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18歲去美留學,前半生在美深造,如今幫華為生產出麒麟晶片

2023-11-12     吳忠強

原標題:他18歲去美留學,前半生在美深造,如今幫華為生產出麒麟晶片

"須知少時凌雲志,曾許人間第一流"——清·吳慶坻《悔餘生詩》

一個天才少年,富有才智的靈魂無處藏身,最終宿在了他身上。何許人也?他是24歲就能從麻省理工學院碩士畢業的人,是坐擁"晶片大王"名號的人,是能幫華為跨越技術難題,到達質變飛躍點的人。他就是"半導體教父"——張忠謀。今日,讓我們一同走進他的輝煌奪目,以及他功標青史的企業生涯。

張忠謀,出生於1931年的7月10號。出生在浙江省,寧波市。作為台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的創始人,同時也是多所高校、交易所的顧問和院士(麻省理工學院、台灣機械科學院、史丹福大學顧問、紐約證券交易所)。他作為行業的翹楚以及領路人,這期間也發生了很多大大小小令人深思的故事,如何一步步走向成功?雖然他起點就很高,母親系出名門,父親任職財政局。但是在這條路上,也少不了磕跌跌撞撞,最後修成正果,成為行業之集大成者,張家之榮耀光環。

現如今的他,在2018年6月5日的時候,宣布正式退居二線,頤養天年。在他童年的期間,1931到1940年期間,為躲避占戰亂一家輾轉反側先後奔波過幾座城市,香港當時來講,社會政治環境,相對穩定。所以,他童年的大多數時間都是在香港度過的。1941年的時候突發戰爭,讓本來還算安定的香港,成為了日本人的殖民地慘遭占領。年幼的他不得不又與父母親一同搬遷,搬遷至重慶,開啟了他的人生轉折點,進入系統學習階段。就讀於重慶南開中學的他,在1949年的時候,18歲的少年張忠謀,書生意氣,揮斥方遒。一舉奪魁,成為了美國哈佛大學高等學府的一員。當時1000多名新生中他是唯一一個中國人,也是非常的矚目。是當時一個優秀醒目的標識。

1950之後,張忠謀轉學,轉到了另一所高等學府,麻省理工學院。正式開始了他的機械工程生涯,主攻機械工程,四年後拿到了這個專業的碩士學位。1955年,24的張忠謀,在波士頓一家電器公司當半導體工程師,正式踏入半導體行業,賺下了人生的第一桶金。1958年間,這時候的他已經27歲了,隻身來到德州,進入德州儀器工作,這個公司當年營業額每年還不足一億美元。在這所企業他又成了唯一一個中國人。1964年,張忠謀繼續攻讀學位,一舉拿下美國史丹福大學電機系博士的學位,重新就任於德州儀器。1965年,被委任集成電路部門的總經理。

發展了幾年之後,當時名不見經傳的的小企業,在一路的成長和發展之下,已經縱身一變成為世界第一的大型公司。在全球擁有6萬多名員工。隨之一起成長的,還有我們這位青年才俊,他已經不再是總經理,是擁有大權的老臣子。掌控了一半兒的管理權,是第三號人物。先後位居副總裁和資深副總裁,權重僅僅低於董事長和總裁。也成為了美國大型公司最高管理層的華人的先驅。

正當他事業如日中天的時候,英特爾在內存市場所向披靡。受此衝擊當時就任的總裁夏柏,不願意增加對半導體的大投資,而是更加重視消費性電子產品方面的市場發展,順應大流。這就為張忠謀人生後半階段的經歷,埋下了伏筆。他生性剛烈,不願意將就,更不願意妥協。在各種場合仍強調著自己的執著,加大對半導體的投資!

1985年,他辭職了。在美國的高新職位已經留不住他的心,他的心已經從大洋彼岸,飛向了祖國的懷抱台灣開始自己另一番作為。受邀約擔任台灣工業技術研究院的院長,為台灣半導體事業的崛起和產業的升級轉型做出了突出貢獻。為台灣科技事業的發展,起了推動作用。統籌兼顧。1987年,他創建了全球第一架專業代工公司-----台灣積體電路製造公司(台積電),順利成為台灣半導體業的領軍人物。

2006年,張忠謀培養了一個左膀右臂名叫蔡力。一手帶出來,事無巨細打理著的公司的運行。2009年,事態急轉直下,金融風暴席捲整個台積電,一度面臨虧損。張忠謀不得不重新挂帥上陣,重新坐回了台積電任CEO,震驚了全球的半導體產業。2010年,公司業績回暖,台積電營業收入達到了921.9億台幣,稅後盈餘達336.6億台幣。穩步發展之下,2011年營業收入有了突破5000億台幣大關的希望。

在他的步步為營之下,財富也在與日俱增。在他身上也驗證了,一個人的才能與智謀,與財富成正比。他的與眾不同,必定不會讓他受窮。2019年獲得了福布斯全球億萬富豪榜的2057名。2020年位居《2020世茂深港國際中心·胡潤全球富豪榜》第2000位。同年4月,以12億美《2020福布斯全球億萬富豪榜》第1730位。

台積電躋身世界五百強第368位,作為全球晶圓代工龍頭企業,技術革新也有著先天的優勢。在外界技術的高調嗆聲下,加快了台積電也加快了研發速度,默默發力,不張揚。搶下了蘋果A10全部代工的權力。台積電之後代工了華為的晶片,此晶片就是麒麟晶片。之後因為某些原因斷供華為,讓三星成為了幕後贏家。高通驍龍就沒有了對手,壓力瞬間減小了,之前把產能都給了華為,高通驍龍也心有不甘,於是轉向三星也在意料之中。只有掌握了核心技術,加快自主研發的腳步,才不會受制於人。在2020疫情期間,向美國政府遞交意見書表示希望在華為禁令120天寬限期限滿了之後,可繼續為華為供貨。

退休後的張忠謀,開始靜下心來精心培育自己愛好,進入了其人生修身養性的階段,商界的風風雨雨他儼然很少過問。卸下戰袍的他,把時間花在演講、讀書、古典音樂上,享受著人生清閒安樂。在他的自傳中,有這麼一段話讓人印象深刻,初來乍到去美國求學的他,偶然閱讀英美古典文學。地域文化的差別,讓他剛開始不是太明白,其中的奧義,解讀的很辛苦。最後通透之後,產生了一種對人的關懷和關注。這成了他整個求學生涯中,最重要的一課。因為喜歡文學的人,右腦通常比較發達。

每次員工與他開會,總是會時常備著胃藥。不是因為員工有胃病而是開會時候幾個問題問下來,就會出一身的冷汗,他會不由自主的把報告扔出去,然後自己撿回來。但其實他右腦發達,對人特別有感覺和情感。右腦決定是否能成領導者,左腦決定能否成為一個管理者。這就是他決勝的秘訣。

結語

他是一個嚴格的人,是一個嚴謹的人,同時他也是一個人,有血有肉的人。作為領導階層,他深知最需要關注的就是人,這個人不單單僅是指活體,還有人性人情。了解到人性人情,才能更利於他管理這偌大的公司,處理上上下下繁瑣冗雜的事物。讓自己屬下對自己的管理臣服,是有一套管理商業經的。需要恩威並施才能達到一個理想的管理狀態。從他的經歷中明晰,做人做事的除了毅力還需要有魄力,方能無往而不利。

參考文獻

《悔餘生詩》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c0f58be607d04267a5f26e30b3f01f0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