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高氣爽登上新會圭峰山,嶺南名剎玉台寺風水獨好

2019-09-30     楊公古法風水曾祥裕

秋高氣爽登上新會圭峰山 嶺南名剎玉台寺風水獨好

曾祥裕

漫遊新會,不可不去圭峰山。它的名頭很多,諸如廣東省著名風景名勝區、國家森林公園和國家AAAA級旅遊區之類,金光閃閃的招牌,誘導你的遊興大增。我在弟子阿星等人的陪同下,考察梁啟超故居後,轉道直奔圭峰山。

圭峰山,因形似圭璧而得名,海撥437米,面積55.1平方公里,橫跨新會、江門、鶴山三市,屹立於江門五邑地區腹地,雄霸西江海口,是鑲嵌在珠江三角洲 上不可多得的一塊綠寶石。主峰雲峰,海拔545米,傲視群峰。圭峰山主峰東南面,自山腰下中空一谷,山坡環拱,樹木茂密,松蔭彌處,水遠泉清。這裡冬暖夏 涼,蒼翠幽深,嶺南四大名剎之一的圭峰山玉台寺建於此地。

如果上圭峰山可步行,也可驅車,但是我們時間緊迫,還是選擇驅車上山。山勢並不陡峭,不時可見秀峰,來到半山腰,在玉台寺景區前停車。進入玉台寺,需先經 過一座牌坊,兩側有對聯:「金玉偉煌,天開鷲嶺;樓台湧現,地接瀛洲」,為清代光緒年間新會知縣彭君谷在重修玉台寺時所撰。

名山出名寺,名寺有高僧。據《新會縣誌》載,唐代高僧張遂(法名一行,唐代天文學家)雲遊到此,見這裡風景獨好,便留下來做主持,授徒說法,有弟子500 余,四方來受戒僧尼絡繹不絕。宋代大文學家蘇東坡曾到此遊覽題詩;明代大畫家沈石田曾到這裡作「玉台圖」;哲學家陳白沙曾在這裡講學,至今還留下「白沙講 學亭」。玉台寺原是一座規模顯赫的寺院,自開創以來,歷代高僧輩出,開堂講經說法,聽者甚眾,宋代香火鼎盛時期,常住僧人多達300餘名。

玉台寺的風水殊勝之處,就在於所處的地理位置,山腰上豁然開朗,伸展出一塊平地,而寺院落穴在玉屏開帳中脈之上,瞭望四周,視野開闊。這種風水格局與江西雲居山真如禪寺有類似之處。

玉台寺歷經磨難,於1939年被日本侵略者毀掉了。在改革開放春風吹拂下,奄奄一息的佛教如枯樹逢春。1986年5日26日,玉台寺舉行灑凈,至1996 年,在玉台寺原址,仿照唐代款式,建起大雄寶殿、藏經閣、客堂、觀音殿、禪堂、祖堂、方丈室、鐘鼓樓、天王殿、兩序碑廊、半月池、寺門牌坊、寺前廣場等, 建築面積4200平方米。

經測,玉台寺山門壬山丙向344度,大雄寶殿坐壬子兩山之間小空

我們在梁啟超故居考察時,曾打聽到其祖墳在圭峰。但是,在玉台寺周圍未曾見到蹤跡,倒在玉台寺旁的白沙講學亭下,可見一片墓地,並排著三座墳墓,稱「三君 墓」,是新會名士李淡愚於民國9年(1920年)興建的。旁邊有兩塊石碑,分別刻上李淡愚親自撰的墓誌《吳林二公墓誌》、《關兆沅墓誌》。旁邊還有一座八 角台,刻有對聯:「兩代師生都向名山占一席,滿城風雨偶來懷古作重陽。」這副對聯點名了「三君墓」中長眠著「兩代師生」——一代名師及其弟子。

「三君 」指吳鐵梅、林仲娟、關兆沅。中墓為吳鐵梅墓。吳鐵梅(1827—1890),名榮泰,字文翰,新會古井文樓鄉人,是新會歷史名人,清同治3年(1864 年)中舉人,因8次進京會試都不及第,回鄉設館授徒。他治學嚴謹,善於育人,慕名前來求學者眾多,一生育才愈千人,晚清新會名士多出其門下,潭鑣、李淡 愚、林仲駽等均是他的高足。

鐵梅墓左是林仲駽墓。林仲駽,名文聰,表字仲駽(仲肩、仲堅),新會羅坑人,秀才,品學兼優,精於書法、金石,曾任岡州中學校長。他與李淡愚都是吳鐵梅的得意弟子,又是吳鐵梅的第二女婿,55歲卒。

鐵梅墓右邊是關兆沅墓。關兆沅是林仲駽、李淡愚的學生,聰明勤奮,深得老師器重,與師長感情深厚,後「赴港習英文,得馮君錫蕃青眼,薦於其兄平山君,授以銀業要職。」(《關兆沅墓誌》)後因勞病死於香港,年僅27歲。

吳鐵梅與林仲駽是師生,林仲駽與關兆沅是師生,故有「兩代師生都向名山占一席」之說。經測,「三君墓」為艮山坤向。

現在遊玩山水的都市人越來越多,逢寺必禮佛。跪拜禮佛,這是好事,起碼面對佛祖有恭敬心就值得肯定和讚許。但禮佛,不能僅停留在做做樣子,而應是在向佛禮拜的同時,懺悔自己所造之業,以滅障消災,增加福慧 。

圭峰山,是一處能洗去塵世煩惱的奇妙地方,當我們離開玉台寺時,回望寺廟那騰起的縷縷不絕青煙 ,面對香客虔誠的眼神和輕鬆的步伐,可以說他們此刻已經放下了心靈包袱。

讓我們常常走進名山去禮佛,在佛光普照下,以拂去心靈陰影,平息煩躁的心境,進而參悟出人生的智慧 ......

贛州楊公風水研究新作隆重推出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bx0xi20BMH2_cNUgsyV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