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老了,女兒和兒媳婦到底誰更靠得住呢?看完你就一清二楚了

2023-10-20     空谷幽蘭育兒

原標題:人老了,女兒和兒媳婦到底誰更靠得住呢?看完你就一清二楚了

養兒防老還是我們中國的傳統美德的,就算是家財萬貫,當你失去生活自理能力,還是要有一個兒子、女兒來作為依靠的。

現代社會的男女平等觀念已經深入人心,甚至還有的父母覺得,兒子將來娶了媳婦兒,還不如女兒更貼心。

但是有時候會事與願違,兒媳婦和女兒誰更貼心,這還真不是一定的!

女兒不一定貼心,小棉襖也會漏風

王大媽有一兒一女,兒子曉波是哥哥,從小到大都特別優秀,大學畢業留在了城市工作。女兒悅悅學習成績也很好,但是媽媽就不願意她讀書,不要說監督孩子學習了,還經常勸她不要學習了,沒有什麼用。

女兒初中畢業就不上學了,她想要去北京打工,媽媽卻不讓,她怕女兒找個外地的男朋友就不回家了,只讓她在鎮上的工廠上班。悅悅打了幾年工,就在媽媽和媒人的勸說下,嫁給了同村的一個小伙子。

對於女兒的這個婚姻,媽媽非常滿意,兩家相隔不過100米的距離,喊一聲都能聽得見。

王大媽的老伴兒患病多年,到後來生活不能自理,王大媽一個人根本應付不過來。她就打電話跟女兒說:「不如你別去上班了,過來幫忙照顧你爸爸。」

女兒下午就過來了,卻不是來幫忙照顧病人的,她反問自己的母親:「家裡所有的財產都是給哥哥的,憑什麼照顧爸爸的任務,就是我一個人的?」

媽媽氣得渾身發抖,覺得自己很委屈,把女兒留在自己身邊,不就是為了老了以後有個照應嗎?沒有想到女兒是自己親生的,卻也是靠不住的。

兒媳婦兒沒有血緣關係,照顧老人全是因為丈夫

李大媽只有一個兒子,她把全部的心血都花在了兒子身上,兒子成家立業以後,又幫忙帶孩子,一直到孫子上小學,才回到老家。

人老了,總會有這疼、那疼的小毛病,特別是冬天,老人都特別怕冷。兒媳婦總是給他們買來各種必須的藥品,換季的衣服,上好的營養品。

李大媽知道,兒子一心撲在工作上,家裡的事情都是兒媳婦做主,所以,她經常說:「生一個好兒子,真不如找一個好兒媳婦兒。」

兒媳婦兒雖然不是婆婆生的,但是,她心裡還是一直很感激老人的付出,而且,她照顧好公公婆婆,老公才能安心地去工作。

照顧婆婆是一份責任,也是為了讓自己的小家庭更幸福。

有兒有女,合理分配贍養任務的家庭更和睦

在我們老家農村那邊,很多家庭都是這樣的,父母年老了以後,他們的贍養任務是兒子和女兒共同承擔的。

兒子因為繼承了父母大部分的財產,所以,當父母生病需要醫藥費,或者是平時的生活費,大多數都是兒子來承擔這筆錢。而父母生病需要人照顧的時候,女兒比較心細,都是女兒來照顧父母。

當然,也有比較和睦相處的家庭,所有的出錢、出力都是兒子、女兒共同承擔的。

經常會有人說,兒媳婦不如女兒有孝心,畢竟女兒才是自己生養的,兒媳婦沒有半點血緣關係。

但是,現實生活中是很多兒媳婦兒作為家庭成員之一,並不能置身事外。

丈夫的錢當然也是媳婦的錢,拿出來給公婆用,當然也是兒媳婦的付出,也有的兒媳婦兒更是會親自照顧公公婆婆的。

不管是女兒還是兒媳婦兒,都需要父母用人心換人心

人到晚年,是兒媳婦兒靠得住,還是女兒更貼心呢?我覺得這個並沒有準確的答案,不同的家庭就會有不同的結果。

如果我們想要女兒將來孝順,父母從小對孩子的培養就要用心,多給孩子嬰幼兒時期的陪伴,孩子和父母才會產生深深的依賴感和親情,在孩子逐漸長大的過程中,也要有正確的教育方式,引導孩子建立正確的價值觀,讓她成為一個正直善良的人。

如果父母希望將來女兒能夠和兒子一樣承擔贍養父母的責任,那麼就不要有重男輕女的思想。財產都留給兒子,女兒承受所有的壓力,這本來就是不公平的,女兒也不會同意。

而兒媳婦的前半生並沒有出現在公公婆婆的世界裡,她嫁進老公家裡,才開始和公公婆婆有交集。

公公婆婆對兒媳婦兒並沒有養育之恩,所以更需要人心換人心,兒媳婦兒剛剛進入一個新的家庭的時候,公公婆婆有沒有善待她。當兒媳婦兒坐月子、帶孩子需要人幫助的時候,公公婆婆有沒有伸手幫忙?

如果公公婆婆在前十年待兒媳婦兒不好,就不要嫌棄兒媳婦將來不孝順。

如果夫妻感情好,兒媳婦兒也許會很孝順公婆,如果兄妹關係好,也許不會在乎誰多照顧父母一點,家和萬事興,一家人團結才是幸福的開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bddd6744f27b51ac7c93cbbbb53e213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