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基金經理但斌和網紅經濟學者任澤平在網上隔空吵了起來,一度吵得頗為激烈。兩人對A股未來走勢的判斷分歧明顯,該信誰的?說實話,誰的都不能全信。
但斌和任澤平的分歧及爭吵,在當前市場和社會具有代表性。資本市場的行情快速切換,讓人一時難以看得清楚。央行、發改委、財政部等國家部委近日密集出台貨幣、產業、財政等宏觀調控政策,市場和社會也需要時間來充分消化、準確全面理解。這個階段,各種個人或機構釋放出來大量信息,紛繁複雜且真偽難辨,有著不同目的,表現為「小作文」滿天飛,但大多都是干擾性信息,增加了大眾的認知難度和偏差。資本市場牽涉巨大利益,「小作文」背後的水往往很深,普通老百姓缺乏判斷力,可能被人賣了還幫人數錢。
現在一個典型而突出的問題是「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對國家政策片面化、簡單化理解。光盯著「X萬億」,只要還沒達到心中的那個數字就不行,達到了好像中國經濟的難題馬上就會迎刃而解。用常識想一想,真要是這麼簡單,那倒是好辦了,可能嗎?相關發布會上官員的微表情,甚至桌上茶杯的擺放都被過度解讀,成為「小作文」的素材,這樣的「小作文」能靠譜嗎?
事實上,中國官方釋放出來的信息並不模糊,從長期看更是一目了然,既用實事求是的態度直面中國經濟遇到的困難,也堅定不移地推動中國經濟繼續向前發展。把最近連續舉行的幾場發布會放在一起觀察,很容易能看到,國家做的是宏觀層面系統性的部署,推出一攬子的增量政策。過去的發展經驗證明,中國政府在兌現統籌規劃、政策取得效果方面完全可以令人放心。方向是十分明確的,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會不斷提高。
股市的震盪以及由此衍生出的信息迷霧,把一些人的心都搞亂了。急躁情緒、想掙快錢大錢的心理都容易讓人吃大虧。在眾聲喧譁、嘈雜混亂的輿論環境中,還是通過官方信息感知中央的決心,把握政策的方向,看到政策的落地,才能認清中國經濟的大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