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8萬起的微藍6,是真的嗎?

2023-10-17     電動湃

提問:如果手握十萬預算去購買一款純電動新車,你會作何選擇?那如果再加上合資品牌緊湊型車的定語呢?

放在過去,這一定是一件類似於天方夜譚里的童話故事。因為打開任何一家汽車網站你都會發現,10萬元內的預算,能選擇的車型範圍,大多也屬於微型或小型車。

那再加上一層buff,現在的這款合資品牌純電動車型,是剛推出的2024年款新車,不要「998」,甚至落地價不足8萬,它會進入你的購物清單嗎?

放心,你打開這篇推文的姿勢沒錯。

這輛車就是來自於上汽通用的別克微藍6。根據社交媒體上的一張宣傳圖,2024款的微藍6,裸車價僅需7.38萬元。

當我們聊起別克品牌,很多人想到的還是英朗、君威、GL8等車型,即便是新能源車,也是最近推出的E4、E5。

微藍6?沒怎麼聽說過啊。

但如果我說別克微藍6就是你經常打到的那台別克網約車,你是不是就會恍然大悟?原來我已經付費「試乘」了這麼多次。

至於銷量……你看看身邊有多少微藍6車主就知道了。

於是,在包括隔壁大眾ID.系列車型動輒降價上萬的市場大趨勢下,別克也終於將降價的大刀再一次揮向了微藍6。

根據上海名流別克4S店的周經理介紹,目前別克官方給出的降價政策,主要針對的是2024款車型,其官方指導價為11.28萬元起,官方推出限量特價為9.98萬元,現在就可以訂車,從11月起開始交付。

好消息是,降價的車型針對的都是新車,並不會有庫存車的麻煩,但壞消息是,24款微藍6在配置與價格上做出了一些取捨,在保持動力不變的前提下,此前的三元鋰電池由50.3度的磷酸鐵鋰電池取代,續航里程也調整到了430km。

當然,「限量5000輛」更多的可能是推動購買慾的一個噱頭,就像當初上汽大眾ID.3降價銷售時,也是打著「限量」的名號。

至於文章開頭所說的7.38萬元的起售價,則是算上個各種補貼在內的綜合最低價。單拎出來看,其中包括了地方給的10000元置換補貼以及別克給的15000元置換補貼,以及一些貸款政策上的優惠。

據介紹,類似的置換補貼其實也適用於在上海所有的別克4S店,至於外地的置換補貼就需要以當地的政策為準。

所以,雖然有些限制條件,但要在上海以8萬不到的落地價去購買一輛全新的微藍6,還是可能實現的。

說起別克,或者整個通用品牌,在新能源發展上,不可謂不盡力。

早在2017年,上汽通用就引進了雪佛蘭VOLT,更名後以別克Velite 5進行銷售。只不過,當年其26.58萬至29.58萬元的售價勸退了不少潛在消費者,此外,當時全國各地對於新能源車的地方保護政策,也限制了Velite 5在國內市場的推廣。

以現在的眼光來看,Velite 5算得上是當下火熱的增程市場的先驅,其搭載的第二代VOLTEC混動系統,其發動機主要職能在於增程,並且可以在需要時直驅車輪。純電續航里程達到了116km,甚至要好於目前不少插混車型。

要知道,這可是在遙遠的6年前。

但就是這一輛現在看來,依舊鍵盤值滿滿的車,在經歷了兩年僅售出1200餘輛的慘澹成績後,草草收場。現在,你在路上看到它的幾率,遠比見到一輛大勞少多了。

除此之外,上汽通用還在這幾年間陸陸續續推出過一些油混車型及CT6 PHEV,但都沒取得理想的銷量。

之後的故事主線,就來到了微藍6身上。其實在過去的4年里,微藍6也同樣費心費力,這個過程中,還先後做出過續航升級以及推出插混車型的產品動作,但對於銷量的推動,只能說是「杯水車薪」。

究其原因,不外乎價格、配置以及品牌。

在微藍6上市伊始,起售價高達20.38萬元,這對於已經見慣價格戰的消費者來說幾乎不可思議。但要知道,那時候與微藍6同平台的榮威Ei5的售價,也達到了15萬元上下。

