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剛出生,每天都期盼著他能長大;好不容易到了一歲,又期盼他能再長大一點。只可惜,這種期盼到了兩歲的時候,就突然變了味道!
兩歲的孩子,真的是「狗都嫌」,突然之間沒了之前的乖巧和聽話,反而像覺醒的「小惡魔」,媽媽們完全招架不住。
毫不誇張地說:兩歲孩子的戰鬥力,絕對能讓父母什麼都做不了!很多時候,並不是孩子不懂事,而是他們有了自己的想法,急於想證明自己。
兩歲,第一個「叛逆期」來襲
很多人以為,孩子的叛逆期都是在十幾歲。可實際上,孩子第一個叛逆期,基本上是在兩歲左右。
這個階段,孩子喜歡把「我不……」掛在嘴邊,不管父母讓他們做什麼,都是各種不願意、不配合。
除此之外,父母還發現孩子像變了一個人。喜歡亂扔東西、喜歡亂發脾氣、喜歡各種哭鬧……而且,孩子好像突然之間變得不講理,並且拒絕跟父母溝通。
仔細想想,孩子的這些表現,不就是典型的「叛逆」表現嗎?他們最擅長的事情,就是跟父母作對。
現階段,跟孩子講道理,或者懲罰、打罵,都不是最佳的教育方式,因為孩子壓根就聽不進去,更不願意去改正。
難道,就應該慣著孩子,任由他們胡作非為嗎?當然不是。尤其是很多原則性問題,若此時慣著孩子,那日後養成習慣,肯定很難改正。
這些行為,不管有多愛孩子,都不能嬌慣
1、隨便打人的行為
兩歲左右,孩子的動手能力比較之前有明顯提高。除了在家裡搞破壞之外,很多孩子還養成了「打人」的毛病,在家裡欺負家人,出門欺負小朋友。
對於孩子打人的行為,父母一定不能縱容,一經發現的話,就要立馬制止。這一點,90後媽媽的教育就值得肯定:你打我一下,我打你一下,誰也不讓誰!
就是要讓孩子知道:打人是不對的,別人會疼!哪怕是小孩子,也不會被別人區別對待。
2、隨便亂摔東西的行為
大多數兩歲的孩子,只要覺得自己不開心,就會用摔東西的方式來發泄自己的壞情緒,家裡很多物品都不幸遭殃。
對於孩子摔東西的行為,父母一開始就應該嚴肅的制止,而不是任由他們隨意摔。因為摔東西本身就是不好的行為,很容易助長孩子的暴力情緒。
發泄情緒的方式有很多種,而摔東西卻是最不好的方式。若是不及時制止的話,隨著孩子慢慢長大,他們很難再改正,家裡會有更多東西跟著倒霉。
3、用哭鬧威脅父母的行為
直到現在,還有父母覺得孩子小,他們哭鬧是正常的。可實際上,孩子遠比想像中聰明,尤其是兩歲的孩子,他們正在一點點的試探。
第一次哭鬧的時候,孩子並不知道父母會怎麼做,而是帶著試探的心理。當他發現父母會因為自己哭鬧而妥協時,就會記在心裡。
慢慢的,哭鬧便成了孩子的法寶,等到下次再不開心,或者想要達到某件事情時,就會用同樣的方式。對於父母來說,一旦心軟的話,日後就很難再教育孩子。
跟兩歲孩子相處,這些技巧要學會
首先:建立清晰的規則和界限
規矩,都是從小養成的!而守規矩,是孩子從小務必要學會的事情。
從現在開始,就要幫助孩子,讓他們像良好的行為習慣看齊。最起碼,要讓孩子知道對錯,趁機建立規則感和邊界感。
制定好的規矩,孩子要努力去完成,若是違反規矩的話,就要接受相應的懲罰,讓他明白規矩是用來遵守的。
其次:用簡單的語言交流
跟兩歲的孩子對話,一定要注意語言簡潔,不然就是對牛彈琴。
兩歲孩子才剛開始學習語言,他們的理解能力有限。用最簡單的語言跟他們交流,更便於孩子理解。
很多時候,當孩子能夠清楚理解父母的意思時,他們反而更有興趣、更積極去做好某些事情。
最後:保持積極的情緒
孩子不太懂得如何表達情緒,但他們卻很容易被外界的情緒影響。
跟兩歲孩子相處,父母要保持積極樂觀的情緒,會讓孩子感到安心和舒適。少一些責罰、打罵,對親子關係和教育,都很有幫助。
即便孩子做了讓人抓狂的事情,父母也要先讓自己冷靜下來。等到情緒穩定下來後,再跟孩子進一步的探討問題。
兩歲,對孩子和父母而言,都是一種考驗!任何時候,都不要用「年齡小」,當做孩子犯錯,以及縱容他們的藉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