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文人相輕,無論是書墨大家,還是無名小卒,在每一個文人墨士的心中,孤傲是一種品質,譚嗣同在獄中仍然寫出「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的傲氣,詩人李白更是瀟洒地寫下「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而在路邊一個修車大爺,都敢挑戰范曾「流水線」畫畫,自稱不輸齊白石!
網際網路時代的崛起,讓我們看到了眾多民間大師,也識破了眾多披著大師皮囊的「江湖騙子」,在之前,書畫界或許只能分為兩種人,一種是民間書畫家,他們或許是一個農民,也或許是一個打工者,甚至是一個乞丐,他們懷揣著書畫夢,卻像梵谷生前一樣不被人知曉,而另一種便是時常拋頭露面的書畫名家,比如著名的范曾大師。
范曾作品
很多人會好奇,民間畫家的畫作,一定比名家差嗎?其實名家有名家的煩惱,畢竟「人怕出名豬怕壯」,范曾大師蟬聯「最貴在世國寶藝術家」名銜多年時,也曾經因為自己的「流水線」畫畫被收藏家郭慶祥發文質疑,一度成為了畫壇聚焦的熱點,很多人說一口氣能畫好多幅作品,說明功底深厚,也有人說這樣畫畫完全成了複印品,失去了藝術價值。
范曾「流水線」畫畫
其實無論「流水線」畫畫好與壞,都只是畫壇大家一家之言,每個人都有著不同的看法,比如55歲的修車老人季德祥,便因流水線畫畫成名。季德祥是一位「北漂一族」,字號石溪,在北京以街頭修車為生,他一生只愛畫畫,卻苦於沒有門路,一直毫無名氣。
季德祥街頭賣畫
季德祥是誰?很多人或許聽都沒聽說過,但畫壇中卻有著他是「現代齊白石」的流傳,他早年在遼寧生活,一直自視清高,而由於他的畫作風格與齊白石有所相似,於是他學著齊白石,在中年來到北京度日,並且立下了「不拜碼頭,不入圈子,不吃人脈」的三句箴言,在這一點上與齊白石十分相似。
季德祥街頭畫畫
只不過他沒有齊白石那麼幸運,儘管他自稱不輸齊白石,卻人是鐵飯是鋼,終究要吃飯,於是他邊修車,邊到畫廊去推薦自己的作品,直到他遇到了一位好心的畫廊老闆,這位老闆看他畫作頗有齊白石風範,於是以幾塊錢一幅的價格給他簽了一萬幅。
季德祥畫作
一萬幅畫是什麼概念?畫家並非是機器,對於一般的畫家來說,一幅完整的國畫作品,怎麼都要幾天時間,也就是說多數畫家一生都很難畫這麼多作品,於是季德祥便想到了一個好辦法,那便是挑戰范曾的「流水線」畫畫,而根據他的自述,他最高一次能畫200幅同樣的畫作。
季德祥「流水線」畫畫
既然成為了「流水線」畫畫的機器,那有什麼藝術價值呢?其實我們仔細看季德祥的「流水線」畫畫,他一次畫200幅畫,卻能每一幅都不重樣,這200幅畫就像是同一個系列的作品一樣,每一張都有著自己獨特的風格,於是他的畫作很快在畫壇小有名氣,著名畫家盧禹舜看到後都讚不絕口,認為他有前途,並且把他介紹給了徐悲鴻遺孀廖靜文認識,廖靜文女士看到他的畫後也出資幫他舉辦了畫展。
季德祥
而同樣是「流水線」畫畫,范曾每一幅都一樣,遭受到眾多質疑,季德祥200幅不重樣,因此受到賞識,如今已是《中國實力派書畫家》叢書主編、中國書協會員,由此可以看出,季德祥的「流水線」挑戰算是成功了,而這也應對了著名收藏家馬未都的那句話:「中國畫可以複製」,季德祥這樣「流水線」畫畫,卻能複製如此多不同創意的作品,也才是真正的功底深厚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bUjZRHIBd4Bm1__Yn8x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