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出去的錢如何才能要回來?

2019-06-13     力哥說理財

親戚、朋友借了錢,老是不還怎麼辦?

這個問題在大家的生活里很普遍。

小貝作為圈子裡赫赫有名的財迷,一貫秉承著「騙情騙色都可以,唯獨不能騙我錢」的優良傳統與美德,借我的錢不還,簡直比炒股回本還難。

看著一些人「錢在心裡口難開」,實在恨鐵不成鋼,今天給大家獨門傳授小貝的絕招吧。

1

「借錢不還」這事,看起來是對方不好,不講信用。但這根,出在自己身上。

這不是怪你借錢借錯了,而是小貝不跟你捯飭清楚,端正態度,這種局面得不到真正的改觀。

不治本,你會發現生活中有些困擾你的事情,總是一再發生。

令聞者流淚,見者傷心——

how old are you?(怎麼老是你)

借出去的錢收不回來,很大程度的原因是太在意別人的眼光,太要面子。

深層次講是缺乏自信,希望在別人面前維護一個良好的形象,甚至刻意塑造自己的樣子。

比如他們口中會常說:

「我不好意思去提,太傷感情了。」

「如果我去要錢,別人會不會覺得我這人太斤斤計較、小氣摳門。」

「都是關係那麼好的人,張不開這個口。」

欠錢的是大爺,借錢的是孫子,就是被這種普遍心態給培養出來的。

你把錢借給需要幫助的人,這並不是你的義務,是你出於人情願意犧牲掉自己的利益去利他,之後拿回屬於自己的東西不是天經地義嗎?

是對方應該感激你哎~

請問這種自己把自己放倒,由內到外像做了虧心事一樣,到底是什麼道理?

2

小貝有個朋友,職場上雷厲風行,頗有原則。

有次私下跟我吐槽,說和一個外國友人聚會幾次,並不是請客吃飯的性質,買單時候沒見對方有啥反應,就先把錢付了,對方說一會就給,但是事後好像忘記了一樣,大概五回裡面就想起來一回給錢。

她算了算,不算那些零零碎碎的小錢,各種門票、飯錢加起來也有好幾千了。

她覺得應該要回來,但是又不太好意思開口。要不然就算了吧,又覺得好歹是一筆錢。

這事讓小貝大跌眼鏡,沒想到平時這麼硬派的一個人還有這一面,小貝先「哈哈哈哈」地嘲笑了一番。

反正看熱鬧不嫌事大,小貝就攛掇朋友去要錢,不停地給朋友洗腦,展開邏輯辯論。

「如果開口要了,會不會連朋友都做不成了?」

「哈?連這個錢都要貪,還做啥朋友?」

「不行,我不好意思開口……」

「有什麼不好意思的,這錢不是你的錢嗎?你要是這麼不好意思,乾脆你再借我點錢。」

「其實道理我都知道,就是說不出來,之前有好多錢都是這麼出去的,這次因為金額比較大……」

「哈?我的媽呀,你為啥不早點跟我講。這樣,你把欠你錢的名單給我,我幫你去要,要回來咱倆對半分……」

……

小貝就這麼一通瞎說,朋友糾結了幾次,終於在我堅持不懈的慫恿下邁出了第一步,大方地把錢要回來了。

「不怕撕破臉」,是每一個社會主義出借人應有的底氣。

因為不怕,往往能有借有還。而把自己打扮成一個包子,那真的就是一個包子。

3

說到底,中國人太羞於談錢。

這種羞恥心是從幾千年的文化里滲透而來的,錢代表著俗氣,只有兩袖清風才顯得人品高潔。

借給別人錢,就是重情重義。

問別人要錢,即使錢本來就是你的,總覺著庸俗不堪,羞愧不已。

如何正確的看待借錢這件事呢?

錢是一種資源,只要取之有道,有借有還,並沒有任何不妥。

把資源放到更需要、更高效的地方,能夠使我們的生活變得更美好。

比如銀行把人們手裡的閒置資金集中起來,借給會利用資金的人做生意、開工廠、投資,提高了生產力使我們的物質生活更豐富。他們賺到錢,銀行也從中收取利息賺到錢,存款人也獲得了相應的收益。

如果你有能力有本領,可以藉助銀行的貸款,集中資源。如果你只追求安安穩穩,可以選擇老老實實存錢。借貸使資金從效率低的地方流向效率高的地方,發揮了作用,是一件共贏的好事。

借錢有時候也能幫助我們應急,比如你一摸口袋,手機錢包都忘帶了,向朋友借點錢坐車回家,否則得走一晚上累個半死。

小貝從來就是大方借給別人錢,也大方的向別人借錢,非常順暢。

主要是因為小貝的「借商」高。

給大家分享下我的幾項原則:

第一,小貝只會借給別人周轉應急,並且會充分考慮對方有沒有還款能力。

一般來借錢的都是熟人,已經比較了解對方的財務狀況,還不起的不借。有實力還錢,小貝會詳細詢問借錢的用途,心中大致評估一下應不應該借。

你說不對呀,小貝你太冷酷無情了,那種生病借錢、窮困潦倒也很可憐,怎麼能不借呢?

