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四十,這兩個地方儘量少去,小心福氣漸漸流逝
寫最暖心的文字,治癒孤寂的心,關注我,溫暖你。
-01-
《論語·為政》:
「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四十不惑,人到中年後,會看開看淡很多東西。
年輕時喜歡三五知己,與紅塵世間相互傾訴心情。隨著年歲增長,越來越覺得一個人呆著很好。
人過四十,得學會為圈子做減法,不要因為想要得到什麼,而在朋友面前卑微迎合。
獨處亦有清歡事,未必人生盡相知。有時靜下心來,一個人安靜地呆上一天,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感受一個人的寧靜、清閒、舒坦,感受內心慢慢變得豐盛、豐盈。
其實生命的本質,就是一個人的自我狂歡。人到四十,這兩個地方儘量少去,小心福氣慢慢溜走。
【一】少去酒桌飯局。
無意義的社交,是對生命的褻瀆。糟蹋了身體,疏遠了最重要的人,中國式飯局正悄悄毀掉多少人。
人到中年才發現,倘若把所有的時間都花在酒桌飯局上,那人生未免太空洞、太無趣、太悲慘。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吃飯的人如果陷入了「局」里,就騎虎難下,甚至惹禍上身。與其參加那些毫無意義的飯局,不如回家陪家裡人好好吃個飯。
一個人成熟的標誌之一,就是不再去為了顯得合群而去參加飯局。人過四十,要學會及時止損,對待那些低質量的圈子,不妨果斷遠離。
【二】少去是非多的地方。
老祖宗說:「久利之地勿去,是非之處勿往。」
人生這一路,本就曲折坎坷,一步難走一步難,所以更要懂得保護好自己。不理是非,不去惹事,安安靜靜過自己的日子。
人活到極致,一定是素與簡,人心越簡單越淳樸,越簡單越快樂。很多時候我們選擇不聞不問,恰恰是一個人最好的修行。
禍事比不過自己放縱自己,惡毒比不過說人是非。
人生有許多禁區,一旦踏入定會身敗名裂。一定要懂得遠離為非作歹的非法圈子,才能避免給我們自身帶來災禍啊。
人過四十,放棄無用的社交,注重自己的健康,才會有晚年的幸福。
情感寄語:人過四十,安靜獨處是境界。
余華在《在細雨中呼喊》中說:
「我不再裝模作樣地擁有很多友人,而是回到了孤單之中,以真正的我開始了獨自的生活。」
一個真正享受獨處的人,能回歸本真的自己。40歲的中年人和而不群,但並不意味著孤單。尤其是到了中年,有許多人會變得嚮往簡單安靜的世界,不願再被所謂的人情世故所束縛。
《百年孤獨》里說:
「生命從來不曾離開過孤獨而獨立存在,無論我們出生、我們成長、我們相愛還是我們成功失敗,直到最後的最後,孤獨猶如影子一樣存在於生命一隅。」
人到中年,獨處是最好的修行。只有獨處時才能超越俗世的爾虞我詐,拋開一切凡塵瑣事,回歸靜寂的心境。
人生匆匆,已走半程,生命寧靜而致遠。人到四十,這兩個地方儘量少去,不要給自己惹麻煩。
一個喜歡文字的姑娘,很高興能在我的文字里與你相遇,願用最溫情的筆觸,陪你把生活過成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