更好的底盤調校,外加通用獨有的互聯技術以及合資品牌純電動車型獨一份的品牌溢價,似乎也挺合理。可惜的是,市場並不買單。

C端市場發展並不順利的微藍6早早就開始布局B端市場。在上市之處就與共享出行品牌EVCARD合作,推出特供版的共享車型。在當時,預約共享車的時候能約上一輛微藍6的話,如同撿到寶一般。

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微藍6打折促銷便是家常便飯的事情。甚至有些網約車公司,買來當營運車輛,包牌價格也就在14萬左右,比之前說過的埃安S還要便宜一點。所以微藍6在街上能見度非常高,但和埃安S一樣,基本都是網約車。

而對於普通消費者來說,忌諱的就是買台計程車回來,如果買的是和計程車、網約車一樣的版本,那還不如直接打車了。

難道通用造微藍6就是為了攻占網約車市場的嗎?當然不是,微藍6本來就是一個面對普羅大眾的產品,只是它在私家車領域的銷量並不好,然後轉向網約車市場。

再加上國內車企的雙積分政策,不管是網約車賣得好還是家用車賣得好,只要能為通用攢點積分就行,所以通用也是默許了這樣的現狀。

再有,就是其內飾與智能化了。8寸液晶儀表和10寸中控屏放到現在來看一點都不吸引人,更不能通過這塊螢幕控制車輛或者在車裡嗨歌一曲。至於通用最引以為傲的安吉星功能,誰買車來是準備撞的呢?

如果說21萬的微藍6是工業垃圾,那9.98萬或更低價格的微藍6渾身都是寶了?

主要,還是靠同行襯托。

往下比,在7-9萬的價格區間中,最惹眼的顯眼包疑是比亞迪海鷗與五菱繽果。這兩款車都是以小巧靈活且富有個性作為賣點,更適合家裡的第二輛車。但相對的,其空間與動力上的表現就有些捉襟見肘了。

如果你的預算有限,偶爾需要上個高速,且對空間有剛需的話,那麼無疑微藍6是個合適的選擇。即便與路上的網約車撞車了,但短時間的面子問題,哪有長時間的實用來得重要。

往上比,也就是在微藍6自身的定位區間中與競爭對手相比,這將是一場血雨腥風的戰爭了。因為所要面對的競爭對手,變成了寶駿雲朵、比亞迪秦、海豚、埃安Y,以及同為合資品牌的大眾ID.3等,各個都是不好惹的樣子。

面對這些競爭對手,微藍6的優勢就蕩然無存了。這種情況下,還能看中微藍6的,要麼覺得顏值還行,要麼感覺續航可以,要麼覺得優惠力度足夠。至於智能化之類的,車夠用就可以了。

其實,別克微藍6的現狀,也是不少合資品牌新能源車型的一個縮影。他們產品的綜合實力未必會比同價位的新勢力產品差,無論是做工用料,還是底盤調校,都透著老牌車企的一股紮實勁。

但,時代變了。

智能座艙、智能駕駛卷到飛起,誰不想開著一輛內飾漂亮,有塊大螢幕,能幫你開窗,還能自動駕駛的車呢?

為此,也有人在網上提問,還是以現在最熱門的增程車型為例,為什麼這些合資品牌不推出增程車型呢?是不是沒有相關的技術?

首先,最不用擔心的就是技術問題。如果讓這幫工程師手搓一輛增程車型,可能花不了兩個月的時間。但搓出來的這輛車賣給誰,是特供中國市場還是推向全球,是用自家品牌的發動機還是找隔壁的東安去買一台?

就這些問題,兩年都未必能有個論證的結論。即便通過了論證,那還有長時間的研發、驗證,再研發、再驗證,動輒就是一次次的跨國會議。等到真正上市,還得等上個好幾年了。

大象調頭難,說的也就是這樣。至於那些新勢力品牌,說好聽點,是初生牛犢不怕虎,沒有那麼多負擔,也就可以及時調整技術路線以及發展方向。

降價,換裝更便宜的磷酸鐵鋰電池,再降價,大機率會成為合資品牌新能源車型都會走的一條路。前有特斯拉Model 3,再到今天的微藍6,以及上汽大眾也宣布了換裝電池,計劃推出更便宜的車型。

市場瘋狂內卷,泥沙俱下,這個世界,恍然間就變了樣。再看看吧,這風起雲湧,這重新書寫的規則與道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c26cf63f1c1fb338aa33aa64dddd48f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