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首款戰略轟炸機,不是轟20,而是轟6N,航程1萬公里能打擊北美

2024-10-22   三金武器說

說到中國首款戰略轟炸機,此時,很多網友第一時間想到的必定是——轟20,可現實情況並不是這麼簡單,實際上是——轟6N。

看到這裡可能有更多的網友發出疑問: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轟-6N作為轟-6系列的最新升級版本,在許多方面進行技術改進,使其具備更強的作戰能力。

從基本參數來看,它的機長約34.8米,,機高10.4米,最大起飛重量達到95噸。這些數據表明,轟-6N在體積和承載能力上都得到顯著提升。

作為一款中遠程轟炸機,最大航程約為8000公里,但通過空中加油技術,可將航程擴展至約1萬公里,作戰半徑也從3000公里增加至5000公里,這樣就可為其在執行遠程打擊任務時,提供作戰靈活性。

此外,轟-6N的升級,還包括配備現代化的電子戰設備和精確制導武器系統,這使它在執行戰略打擊任務時,具備更高的作戰效能,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它還具有掛載空射彈道飛彈的能力,尤其是能夠搭載具備核打擊能力的東風-21D,或東風-26型飛彈。

而且,轟-6N的另一大改進在於其空中加油能力,與之前的轟-6系列不同,轟-6N在設計上配備空中加油探頭,這意味著:它可通過與加油機的配合,在飛行途中進行空中加油,從而大幅增加其航程和作戰半徑。

綜合來看,轟-6N在性能上具備遠程打擊、空中加油、精確打擊、核打擊等多重能力,成為中國空軍戰略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雖然其航程達到1萬公里,但是否真正具備打擊北美的能力,仍需進一步分析。

雖然,轟-6N通過空中加油可實現1萬公里的航程,但這是否足以打擊北美?特別是美國本土,依然是一個值得深入探討的問題。

從航程上來看,1萬公里似乎能夠涵蓋部分北美地區,尤其是加拿大和美國的部分地區,但在實際的作戰環境中,情況遠比單純的航程數據要複雜得多。

其一,轟-6N的1萬公里航程是在理想條件下實現的。然而,在現實的軍事行動中,執行遠程戰略打擊任務的轟炸機往往面臨敵方的防空系統和戰鬥機攔截。以美國為例,其北美防空系統具備強大的預警和攔截能力,能夠在遠距離發現,並攔截進入其領空的敵方轟炸機。

因此,轟-6N即便具備1萬公里的航程,也很難在沒有空中護航的情況下直接突破美國本土的防空網。

其二,轟-6N主要依賴其掛載的遠程飛彈系統進行打擊,換句話說,轟-6N不一定需要飛抵北美本土上空才能對其發動打擊。它可利用遠程空射彈道飛彈,如東風-21D或東風-26,從遠距離對北美目標進行打擊。

這些飛彈的射程通常在3000至4000公里左右,這意味著:轟-6N在接近太平洋或中途島一帶,甚至在飛抵北太平洋上空時,就可發射這些飛彈,覆蓋美國部分關鍵地區的戰略目標。

因此,轟-6N依賴於空射飛彈的打擊方式,使它可在遠離北美本土的安全距離上對美國發起攻擊,減少其被攔截的風險。

其三,空中加油技術雖能增加航程,但也帶來行動複雜度的提升,在執行遠程打擊任務時,空中加油的成功與否取決於加油機的數量、加油路徑的安全性以及對加油時間點的精準掌控。

而在跨越太平洋的長距離飛行中,也可能面臨敵方戰鬥機的攔截。因此,依賴空中加油的轟炸機任務存在較高的風險。

再加上美國在太平洋地區廣泛部署的軍事基地,如夏威夷、關島和阿拉斯加等地,都能夠迅速對中國空軍的遠程轟炸機行動做出反應,這使轟-6N即便航程達到1萬公里,也面臨巨大的挑戰。

總的來說,轟-6N的航程雖然在理論上具備覆蓋北美的能力,但在實際作戰中,由於美國強大的防空攔截能力和複雜的作戰環境,轟-6N要想直接飛抵北美本土並實施攻擊,難度極大。

然而,依託空射遠程飛彈的打擊方式,它依然能夠從安全距離對北美戰略目標發起攻擊。

轟-6N作為中國首款具備戰略打擊能力的轟炸機,雖航程達到1萬公里,但其真正的威懾力來自於其掛載的遠程飛彈系統,而不是簡單依賴其航程。通過遠程飛彈的空射能力,可以在接近北美的安全距離外對其進行戰略打擊,而無需冒著極大的風險直接進入北美領空。

儘管如此,在面對強大防空攔截能力時,轟-6N要執行遠程戰略打擊任務仍面臨挑戰,但不可否認,它的出現大大增強中國的戰略威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