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2023年來高光的基金品種,非指數基金莫屬。此前被股神巴菲特多次「帶貨」的指數基金今年終於守得雲開見月明,日漸成為資產配置的「基本款」,資產管理規模一路「狂飆」。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在不統計ETF聯接基金的背景下,市場上非貨指數基金資產規模增至2.59萬億元,數量達到了1780隻,是2017年底規模(4486億)的5.77倍。
你是不是也想入手一隻指基?但指數基金這麼多,到底該如何選擇?面對數千隻指數基金同台競技,想要從中選出合適自己的品種,的確容易讓人頭大。所謂「知己知彼百戰百勝」,若要指數基金為己所用,關鍵還是要弄清分類和特性。
由於指數基金投資時複製追蹤各類指數,因此搞明白指數的分類標準顯得至關重要。市場上現有指數分門別類的方式很多,今天分享常見的幾種,方便投資者按圖索「基」。
按覆蓋範圍
按照對成分股的覆蓋範圍或代表性不同,可以分為寬基指數和窄基指數。這裡的「寬窄」是相對的概念。
「寬基」主要是指數基金成分股覆蓋範圍寬,在指數編制時,選股規則並不限制上市公司股票所在的行業,挑選的股票覆蓋各行各業。由此也延伸出兩類指數:一種是綜合指數,典型為上證指數;另一種是規模指數,常見的包括滬深300指數、中證500指數、中證2000指數等。
而「窄基」覆蓋成分股的範圍較窄,僅追蹤單一行業或主題,主要有行業指數、主題指數等。行業類涉及各個細分板塊,如消費行業、金融行業、醫藥行業、能源行業等;今年來熱門的信創、數字經濟、機器人、晶片等則屬於主題類指數。
按投資區域
主要依據指數成分股覆蓋的國家或區域來劃分。投資國內 A 股市場的內地指數更為普遍和主流,根據覆蓋的細分市場又可以分為單市場指數,如跟蹤上交所成分股的上證50指數、跟蹤深交所成分股的深證100指數,以及跨市場指數,如橫跨滬深兩市的滬深300指數、中證500指數等。
分類來自中證指數有限公司
按資產類別
按資產類別劃分是最常見的指數劃分標準,根據所持有的股票資產占基金資產的比例及所持有的股票資產所屬市場,可以劃分為股票型、債券型、商品型和跨境型四類。其中,股票型占據當前指數基金主力,而跨境型主要投資於中國香港和美國、日本等國際證券市場。
根據東吳證券研報,股票型指數基金可以細分為行業&主題、策略&風格、寬基三個細分類別。其中行業&主題類指數基金的分類原則為「先行業再主題」,無法納入行業分類的指數基金,再按照主題劃分。行業/主題指數基金也適合看好某一行業或者產業發展的投資者進行中長期配置。
截至2023年6月30日,「TMT」和「中游製造」類指數基金分別有 203 只和 202 只,數量占比達 23.9%和 23.8%;規模分別為 2201.42 億元和 2154.43 億元,規模占比達 22.6%和 22.1%。
風格&策略類指數主要涵蓋了大部分的 Smart Beta 指數,包含了紅利、低波、價值、成長、動量、質量、ESG 等風格因子。如果投資者判斷某一風格更適合自己的風險收益偏好且具有超額收益可選擇對應的風格指數基金進行投資。
按管理方式
從基金產品的管理方式看,指數基金包括被動管理型和增強管理型。被動管理型包括被動指數型基金、被動指數型債券基金、國際(QDII)被動指數型股票基金和商品型基金;增強管理型包括增強指數型基金、增強指數型債券基金和國際(QDII)指數增強型基金。
按產品類型
根據指數基金產品是否上市,可以分為場內和場外。在此基礎上,依據基金基本信息和基金合同,場內基金又可分為 ETF 和 LOF,而將場外基金分為 ETF 聯接基金和其他指數基金。
最後需要強調的是,指數基金只是提供了便捷投資相關指數的投資工具,沒有絕對的好壞之分。在投資之前,做好自身風險偏好測評,搞清楚指數基金分類,選擇準確反映相關市場、行業、風格、規模、策略及其他特徵屬性的指數,有助於我們投資「小目標」的實現。
風險提示:基金有風險,投資需謹慎。以上為個人看法,不作為投資建議。
敬告讀者:本文基於公開資料信息或受訪者提供的相關內容撰寫,全球財說及文章作者不保證相關信息資料的完整性和準確性。無論何種情況下,本文內容均不構成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抄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