼家族的「變節」,只是共和黨人中的一例,哈里斯身後現在還站著大量特朗普總統任命的前國安官員。多是共和黨建制派,再加上仿佛冷戰遺蹟的退休將官,以及軍國主義者如希拉蕊·柯林頓等等,公開反對特朗普孤立主義的好戰份子,人數接近上千。

至於媒體界、學術界與財團,族繁不及備載。總之,這些提線人都是冷戰活化石,共屬於一個傳承系統,該系統在1946年至今,轟炸了30餘個國家,在1991年至2022年間,發動了251次海外干預,以鍛造西方的後殖民時代。而任何與美國脫不了干係的戰爭中,該系統都將自己塑造成正義之師。

此外,民主黨在拜登任內,還將新保守主義外交政策與進步價值(覺醒文化)深度捆綁,將對手塑造成文化敵人,展開清教徒式的獵巫行動,對俄羅斯、中國、伊朗皆如此。例如,「為烏克蘭而戰也是為LGBTQ權利而戰」這樣的訴求,我們聽起來莫名其妙,但深層政府呼口號樂此不疲。

這就是「戴上天鵝絨手套的鐵拳」,看起來既正當又無害,但破壞效果與鐵拳無異。

鐵拳與戴上天鵝絨手套的鐵拳,差別是什麼?前者只是打擊你,後者不但打擊你還要斗臭你,不但斗臭你還要為自己戴上神聖光環。這就是哈里斯陽光傻笑背後所隱藏的東西。

雖然殊途同歸都是鐵拳,但特朗普鎖定的首要敵人,就是深層政府。光憑這一點,我們就應支持「鐵拳」,因為他會先鬥爭「天鵝絨手套」。

美國威權轉型下的台灣問題

有一種觀點認為,曾經失去政權的人,若再度取得權力,其首要目標就是摧毀可能威脅其權力的機構和規則。這種看法不乏歷史根據,如匈牙利、波蘭與印度。而該論點據此推論,特朗普的第二任期將比照辦理,優先剷除內部敵人。善哉斯言。

特朗普的內部敵人,許多來自於他第一任期的部屬,特別是那些與國安有關的雇員,也難怪這批人現在站在哈里斯身後。不過,整肅個別人士不會是特朗普的工作重心,他要的是改變官僚制度,以方便其個人意志能貫徹於第二任期。

聯邦政府雇員大致分為三類,第一類是政治任命者,屬於總統職權,人數約7000人。第二類是制度產生的公務員,人數約200萬。第三類是未經任命的雇員,包含現役高階軍人與職業外交官。他們分屬於就業類別中的「附表A-E」。

2020年,特朗普下達行政命令,創建附表F(下稱F計劃),取消了許多公務員的保護措施,讓他能隨意解僱政府雇員。去年,特朗普再度揚言若重返白宮,將徹底執行F計劃,掃除那些躲在法律保護下卻不聽從總統指揮的公務員。

這意味著特朗普將肅清上述冷戰活化石的傳承系統,擺脫制約,將軍事外交權力牢牢抓在自己手裡。

對民主黨與傳統兩黨的好戰派而言,這猶如(不是由他們所引發的)世界末日,無怪乎特朗普的前白宮幕僚長凱利(John Kelly)近期指控特朗普符合「法西斯主義者」定義,哈里斯順水推舟將此概念作為競選主軸了。凱利雖然沒有支持哈里斯,但仍是徹頭徹尾的干預主義者。

如果特朗普當選,F計劃將是重要觀察指標,其成敗攸關美國的外交政策是否能擺脫數十年來的好戰作風,並對齊特朗普的「和平人設」。

美國民主為何成就了軍國主義?簡單說,就是二戰與冷戰勝利所遺留下來的經驗自信與利益結構,最終形成尾大不掉的帝國負債。現在有人想拋棄這個包袱,反彈力道自然巨大,而除了訴諸民粹反制,並將政治威權化,別無他法。

作為局外人,特朗普的第一任,很難擺脫軍國主義建制派制約,但歷經了失敗後重新再來的第二任,我認為特朗普會卯盡全力整肅舊勢力與舊制度。

須知,軍國主義的真正受害者,除了遭到軍事干預的外國,還包含為「永久戰爭」付出了慘重代價的那些未受過大學教育的白人,他們對戰爭的厭倦表現在支持特朗普,以及勸戒子弟不要從軍。兩年來,美國應徵入伍人數大幅下滑,已經是一個清楚的信號,有一半的美國人民寄希望於強人政治,不如此,無法剷除國內的「戰爭結構」,以及只對極少數人友好的「經濟結構」。

