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言不合就退貨?德國成歐洲退貨「領頭羊」

2019-08-09     亞時中文網

德國人對網購這一新鮮事物的接受速度很慢,但他們卻對網購退貨的接受速度卻遠超其它歐洲國家。

沒有任何歐洲國家的人比德國人退還更多的快遞,這一現象給包括德國最大網購平台亞馬遜公司在內的各零售商帶來了巨大的財務和物流問題。

德國擁有著歐洲最高的發票交易率,這意味著客戶只需在確定接受貨品後支付貨款,這就更加方便人們退貨,同時不需對此付出任何金錢代價。

這種現象促使各大電商平台紛紛採取了行動。

德國時尚品牌Zalando正在使用機器學習技術來為顧客匹配合適的服裝尺寸,來減少顧客的退貨現象。(圖

德國時尚品牌Zalando賣出的商品中有一半被退回,因此該公司正在試圖通過發布穿著服裝的模特的視頻,同時使用機器學習技術來為顧客匹配合適的服裝尺寸,來減少顧客的退貨現象。

世界領先投資銀行高盛集團(Goldman Sachs Group Inc.)旗下的德國眼鏡品牌Mr.Spex通過讓顧客在瀏覽網站時,識別其頭部成像,並將眼鏡框「貼」在頭像上,讓客戶體驗「虛擬」試戴眼鏡。

亞馬遜則推出了增強現實工具,以便購物者在決定點擊「立即購買」前能夠看到網購的家具在自己家裡擺放時的樣子。

德國班貝格大學的一項研究發現,2018年德國人退貨商品金額達約55億歐元(約合人民幣430億)。歐盟電商想方設法想為用戶控制支出,那麼建立更有效的退貨系統就顯得越來越重要了。

德國郵政服務公司Deutsche Post AG表示想改變這一現象,還需要更多努力。

「目前,就成交量而言,大量的退貨運輸訂單使我們在這一趨勢中獲益」, Deutsche Post AG財務長梅勒妮·克萊斯(Melanie Kreis)表示,「我們必須找到更可持續的解決方案來優化整個退貨流程」。

德國10家最大網店的銷售額約占所有電子銷售額的三分之一,因此退貨現象在德國非常顯著。網購服裝在德國很受歡迎,但服裝貨品也是退貨「重災區」,因為很多顧客會網購遠超過他們需要的各種服裝,方便自己在家試穿。

各大公司被迫絞盡腦汁發揮想像力,以降低成本。

亞馬遜方面已經威脅表示如果德國供應商還不簡化包裝以減少垃圾並降低運輸成本,就要向他們收取更多費用。

Zalando則投資了慕尼黑一家機器人創業公司Magazino以提高倉庫分揀效率。

歐洲流通聯盟零售業研究院分析師拉爾斯·荷菲克表示,未來零售商將不得不想出新的方法來減緩退貨帶來的痛苦,如讓顧客選擇在線下門店退貨。

「這對客戶來說更方便,也使得零售商有機會親自與顧客交談,提高保留率」,他說。

在某些情況下,退貨甚至可以變成品牌營銷工具。

位於柏林的創業公司Nok與零售商合作,讓顧客試用精選的科技產品,如允許顧客在Krups廚房機器同城當日到貨後保留3-7天,以測試其性能。如果顧客不喜歡,那麼Nok就會提供免費退貨渠道。

Nok公司總經理鮑比·瓦恩(Bobby Wann)表示,即使顧客不想要這款產品,他們也能獲得流暢的交付和退貨體驗。人們並非只通過購買產品而對某一品牌抱有好感,方便流暢的購買體驗也能成為吸引他們的方式之一。

2018年瑞典郵政PostNord數據顯示,德國的網購退貨人數占歐盟國家網購退貨總人數的一半以上,而荷蘭的退貨人數緊跟其後。法國、西班牙、義大利、英國、比利時和波蘭的退貨人數在逐漸下降,6個國家的退貨總人數僅占30%。

文章來源:《財富雜誌》

實習編譯:彭安若

特別聲明: 本站轉載或引用之圖文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站聯繫,本站將及時更正、刪除。版權問題及網站合作,請通過亞時中文網郵箱聯繫:[email protected]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bfQfA24BMH2_cNUgai-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