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想跟大家分享無痕山林運動(LNT=Leave No Trace)。目前無痕山林的概念國內還沒有很普及,為什麼我會這樣說呢?因為過去的登山經驗,山上都充斥著人們從都市帶入山林的垃圾。這些垃圾已經帶給山林很嚴重的環境破壞,因此希望可以撰寫完整的LNT文章,分享給更多人知道。
無痕山林,顧名思義就是不留下任何痕跡在山林,大部分的認知就是人為垃圾,但其實無痕山林(LNT)有更深遠的含義與準則定義,以下會跟大家分享七大準則。那如果看不下去的驢友們,請務必一定要記得垃圾不留山林,並且多多分享這個觀念給身旁的驢友們!
以下無痕山林七大準則,我會做整合併加入個人經驗與想法分享。
【無痕山林七大準則】
1.事前充分的規劃與準備
2.在可承受地點行走宿營
3.適當處理垃圾維護環境
4.保持環境原有的風貌
5.減低用火對環境的衝擊
6.尊重野生動植物
7.考慮其他的使用者
事前充分的規劃與準備
在進入自然環境前,事前規劃與準備是基本的。不管是跟商業團還是自組團,針對前往的路線做事前規劃是很重要的,因為你不知道什麼時候意外會發生,當意外發生的時候只有自己能救自己。
做好登山規劃,意指不管是跟商業團抑或是自組團,都需要對即將踏上的登山路線有所了解。當你對路線有充分了解的時候,才能即時做出相對應的措施。
事前能夠做哪些準備包含做好登山計劃、衣物及裝備的考慮、食物的準備、隊伍的組成及風險管理。
1.下載GPX離線地圖:有了GPX離線地圖,可以確保自己走在正確的航跡上,減少迷路的可能性。以前我剛登山的時候,都有隊友去過,跟著隊友走就對了的念頭,鮮少對登山路線做功課,但登山久了以後,發現時不時會看到隊伍或新聞有隊友落單迷路、登山迷路警消救援..等信息,因此隨時下載GPX離線地圖,也是一種對自己性命的保障。
2.收集徒步路線的相關資料:事前上網查閱徒步路線的遊記,有助於判別會遇到的地形及狀況。徒步路線會遇到的路況有百百種,如果沒有事前上網做相關功課,便貿然答應朋友爬山,不僅與自己期望會有所落差,也有可能將自己暴露於危險之中。
然而攀登過夜行程,也需要特別注意水源,像如果多天沒下雨,可能就會缺水,這時候就需要背水上去。通
3.衣物及裝備考慮:高山天氣變化大,沒有攜帶適合的衣物與裝備,等同將自己暴露於危險之中。剛開始登山的朋友,想必會對於穿著很困擾。由於高山天氣變化大,因此洋蔥式的穿著是很重要的,完全無法一件衣服打天下,像是只帶一件單薄的T恤或是一件牛仔褲就要去爬山,只要一下雨,你就有可能因為失溫而喪命!
以我自身舉例,我登山都會攜帶羊毛衣(吸濕排汗)、羽絨衣(保暖)、軟殼衣(視情況攜帶,可行進間穿著)、風雨衣(下雨可防水在雨中行走)、登山褲(吸濕排汗)、綁腿(下雨防止鞋襪濕掉)、羊毛襪(保持雙腳溫暖)、保暖手套(保持雙手溫暖)、羊毛帽(避免吹風高山症)。且也會穿一備一,多準備一件褲子衣服及襪子,避免身體濕了可以替換(比如說不小心掉到水裡?)
