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范晗越
10月17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就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有關情況舉行發布會。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部長倪虹在發布會上宣布,將通過貨幣化安置房方式新增實施100萬套城中村改造、危舊房改造。
貨幣化安置,即給予被安置居民一定自主權,政府直接以貨幣的形式補償需要安置的居民,後者再到商品房市場上購買住房。目前常見的貨幣化安置形式包括房票、政府購買存量房後再出售以及一次性貨幣補償等。與之對應的,是拆舊建新的實物化安置。
自2020年棚戶區改造的表述從《政府工作報告》中消失以來,貨幣化安置已離開政策舞台中央多年。2014年,棚改貨幣化安置開始在全國推廣,貨幣化安置比例在三年時間內從9%迅速提升至48.5%。2015年,住建部、國開行聯合發布通知,要求各地區棚改貨幣化安置目標原則上不低於50%。2015年至2018年,棚改貨幣化安置比例一路走高,棚改工作推進速度也大幅加快,年均實際開工達600萬套。
據國家統計局過往數據,2015年末,全國商品房待售面積7.19億平方米,至2018年8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積降至5.39億平方米,為5年內最低水平。
2018年,隨著部分地區商品住房庫存下行,房價上漲壓力增大,貨幣化安置政策也逐漸調整。2019年,棚改計劃調整為285萬套,規模大幅縮減,隨著房地產及土地類項目被納入地方政府專項債禁止適用範圍,棚改貨幣化安置也逐漸退出政策舞台。
從過往經驗來看,貨幣化安置對房地產市場去庫存有著顯著影響。
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副院長嚴躍進認為,本次發布會上,住建部時隔多年重提貨幣化安置,與此前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的「消化存量和優化增量相結合」的工作思路相符,將對當前房地產市場供求關係和房價帶來較大影響。
嚴躍進表示,此次明確提及的貨幣化安置,部分環節與2014年的棚改貨幣化有本質區別。隨著當前保交房工作的穩步推進,現房庫存正在逐漸增加,將城中村、危舊房改造與去現房庫存相結合,安置效率將大為提升。
廣東省城規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宇嘉表示,新增100萬套貨幣化安置房是明確的量化政策,能積極引導市場預期。在消化存量優化增量,籌集存量房做保障房的新導向下,城中村改造安置方式發生重要變化,安置的資金來源主要是專項借款或專項債,這部分資金主要用來做拆遷安置或紅線範圍內的公共設施,對於改造規模比較大、安全隱患大,公共配套缺失嚴重的珠三角地區城中村而言是重要利好。
李宇嘉認為,貨幣化安置的規模後續將大機率超出100萬套,後續的舊改、保障房籌集,會大規模轉向消化存量,直至庫存壓力消解,市場形成預期。
編輯:鄭健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