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35在印媒眼中一無是處,卻想要殲-20這種隱身機?

2024-10-25   三金武器說

在全球軍事航空領域,F-35作為美國第五代隱身戰鬥機,一直以來被視為尖端軍事科技的代表之一。

令人意外的是,印度媒體對F-35的評價卻顯得格外苛刻,甚至,認為其「徒有其表」。這與F-35在全球其他國家的聲譽形成鮮明對比。此外,印度還傳出:想要殲-20這種隱身機的消息。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對於這件事情,第一時間很多網友還是想要知道:F-35在印媒眼中一無是處,這是為什麼呢?

其一,F-35的高昂採購和維護成本,是其飽受詬病的主要原因。

對於任何一個國家而言,採購F-35意味著:巨大的經濟負擔。每架F-35的單機採購價格超過1億美元,維護成本更是高得驚人,這對於軍費有限的發展中國家尤其不友好。

印度作為一個預算分配極其緊張的國家,其國防開支需在陸、海、空三軍之間平衡分配。因此,認為,F-35並不適合印度這樣的國家,尤其是在當前印度軍工體系仍處於不斷發展的階段,F-35的複雜性和高昂的維護費用,使其無法真正成為印度空軍的理想選擇。

其二,F-35的技術故障問題,也是印度媒體批評的焦點。

自F-35問世以來,這款戰機的研製過程多次遇到技術難題,包括早期出現的傳感器失靈、發動機問題、軟體故障等。這些問題曾一度推遲F-35的交付,並導致多次調試和升級。儘管美國已大規模部署F-35並在不斷優化其性能,但印媒對這些早期問題的關注,反映出對F-35穩定性和可靠性的擔憂。

其三,印度對於F-35可能持保留態度的一個重要原因在於美國的武器銷售政策。

儘管,F-35性能先進,但其敏感的技術和系統,意味著美國對出口國的要求極為嚴格。對於購買F-35的國家,美國往往附加多項限制,尤其是要求對武器系統進行嚴格的管理和監控。這種控制措施,使購買國的自主性受到極大限制。

印度作為一個崇尚自主國防發展,且有意加強國防工業的國家,對這種依賴和受限可能並不滿意。因此,印媒對F-35的苛刻評價,不僅是出於技術上的考慮,背後也可能反映出對美國武器銷售政策的抗拒。

相比於F-35,印度對中國的殲-20隱身戰鬥機表現出濃厚興趣,這也是一個引人深思的現象。

殲-20是中國自主研發的第五代隱身戰鬥機,具備極強的隱身能力、強大的超視距作戰能力,以及較高的突防打擊能力。對於印度而言,為什麼會青睞中國的殲-20?是以下幾點原因導致的。

首先,印度在面對中國和巴基斯坦的地緣戰略壓力時,對隱身戰鬥機的需求日益迫切。雖然,印度空軍已引入法國的「陣風」戰鬥機,但陣風並非隱身戰鬥機。

在面對現代戰爭中的先進雷達系統時,隱身戰鬥機的生存能力和突防能力至關重要。中國的殲-20恰恰是為應對高威脅環境而設計的,具有出色的隱身能力,這使其能夠在面對強大的防空系統時實現有效打擊。印度目前在隱身戰機領域的短板,正是其希望通過引進類似殲-20的戰機來彌補的。

其次,殲-20作為中國自主研發的戰鬥機,表明:中國在軍工領域的自給自足能力和自主創新水平。這一點對印度來說極具吸引力。

印度長期以來依賴從外國採購戰鬥機和武器系統,但這也讓其軍事現代化進程受到供應鏈、技術轉讓以及政治關係等因素的制約。而殲-20的成功顯示中國在突破軍事技術封鎖、實現自主研發方面的巨大成就,這可能讓印度意識到:發展本土隱身戰鬥機是未來的方向。

印度可能希望通過了解和引進類似殲-20的技術,推動本國的戰鬥機製造能力,尤其是其長期以來計劃的第五代戰鬥機項目AMCA。

再者,殲-20不僅僅是一款具有高性能的戰鬥機,更重要的是其背後強大的支持體系。

中國在構建隱身戰機的配套體系上,已取得重大進展,包括空中預警機、無人機、遠程打擊體系等多層次的協同作戰能力。對於印度來說,殲-20不僅代表著隱身能力,更是一整套現代化作戰體系的象徵。而印度的空軍體系相對分散,仍在努力構建一個高效的空中作戰網絡。因此,印方可能不僅看中殲-20本身的性能,還看中其所代表的作戰模式和戰略思維。

最後,印度對殲-20的興趣也可能是基於對中國空軍發展的憂慮。

隨著,中國在亞洲地區的軍事存在感日益增強,尤其是在邊境爭端和南海問題上的軍事部署,中國的軍事力量成為印度不得不面對的現實威脅。印度如果能夠獲得類似殲-20的隱身戰鬥機,不僅可在與中國的對抗中平衡力量,還能夠在區域競爭中取得一定的戰略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