4.食物準備:依據行程所需熱量,攜帶適當的食物,切勿貪心帶太多遺留在山上。
剛開始登山初期,有時候一個隊伍大到10幾20人,也是一起煮。共煮有個風險是,你很難抓剛好的食材數量,因為每個人想吃的料不同、量也不同,往往會有剩的廚餘你要背下山。所以後期組隊去爬山,我們都喜歡各自準備,歡迎互相分享。以2-4人一組為單位準備食物,如果你吃膩了,再互相交換分享,量也較好控制。另外建議食物、果皮、垃圾..等,可以攜帶密封夾鏈袋鎖住氣味,才不會被山上的動物給叼走,影響他們的飲食習慣。
5.隊伍的組成及風險管理
隊伍組成概念我認為滿重要的,因為社群蓬勃且並不是每個人身邊都有可以爬山的朋友,所以大部分的人可能也都是通過網上組隊就一起去爬山。但這就會有一定的風險,要如何降低風險有以下幾種方式:
選擇適合自己的行程。
了解該徒步路線的相關資訊。
要有最壞的打算,隨時評估撤退。
主動了解隊員的登山經驗,避免遇到雷隊友。
團隊中有合格領隊,或是熟悉路線的驢友。
如果可以的話,儘量以小團制為主,也可降低吵雜的音量及對環境生態的影響。如人較多儘量分小隊活動及分算休息區。
在可承受地點行走露營
踐踏會破壞植被的生長,並造成土壤侵蝕與地表的流失,因此請在已規劃好的步道及宿營範圍內活動,避免破壞步道及營地周邊脆弱的植物及地表;不走捷徑,並儘可能留下最輕的足跡。
1.行走時注意事項
在既有的步道、步道口、露營區等已建置好的區域內活動及休息。縱使步道泥濘或潮濕,也請行走於步道上,避免走在步道邊緣而造成步道面積加寬,或泥濘範圍變大;在沒有步道的區域,若必須穿越沒有鋪設步道,進入自然度較高的荒野地區,請選擇岩石地、沙地、碎石地及雪地等較堅硬的地表行走,以減低對植被及地表的傷害與侵蝕。除此之外儘量請將隊伍分散行走,以避免新的步徑形成應儘可能避開稀有動植物棲地等環境脆弱敏感地區;若一定要經過,儘可能讓腳步落在破壞性最低的地方,並請隊友依循前一位隊友的步逕行走。
2.露營時注意事項
使用現成的營地,運用露營場、遮蔽處等完善設施,以減少對植被的破壞。集中並儘量縮小帳篷、背包、煮食區等活動範圍,避免造成露營區以外新的土壤裸露區域。將睡覺地點與煮食區分開,以避免野生動物的干擾或攻擊。(這點如果是下雨有點困難)
不要影響或傷害營地周圍的樹木,折斷樹枝、釘釘子、纏繞鐵絲、刻字等行為,除了會留下醜陋的痕跡外,樹木也容易遭受病蟲害的侵入;如果需要捆綁繩索,應使用軟墊保護樹皮。
備註:在山上隨身攜帶軟墊有點困難,我認為可以使用落葉替代
在沒有現成露營地時可以怎麼做,尋找較大面積的岩石、碎石或其他堅固的區域,作為煮食區及睡覺地點。儘可能保護環境脆弱之區域(如植被生長、生物活動、土質鬆軟等區域),因為地表可能需要經過很久的時間才能恢復原貌。
請避開重要動植物棲地、復育區等環境脆弱敏感區域。搭帳篷前,應先觀察營區周邊是否有鳥巢、腳印、糞便等明顯的動物活動痕跡,請選擇一處看起來安全,較不會影響野生動物的區域。
可穿著涼鞋、布鞋、平底鞋等軟底鞋,並儘量集中活動區域,讓輕微受創的地方有復原的機會。
備註:穿著鞋款應視行程而定
在荒野地區露營時,若有二個以上的帳篷,請分散帳篷搭蓋區域,以減輕對植被及地表的傷害。
備註:我認為這點有點難度,因為當一個地方人太多,自己可以做到,但不能免強別人移去其他地方。
避免在同一地點停留2天以上。(緊急狀況除外)
離開時將搬離的石頭、樹枝放回原來位置,或將落葉、松針均勻散布於營地上,讓人為使用的痕跡不要太明顯,也讓營地儘可能恢復至原來面貌。
適當處理垃圾維護環境
不當的遺留垃圾一直是個很大的問題,山上滿地遺留的衛生紙,至今令我印象深刻。
我一直在想海洋里的生物已經遭受污染,海龜、鯨魚的遺體打撈起來剖腹都是一堆垃圾,會不會有一天這樣的生態浩劫也延伸到山上?發現在路邊死了一頭山羊,剖腹後發現體內都是煙蒂。
1.帶出所有攜入的物品
離開露營地、休息區前,請將垃圾(如煙蒂)、食物、廚餘(果皮、麵條、蛋殼、貝類等有機垃圾)都帶走。這是每位造訪自然的人都應具備的責任,避免留下會發臭的食物,因為這可能會吸引野生動物好奇,造成它們翻找或食用。
隨手將垃圾帶下山不過是舉手之勞之事,為何有思考及自主能力的我們卻做不到?一定要等到事情無法彌補後,才會開始感嘆與後悔嗎?