我可能會給,但那不是借,當捐款了。

另外,生病這些風險明明可以靠保險轉移掉的,平時多和家人朋友宣傳宣傳,把隔壁的荔小寶推給他們,性價比高的產品買一買,比啥都強。好過你生病無助,四處求捐,沒有尊嚴還得忍受病痛的雙重摺磨。

第二,借款金額在小貝的可藉資金範圍內,沒有這筆錢對生活沒有絲毫影響。

第三,約定好還錢時間,如果要收利息的話,一併約定。

金額很高可以寫借條,如果錢不多沒必要的話,在微信上文字載明,發條消息也可以。

小貝有時候也差錢周轉,比如打中新股了,問人借個幾萬塊。說好1個月時間還錢,只會早不會晚。對方的錢即使平時是躺在銀行活期的,小貝也會自覺按照1萬塊錢每天1元的收益計息,只會多給不會少給。對方不好意思不願意收利息,小貝就發個感謝紅包。

就問問,誰會不願意借我錢(手動微笑)?

4

小貝你說得太好了,但是我錢已經借出去了,現在對方就是不還,怎麼辦呢?

好,如果上面的都聽進去了,有了「不怕撕破臉」的底氣,小貝就來給你講講還錢策略。

我們雖然不怕撕破臉,但是也沒有必要撕破臉,如果通過一些方法,能讓對方主動還錢,當然最好啦。

小貝年少無知的時候,曾經也失足落水過。

那還是初中的時候,班上有個混社會的男生問我借了20塊錢(當年小貝一個月的生活費是30元)。

剛借完,一個女生偷偷拉我到一邊,說他前前後後加起來已經問她借了50了,就是不還。還告訴我,除了她,還有誰誰誰誰。

我了個去,全班借了個遍啊。

問了另外一些男同學和女同學,果然是這樣。原來他們私下裡,已經吐槽過好多次了,這個男生借錢不還的事跡,已經在全年級聲名遠播。他們都勸我,算了吧,這錢是回不來了,還好這個金額不算多的。

好吧,都怪小貝從來不喜歡湊熱鬧聊八卦,看來是借無可借了才把魔抓伸向了我。

他答應一個星期還錢的,果然沒有啥動靜,就像從沒發生過一樣。

借我錢不還,沒這道理。於是小貝開始琢磨怎麼把錢要回來。

威脅他?算了吧,人家站起來比小貝高好幾個頭,打是打不過的。

告訴老師?把事情鬧大了,萬一他報復我怎麼辦?

找他家長?算了吧,老師請家長都沒把他父母請來過。

……

苦思冥想,小貝觀察了一陣子,發現了他的弱點,好面子。

他和社會上的人來往主要是裝逼,顯得自己有本事。在人前總表現的一副講義氣的樣子,而且他對班上的一個女同學有意思。

這樣就好辦了。

接下來,小貝就乾了兩件事,他就乖乖還錢了。

第一,每次他踏進教室,小貝就會扯著嗓子,遙遙相望,大喊一聲,「XXX,你借我的20塊錢,什麼時候還呀?」

教室里所有同學的目光順著我的聲音就看過去了,場面一度十分窘迫。

他只好裝作恍然大悟的樣子,「哦,對了,我忘了,過兩天還你」。

小貝緊追不放,繼續大聲問,「過兩天是幾號還?」

他只能給小貝一個確定的日期。當然,還是沒還。

於是小貝鍥而不捨,到了約定日期,繼續重複這個步驟。

第二,每當小貝看見他湊到心儀的女同學面前獻殷勤的時候,小貝就會鬼使神差的從旁邊冒出來。

「哎~XXX,你說X號要還給我的20塊錢,怎麼還沒給我呀?」

「對對對,我忘了,明天就給你。」

沒還,繼續重複這個步驟。

最後估計是看見我都有心理陰影了,頂不住,就把錢還了。

5

是人都有弱點,找到對方的弱點,對症下藥。

暴力催收、威逼利誘不見得好使。但是抓住對方的小辮子,往往能出奇制勝。

比如對方最害怕女朋友跟他分手,你就找準時機打電話過去,經常給他製造誤會,女朋友鬧他,他害怕就還錢了。

當然啦,沒有標準的套路,對方性格不同,情況不同,對策也要因人而異。

道路給你指明了,不能舉一反三,小貝也沒辦法了,這錢就當捐款吧。

借錢不是什麼洪水猛獸,養成自己的「借商」,互利互惠不是很好麼。

不要把你的善良送到別人手裡當武器,而要送給懂得感恩回報的人。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bdx5PGwB8g2yegND4b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