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挺」是什麼病?主要原因是什麼?女性要遠離這種「社交癌」!

2023-12-25     腫瘤的真相與誤區

原標題:「陰挺」是什麼病?主要原因是什麼?女性要遠離這種「社交癌」!

「醫生,我下面掉出來一坨肉」張大娘支支吾吾說道。

長大你那個今年70歲了,一直被困擾著,最早只有雞蛋大小脫出,臥床休息後就會縮回去,也就沒太放心上。但隨著年齡增長,打個噴嚏都會讓下身的肉脫出,體積也越來越大,到現在有一個拳頭那麼大,只能手動塞回去。

因為難以啟齒,張大娘這麼多年都沒來醫院,最近是實在無法正常走路,才和家人來到醫院求助。一番檢查後,被判斷為子宮脫垂III度、陰道前後壁脫垂II度。醫生建議進行手術。

一、陰挺,又被稱為女性的「社交癌」

對於「陰挺」,大部分人可能是陌生的,並不清楚是什麼身體問題。其實,"陰挺"是中醫的病名,在西醫上叫做「子宮脫垂」,這個就比較耳熟了。

「子宮脫垂」指的是子宮從原本的位置沿著陰道下降,甚至完全脫出陰道口。對於患有子宮脫垂的女性來說,輕微的咳嗽、幾聲笑聲都可能導致尿失禁,甚至在行走時出現子宮脫出的情況。

這些令人難以啟齒的問題嚴重影響了女性的社交活動和生活質量,因此子宮脫垂又被戲稱為女性的"社交癌"。

被子宮脫垂盯上後,常常表現為陰道口腫物脫出,伴隨著明顯的下墜感。部分患者還可能出現尿頻尿急、排尿困難、排便困難以及性功能障礙等症狀。這一狀況的出現給患者帶來了極大的身體和心理負擔。

國內有關流行病學數據顯示,20-29歲的年齡段中,一百個女性中可能就有2人有不同程度的子宮脫垂問題,而60歲以上發生的機率達40%。子宮脫垂的發生與多種因素密切相關,其中主要包括以下四個方面:

1.多胎妊娠

研究表明,經產婦中有75%的子宮脫垂可歸因於妊娠和分娩。隨著產次的增加,患病風險逐漸升高。

2.年齡

研究表明,隨著年齡的增加,患子宮脫垂的風險逐漸升高。據報道,每增加10歲,患病風險就增加40%。

3.肥胖

一項meta分析顯示,與體重正常者相比,超重女性患子宮脫垂的風險增加了40%,而肥胖者則增加了50%。

4.脫垂家族史

患有子宮脫垂的女性中,有家族史者其發病風險增加了2.5倍,而經過手術治療後復發的風險也相對更高。

此外,一些疾病如馬凡氏綜合徵等結締組織病(可能導致膠原異常)、慢性便秘(導致腹內壓反覆增加)也可能與子宮脫垂相關。需要注意的是,並非只有生過孩子的女性才可能發生子宮脫垂。

二、子宮脫垂後,身體會有4種表現

子宮脫垂還會看人下菜,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女性盆底專科副主任醫師陳禮全指出,不同年齡段的患者在子宮脫垂症狀表現上存在一些差異。年輕人的症狀影響一般較小,老年人症狀較為嚴重。

輕度子宮脫垂通常沒有明顯症狀,或者僅表現為輕微的腹部下墜感和腰酸。但要是出現下面4種情況,就屬於中重度子宮脫垂,需要重視並及時就醫診療:

1.腰骶酸痛及下墜感

由於韌帶牽拉和盆腔充血,可能出現不同程度的腰骶部酸痛或下墜感。這些症狀在站立時間較長或勞累後更為顯著,而臥床休息後症狀有所減輕。

2.腫物自陰道脫出

在走路、下蹲、排便等增加腹壓的情況下,陰道口可能出現腫物脫出。初期,平臥時腫物可能會變小或消失,但在嚴重情況下,即便休息後也不能回縮,需要手動還納至陰道內。

若脫出的子宮及陰道粘膜水腫,用手還納也可能變得困難,導致子宮長期脫出在陰道口外,給患者帶來極大不便,長期摩擦可能導致宮頸潰瘍、出血甚至感染。

3.排尿異常

子宮脫垂可能導致膀胱、尿道膨出,患者可能經歷小便頻繁、尿急、排尿疼痛、排尿困難、排尿無力、尿瀦留或壓力性尿失禁等症狀。

4.性交困難或性慾減退

子宮脫垂可能引起性交不便,甚至在性交時感到陰道深部疼痛,從而導致性慾下降。

三、得了子宮脫垂,該如何治療?

患上子宮脫垂可能讓人感到擔憂,然而,現今存在多種干預手段和治療方法,能夠更加積極面對這一健康挑戰,患者也不必過分憂慮。

1.生活方式干預

無論是接受手術還是非手術治療的患者,都應該採取積極的生活方式干預。如體型肥胖患者應積極減肥,進行適當的減脂鍛鍊。治療合併的便秘和慢性咳嗽,避免搬運重物和過度勞累,勞逸結合,避免過度疲勞,並保持大便通暢等。

2.子宮托

適用於不願接受手術治療或身體狀況不適合手術的患者,以及手術後復發的患者。然而,使用子宮托可能伴隨著一些副作用,如陰道分泌物增多、陰道出血或輕度潰瘍,有時需要輔以局部使用雌激素軟膏,並需定期婦科門診隨訪以評估療效和處理副作用。

3.盆底肌鍛鍊

正確的盆底肌鍛鍊,可以改善輕度子宮脫垂患者的症狀,延緩疾病進展,尤其適合孕晚期和產後新發的子宮脫垂和壓力性尿失禁患者。

而對於無法主動收縮盆底肌的患者,還可考慮採用電刺激方法增強盆底肌肉力量。

4.藥物治療

對於症狀輕微或高齡不適合手術的患者,可以根據個人體質與病情,聯合中醫中藥治療。目前西藥治療效果尚不明顯,但絕經後患者可使用局部塗抹雌激素軟膏以改善尿失禁等症狀,但需要避免長期或過度使用,一般建議持續使用不超過2周。

5.手術治療

若子宮脫垂症狀明顯,影響生活質量,且臨床評估超過II度以上時,手術治療是必要的。手術種類繁多,包括傳統的修補手術、植入網片的盆底重建手術、經陰道手術和腹腔鏡微創手術。選擇合適的手術方案需要經過詳細的盆底專業婦科醫師評估,儘可能取得最佳療效、提高生活質量,減少復發和併發症的發生。

總而言之,在面對子宮脫垂這一健康問題時,我們不必過於擔憂,根據個體情況制定個性化的治療計劃,尤其是早期診斷和干預,有助於改善症狀、提高生活質量,避免併發症的發生。

參考資料:

[1]《生娃後子宮脫垂掉到大腿上,這不是恐怖片,是無數女性的紀實片》.科普中國.2023-12-09

[2]《子宮脫垂怎麼辦?專家支招:根據程度定策略》.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2023-10-25

[3]《子宮怎麼「掉」下來了?子宮脫垂知多少》.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婦科五病區.2023-09-07

[4]《子宮脫垂怎麼辦?可以這樣治療!》.上海仁濟醫院就醫服務號.2021-08-13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baacc4c95a99885d4c85f05d394bcfd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