不要用火解決垃圾問題,金屬箔片、塑料罐等均不能完全燃燒,況且燃燒可能會吸引野生動物的注意或造成它們的恐慌,嚴重甚至會造成森林大火。
不要掩埋垃圾,因為野生動物會翻出它,或在風吹雨淋後,垃圾會外露。建議攜帶塑料袋去裝自己跟別人的垃圾。避免沿途留下人為的痕跡及記號,可使用地圖、指北針或衛星定位儀來定位定向,取代沿路的路條,太多的路條除破壞景觀,也可能限制樹木的生長與健康。
2.排遺的處理方式
我自己爬山三年多真的很少在山上大號,如果沒有廁所的話,驢友通常會自備貓鏟,在想要大便的時候用貓鏟挖出貓洞,在洞裡排遺,土壤中的微生物會分解大便。
在排遺前的地點選擇滿重要的,選擇偏僻、不要太接近營區且遠離水源的地點,用小手鏟挖掘深約15-20公分的洞,過程中請依土壤層大致分上、下層擺放,掩埋時再依序回填。
保持環境原有的原貌
儘可能保持造訪地點的原始風貌,不任意改變當地的自然與人文環境,也不取走任何物件,像是摘取路邊野花。這裡也建議背包、帳篷、靴子及鞋底保持乾淨,因為也許這些泥巴土壤可能會夾帶種子或動植物。
降低用火對環境的衝擊
用火的疏忽往往危急許多自然區域,除非必要儘可能減少火的使用,並以效能高的器具煮食及照明,降低對環境的衝擊。
我也有參與過在野外生火過,幫忙朋友找干木柴在野外生火,那時還不清楚無痕山林的觀念,也不知道生火可能會對環境造成什麼樣的影響。我也想過為什麼在野外不能生火?古人在不發達的時代不也是鑽木取火嗎?為什麼我們不行。但換個角度想,古人鑽木取火是因為他們沒有比較高的技術與科技,而當我們有更好的工具及方式,可以維護大自然,何樂而不為?在山上我們可以使用爐具,不僅煮東西很快、輕鬆也不會留下炭火痕跡或燻黑的石頭。如果真的要生火取暖,我覺得也可以使用焚火台,不使火焰與土地作直接的接觸。
尊重野生動植物
自然環境是各種生物的家,應尊重並儘量不影響它們的生活與習慣,不喂食、不破壞、不侵犯,讓它它們可以在山林里繼續繁衍、茁壯。
1.有距離的觀察及欣賞
請留在步道、平台上或更遠一些的觀察區,以望遠鏡、長鏡頭相機觀察,如果動物對於你的出現有所抗拒或驚嚇,請再離它更遠些。越大型的隊伍越容易對環境造成影響、傷害,並驚擾周邊的野生動物,所以請儘可能讓隊伍規模小一些,或分成小組,將對環境、野生動物的影響減至最低。
2.與野生動物的互動
不要追趕、捕抓野生動物,或為了照相而打擾它們,尤其是夜間觀賞及攝影的光害,可能會造成野生動物的驚嚇。
避免快速移動或眼睛直視野生動物,以減少對野生動物產生侵略感。
如果野生動物正在移動,請離開或繞過它們的行進路線,或等待它們通過後再走。
快速通過具危險性的野生動物棲息區域,如野豬等動物經常出現的區域。
降低在晚上徒步的機率,以避免大型野生動物或夜行性動物的攻擊。
考慮其他使用者
登山是個很享受的運動,在享受山林帶給我們喜悅的同時,也請大家務必要互相尊重,才不會雙方都覺得很掃興!
1.尊重他人並互助合作
有些人喜歡獨自造訪山林享受寧靜與孤寂,有些人則選擇結伴同遊。請尊重彼此的選擇,無論在行進或宿營時,都儘可能不要影響或打擾到其他使用者。應與其他使用者或團體維持合作互助的關係,畢竟在未知的自然環境中,經常需要彼此的協助與扶持。
2.降低對他人的影響
選擇路旁的石頭或空地休息,如果植被濃密或容易壓垮時,請選擇步道上較寬的地點休息,並讓其他人可以通過。儘可能在遠離步道和遊客的地方紮營,儘量降低對他人的影響。
3.讓自然的聲音展現
避免使用太亮的燈(夜晚)、音樂、電子遊戲和其他干擾設備,或選擇使用耳機。儘可能降低音量,避免太吵雜的戶外活動,尤其在夜晚和偏僻的地方,更要顧及其他使用者的感受。
以上就是這次對無痕山林觀念的分享,希望大家會喜歡,也多多分享給所有登山的好朋友!
|(www.maihuwai.com)推薦你喜歡的戶外裝備
|微信號:maihuwaicom
喜歡的朋友就來訂閱買戶外(微信公眾號:maihuwaicom),你們的支持就是我們堅持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