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4個月寶寶,語言和社交技能發展規律,你娃達標了嗎?乾貨收藏

2019-12-20     松達媽媽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某項技能並不是單一發展的,而是相會交錯,共同促進,語言的發展也會促進孩子思維及社交能力的發展!

1月:

  • 用哭聲來表達需要;
  • 咕噥,喉嚨發出聲音;
  • 很短暫的笑;
  • 睡眠時會露出笑容;
  • 能分辨父母的聲音和陌生人的聲音;
  • 能看到20~25厘米遠的距離,視力模糊;
  • 睡、醒、吃奶都沒有規律。



2月:

  • 會咿呀,尖叫,咯咯笑;
  • 聲音帶有水聲,胸腔會呼嚕呼嚕響;
  • 會回應的笑;
  • 能表現出情緒,如高興、悲傷;
  • 會感染情緒,如父母不安時他也會不安;
  • 會吮著拇指,自己安靜下來;
  • 能用眼睛交流,仔細看人的臉;
  • 模糊得模仿面部表情;
  • 視線會跟著人移動;
  • 抱著放下時會哭;

3月:

  • 能發出a,o,e等簡單音節;
  • 能發出較大的聲音,能高聲喊叫;
  • 因為需要不同,哭聲也不同,在哭的中間會有帶著期待的暫停;
  • 開始會有意識的笑;


4月:

  • 能通過改變口型來改變聲音,如「a-o」;
  • 能吐泡泡,口沫飛濺地大聲發聲;
  • 被撓痒痒時笑得很開心;
  • 能舉起雙臂要人抱;
  • 能兩眼看東西,感知更有深度,注視更專注追蹤更準確;


5月:

  • 能發出「bababa」的聲音引起大人關注;
  • 頭會轉向說話的人;
  • 試著模仿音調的變化和手勢;
  • 觀察嘴唇的移動;
  • 需要不同時,發出的聲音也不同;
  • 可能顯示出對固體食物的興趣;


6月:

  • 顯示出對顏色的興趣;
  • 能發出更長、變化更多的聲音;
  • 嘗試不同聲調和音量的新聲音,並留意聲音造成的影響;
  • 能用聲音和身體反應心情;
  • 尖叫、咕噥、笑、板著臉;
  • 能更好地模仿臉部表情;

6-9月:

  • 能隨意地組合聲母和韻母(ha,da,ba,ma,di,mu),併合在一起喋喋不休;
  • 能用舌頭來改變發音:(ha-da);
  • 對自己的名字有反應;
  • 能用胳膊示意請大人來玩,舉起雙手表示「抱抱我」


9-12月:

  • 能說雙音節的詞(爸爸、媽媽),能把這些詞和特定的人聯繫起來;
  • 懂得拒絕;
  • 能模仿咳嗽、咂舌的聲音;
  • 懂得手勢、能揮手表示再見;


12-15月:

  • 能說4~6個簡單的字詞,如球、貓、狗、走;
  • 能用語言表示拒絕,還會擺手和搖頭;
  • 能通過指和手勢尋求幫助;
  • 對名字有反應,能指出幾個熟悉的人;
  • 理解並能做到簡單指示,如「把球扔給媽媽」;
  • 看到好玩的場景會笑;



15-18月:

  • 能說10~20個簡單的詞;
  • 能說完整的詞,「qiqi」變成「球」;
  • 能將兩個簡短的字放在一起,如「再見」、「不要」;
  • 第一次說簡單的句子;
  • 能對沒有手勢伴隨的口頭提示有反應;
  • 會喋喋不休,鸚鵡學舌;
  • 懂得「上」、「下」「熱」等;
  • 懂得「別的」意思;
  • 能用手勢表達,如「噓」的手勢表示「安靜一點」。


18-24月:

  1. 能說20~50個簡單的詞;
  2. 能嘗試多音節的詞;
  3. 能說3個字組成的句子,如「我還要」
  4. 會說的很少,但能全部聽懂;
  5. 對難一點的詞會搞不清楚;
  6. 能連名帶姓的說出人名;
  7. 能哼歌;
  8. 會發怒、哭哭啼啼、咬人、尖叫。


2歲的時候,孩子將會進入一個語言爆發期,這時候孩子有強烈的表達慾望,但很多時候卻無法將自己的意思完全表達清楚,當大人無法理解時則會變得脾氣暴躁,易怒,也就是媽媽們感到頭痛的「可怕的兩歲」。這時候家長要做的就是對孩子再多一份耐心,說話上則更講究技巧。

內容參考來源:西爾斯的親密育兒百科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c-R4NW8BMH2_cNUg2RZ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