特朗普當然不會用威權形容自己的政治企圖,而會採用「多元民主」的概念自況,大致與普京的說法雷同。而這可能是泛西方國家人民在厭倦了主流中左派的失敗後,未來逐漸將趨於一致的看法:強人政治才是解決當前困境的答案。

一旦美國發生威權轉型,台灣問題就會產生變化,而其答案已在特朗普這一年來的發言略顯端倪——與台北切割,與北京交易。

特朗普向台灣要保護費,只有不斷喊價,沒有還價空間,因為台灣是「小偷」,偷走了「100%」美國晶片生意。截至目前為止,拜登已從台積電挖走了650億美元(本土投資),特朗普的胃口只會更大。個人估計是上千億美元起跳,畢竟,台積電身家約1萬億美元,按特朗普簡單粗暴的計算方式,上繳10%很合理。

軍事投資是另一個錢坑,特朗普的喊價是台灣GDP的10%,相當於本島年度總預算的8成,約700億美元。聽起來不可思議,但他的「窮台」策略,卻也是與北京談判的一種籌碼,而這可不是深層政府的傳統作風,後者處理台灣問題的模式旨在實現「長期勒索」(對兩岸皆然),但特朗普可能希望一次到位,只爭朝夕。

換言之,如果不能最大程度剷除打著民主旗號的深層政府,特朗普基本無法一次性從台灣問題中回收巨額利潤,同時甩掉政治包袱。而放眼全球各角落,類似的「提款機」可也不少。

必須說明的是,重建美國製造業,在基礎建設的部分,根據美國土木工程師學會估計,10年內要花費2.6萬億美元。拜登於2021年開出了一份基建與就業計劃,開支是3-4萬億美元。如果我是特朗普,當然也會將眼光轉向「海外提款機」,拋售政治祖產換現金,但拜登無法這麼做,畢竟,包裹著鐵拳的天鵝絨手套不能放棄。

如此即知,為何當媒體問到如何處理台灣問題時,哈里斯只有傻笑,沒有答案。一方面,她真的不知道,另一方面,深層政府近四年來在台灣問題上碰了一鼻子灰,現在還沒想清楚未來四年要怎麼辦。

說到底,當前的美國民主制度已無力解決外部問題,拜登四年的挺台「言論」不少,但成本為零,每每遇到解放軍圍台軍演,美國鐵拳自動收回,徒留天鵝絨手套落在台海,深層政府並未在此實現什麼勝績,還倒欠台灣205.3億美元的未交付軍品,因此哈里斯除了傻笑以對,又能說什麼?

需要提醒的是,特朗普執政時,也不乏「反孤立主義」的作為,如放棄「中程核武條約」和「開放天空協議」,俄烏衝突的濫觴,以巴衝突的起源,特朗普都無法卸責。我們權且將這些事例看作「第一任期的無奈」,但也不能否認特朗普有為短利而向深層政府妥協的紀錄,所以才說,若再度當選,未來他很可能會在各種概念標籤中游移,若認為特朗普能成功剷除深層政府,也是過高的期待。

話說回來,誰也不敢低估特朗普的「威權願望」,以及他實現願望的才華,而且,這是一個近80歲的「老人精」,他會想為自己在歷史中留下些什麼,而「瞻前顧後」不是老人的包袱。

「哈里斯與賴清德」的組合,十分無趣,兩個草包撞在一起不會有什麼火花,但「特朗普與賴清德」的組合,激情戲碼顯然不會少,若這種組合還不能大幅推進統一進程,那連我也懶得關心台灣問題了。

鐵拳,我只想看到鐵拳,不想再看到天鵝絨手套,這四年的偽善戲碼實在令人作嘔,我希望注重性價比的人能擔任美國總統,徹底做一次台灣估值,然後拋售,這是兩岸最好結局,沒有之一。

來源|底線思維

推薦閱讀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c2d9059b3de7dbbb227db149ca32bcaa.html














中日最新對話

2024-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