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少鳥線衝突,三維度打造立體野生動物救助體系|周道生態文明(298講)

2024-07-01     中國綠髮會

近日,對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簡稱中國綠髮會、綠會)研究室正在執行的「候鳥生命線」項目中的野生鳥類救助問題,中國綠髮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周晉峰提出建議,認為應該從三個方面加強立體救助體系的打造,如從具備基本的野生動物傷病巡護觀察能力培養、到可以開展獨立救助、到建立救助站或區域救護中心等,對包括鳥類在內的野生動物實施有效救護,補充我國基層普遍存在的野生動物救助能力不足的短板,助力美麗中國戰略實施。

周晉峰認為,在全方位的救助體系中,最基礎的當屬具備巡護觀察和科學記錄的能力。在這一層級,需要有巡護人員設置,需要關注生境,觀察陸(域)空(域)鳥類,尤其重點關注輸電線路及鐵塔周邊活動的鳥類有無傷亡、傷亡狀態、數量、原因等,並進行科學記錄和基礎操作等。

巡護人員在做巡護與觀察記錄時,需要記錄好巡護時間、發現地點、天氣情況等基本信息。這些基本的操作規範,可以形成操作手冊,明確如何觀察、如何記錄、如何建立快速有效的聯絡機制等。比如對鳥類或其他野生動物受傷部分的拍照、報告等,也會因物種不同而需要採取不同的救護措施;再比如要具備的救護安全知識,如要帶上手套,有比較安全穩妥的隔離工具,能否直接接觸等。

巡護觀察與科學記錄的能力培養,最重要的意義就是服務於救助行動。在巡護觀察過程中,確認被發現的野生鳥類或其他野生動物受傷需要救護時,應該第一時間報告。報告後,可由相關專家進行遠程指導,或接下來鑑定死亡原因和死亡情況。

野生動物救護的第二個層級是能夠獨立開展救助行為。這一階段的能力,要求有專業的救助隊伍,要對某個區域、某個地點的救護人員做專業培訓,使其能夠掌握基本的野生動物救助能力,能夠獨立處理和應對基本的野生動物傷病等。同時,要求有完善的救助渠道和救助網絡,比如有無對外開放的救助電話(開放救助電話後,村民或是其他人看到有受傷鳥類,可以及時聯繫)、與其他外部救助機構能否快速聯動(必要時聯手對受傷野生動物施救)、是否具備專家現場或遠程救助的配套能力,包括對受傷物種的運送能力、相應的救助類藥品與器械等。

第三個層次,是建立救助站或更高層級的區域野生動物救助中心。通常情形下,救助站對常見野生鳥類或其他野生動物,基本都可以長期開展獨立救助,具備專業救助人員、救助設施和相對完備的救助管理等,同時還具備一定的法醫鑑定及分析能力,能對包括野生鳥類在內野生動物傷病情況進行準確把握並對症治療。救助站可考慮依據其救助能力的不同,分設為一級、二級、三級等救助站(比如一級救助站,能夠長期開展救助工作;二級救助站在一級基礎上,配備的救助藥品耗材等不同;三級還可配備一定面積的收容喂養、康復訓練場地等),並被納入當地統一的、合規的救助體系,成為其有機組成部分。

(圖片由綠會研究室提供)

更高一層級的野生動物區域性救護中心,則可依託於以往建立的相對成熟的救助站為基點,對周邊更大範圍、更廣區域內的野生動物傷病或傷亡情況,進行及時高效的救助,能進行更多物種的救助、救治成功率也有顯著提升,並可對更大範圍的野生動物狀況進行監測。

周晉峰表示,除上述三個層面的野生動物救助體系構建,還有兩項措施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一是建立社區性保護地,對敏感位置的局部生態環境進行改良或優化生態質量,減少野生動物對電力設施等的干擾;其二是在進行新線路新設施新工程等規劃時,提前進行詳細的野生動物分布與生物多樣性影響評估,以有效減少後續鳥線衝突等事件的發生。

整理 | gone

|summy Tammy

排版| angel

長按識別,支持募捐

【重建人與自然平衡】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be61149ae1c931d067990ac747af094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