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會,專治各種不服

2019-10-16   格十三

如果說在這雞毛橫飛、刀光劍影的生活里,還存在這樣一種場合,既有追逐競爭又沒勾心鬥角,既分得出高低又講究平等,既讓你甘心挫敗又磨平你的稜角,還教你低調做人,在光環之下保持謙卑......那這個地方不是董事會,不是表彰會,不是居委會,而一定就是家長會。

中年人的真善美全在家長會裡了。

前些天,我的朋友皮小蝦發了一段小視頻,順便來了一段感慨。

視頻加載中...

剛想扯一下前排女生的頭髮,

突然反應自己是來開家長會的,

曾經以為老去很遙遠,

其實年輕已經是很久之前的事情了。

——@皮小蝦

這種無奈充滿了喜感,感覺有點像「明明要開車,卻情不自禁地開到了幼兒園」。

不少人覺得這個爸爸油膩了。但我覺得,別認真,認真你就輸了。

在這一地雞毛的中年,有一個偶爾騷情和撩撥情懷的機會是多麼難得,更何況是在這擁有人類最錯綜複雜情緒的特殊場合——家長會。

不容易,我們提倡這種娛樂至死的精神。

好在,中年男人有了收放自如的能力,儘管開家長會還能忙裡偷閒地演繹情懷祭奠青春,但還是能及時止損,無傷大雅。

話說回來,坐在前面的媽媽那淡定的姿態也映襯著中年女性獨有的安全感和洒脫,說不定人家早在心中有了譜:後面不管是誰,我量他不敢碰老娘一根頭髮。

或許在下一秒的相視一笑之後,翻篇帶過相忘於江湖,下次再見可能是畢業典禮了。

到了這個年紀,一個自律,一個自信,彼此保持著默契的疏遠與親近,這就是美好而莊嚴的「家長會之交」,中年人的真善美在此刻便到達了巔峰。

所以我總覺得,「成為家長」是生命中比較可愛的一件事。

少了這一段,晚年的回憶全是成熟的後半生,一點童趣也沒有;

有了這一段,基本上50歲之前都充滿波濤,人生才能積累足夠的沙雕回憶,供我們以後與老年大學的同學講笑話用。

一時間,這個欲扯又止的小視頻引發了許多中年人的感慨。

我不禁琢磨起來,任何引發共鳴的東西一定有它的優秀內涵在其中。

這個視頻短小精悍,卻蒼勁有力,於表面的綿軟細膩之中隱藏著巨大的內力。

我想,它引發的共情可能並不在於「扯女生的頭髮」,也不是「頓悟年歲已高」,而應該是當那伸出去的手瞬間又縮回來的一剎那,一顆在一秒之內完成了從「自我放逐」與「自律自省」全套動作的鋼化玻璃心,咔嚓一下被戳到,像是被青春撞了一下腰,直接椎間盤突出了。

坐在自己孩子的教室里,就如同參演一場話劇,你只是客串群眾演員,劇本由老師和孩子編寫,演出效果是導演的功勞,門票收入歸製片方......

你只是個跑龍套的。

但在這裡可以無限接近肆無忌憚的純真,也無限學習抱著規矩做人。家長會,專治一切放浪形骸和不服。

正是這種於無形中將人按在砧板上剁成肉泥還很均勻流暢的快感,讓中年人慾罷不能。

(真的,看了這個視頻之後我發現我一本正經胡說八道的本領提升了)


不開一次家長會,有些中年人可能都無法直面這一事實:

你青春里的那些「前面的女生」和「同桌的女孩」以及「遠處的姑娘」,早就已經是「別人的媽」了;

你青春里那些「隔壁班男生」和「籃球隊帥哥」以及「對你笑過的校草」,也早已是「別人家的雲」,也許一樣是沒抱穩紫霞一個倒栽蔥把人家甩到人間,比你配偶強不到哪去。

就像這個世界沒有真的給女人創造一種有效的祛皺產品一樣,它也沒有給男人留任何回頭路。

想到這兒,青春里的恩恩怨怨一筆勾銷,朦朦朧朧的小情緒消化殆盡。

家長會,堪比強硫酸,勝過雙氧水。

家長會的意義不僅在於此,它還擺平了成年人無處安放的雞湯。

我發現很多剛結婚的年輕人,整天「成年人的生活里沒有容易二字」,有一種「為賦新詞強說愁」的離騷感,而正是這種惆悵,體現了他們的青春並沒有真正逝去。

直到參加一次家長會,很多炸著的毛才會被真正擄順。到那時你會意識到:生命從此刻開始清零,重新起跑了。

我兒子幼兒園時的一次家長會,父母一起參加,那一次我感覺孩子他爹有點徹底認清了自己的分量。

確實重了點,當時老師特意進辦公室給他搬了把成人的椅子,待遇算不錯了。

那一次他坐在高高的椅子上得以有機會充分思考了人生。

在座的,不管之前多優異,多得瑟,有多大成就,高考多高的分,去過多少國家,手底下管多少人……只要往教室里一走,周圍淡漠的眼神、不屑的態度、你算老幾的氛圍,一擁而上,大家表情猙獰扭動身軀把滾圓的腰身擠進逼仄的小課桌椅之間,坐在3歲小孩的凳子上屈膝拱背一個多小時,再一次站起來就像尼安德特人沒完全進化,感覺再也不能直立行走了。

尤其是老師把我兒子弄壞的三支小貨架支架掛在了牆上醒目的地方,感覺這成了我們近30年來最大的人生污點。

那時孩子爹明白了一件事:從此以後,至少在這個地盤,只有娃才能真正抬得起頭,直得起腰。

家長會的另一個啟示,絕對是一劑甜美的正能量安慰劑。

我一中學男同學的女兒,和我家娃在同一個學校。上學那會兒,我的班主任是我的二舅媽,可想而知我了解多少同學背後不可告人的故事。

這老同學光是被班主任沒收了的閒書就有五十幾本,他媽因為被叫到學校約談的次數過多,後來和我舅媽成了閨蜜。

就這樣一位當年非常不靠譜、不被看好、被嚇唬「以後找不到老婆」的沒出息的男生,長大後談了十多次山盟海誓的戀愛,最後娶了賢妻良母一枚,生了個漂亮的女兒,從小是班幹部,門門考第一……

這位老同學,人生的腰杆只有在家長會上才硬了起來。

他跟我們聊天,不念過去,不談未來,只聊自己家女兒,家長會上各科PPT上排名第一的那個名字,是他的姓,好奪目,好炫彩。

無論是曾經多麼不被看好的熊孩子,從小對每次家長會都有著莫名懼怕,在每次家長會後都會被揍一頓的小朋友,長大後也都有了自己的成長方式和獨特魅力,順利地成功地成家立業生了娃,開上了家長會,搞不好可能還是開著瑪莎拉蒂去開的家長會……

於是,家長會可能也是很多人向世界證明自己還可以的舞台,是給自己創造平反的機會,無疑把人間的好多雞毛蒜皮給一筆勾銷了。

家長會真的會磨淡家長對孩子的期許。尤其是當看不懂黑板上那些「本學期主要學科內容」的時候,你會覺得「同樣坐在這個教室里,我可能考試分數只有兒子的一半吧!」

轉念一想,我那令人頭禿的娃,早晚也會長大,也會像我一樣再次走進教室,也將會以家長身份面對這一切,到那時,不用我逼,他也能自主學習,自覺著急了,不如靜待花開吧!

這麼一想,豁然開朗。

我把這個視頻給老公看,他看完輕描淡寫來了一句:怪不得有些爸爸喜歡開家長會。

可以看出,中年人雖然方法各異,手段不同,但總是積極努力地為自己創造些尋找樂子的小機會,畢竟如果不能自救,這CD的生活就真的太CD了。

以家長這個身份,給爸爸們帶來的轉變是直抵靈魂深處的。

我記得有一次我們帶兒子去商場,路過某大牌運動鞋專櫃,看著琳琅滿目的爆款鞋,孩子爹說,老子當年沒下狠心裝的B今天要補回來,現在老子買的起了!走,進去瞧瞧。

營業員迎面走來了,帶著迎接暴發戶買家的喜悅,隱藏不住自己的亢奮,她溫柔地如對待VIP一般的聲線對我老公說:您好。

孩子爹微微縮了下外凸的肚子,以一種一擲千金來買鞋卻又顯得不以為然的態度淡淡回應:您好。

營業員迫不及待:

「我們這裡童鞋尺碼很全,寶寶穿多大的?」

……

走出大門,他說:我覺得我這輩子恐怕再也買不起一雙鞋了。

但事實不是這樣,他沒走出多遠,突然停下來:下星期我要參加親子運動會,我得買一雙特別好的跑鞋,別給兒子丟臉。

走回專櫃的那一刻,他看營業員的眼神都不一樣了。

孩子真是把雙刃劍,掠奪了一些,但也給了你一些對自己好的理由。

參加過家長會的人,要麼蕉綠,要麼喜悅。蕉綠的往往是覺得自己優秀,孩子卻不咋地;喜悅的一般是自己才半斤,孩子卻超過了八兩。是騾子是馬,家長會遛遛。

怎麼說呢,很多時候中年人的無奈並不在於「感覺混得不好」,更多的無奈是在終於度過了「沒混好的過去」,熬過了「混得一般的現在」,終於有點起色準備「好好混一下未來」的時候,未來卻先你一步到來,給你來一個很大的意外——比如一個成功人士被老師捉去灌輸育兒方式,批評「不會教育」。

這......我們確實不會教育,誰還不是第一次當父母啊。

而家長會這樣的場合就顯得彌足珍貴,在這裡沒有尊卑貴賤,只看你娃有沒有上挨訓名單。

家長會也是一個檢驗真理的標準,到底有沒有兩把刷子,不看過去不念將來,就看現在老師看你的眼神是欣賞還是敷衍......

家長會就像那個傳說中撞了你的腰的青春,以劇烈而急促的方式將你搖醒,別總以為會一直寶刀不老,總有一個瞬間會讓你明白自己可能已經是生了銹的菜刀。

人成長最快的階段,就在還能開家長會的那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