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營銷是當下非常火熱的營銷方式之一,相信很多商家都不陌生。
那麼內容營銷有什麼特徵呢?
在捕捉外部特徵之前,首先我們要知道內容營銷的內核究竟是什麼?
內容營銷旨在通過構築出滿足消費者某種痛點產生的場景,從而刺激對應痛點引導消費者進行轉化。這種內容體系的最大特徵就是能夠讓消費者產生身臨其境的感受,從而讓他具備不可逆性。一個詳情頁可以把產品的很多參數說明的很細緻,但是無法給到實際的使用場景,當消費者習慣於就消費場景下完成購物行為時,則就無法再忍受純參數對比,這也是不可逆性的底層邏輯。
(圖片僅作為舉例)
那麼常見的內容營銷有什麼作用呢?
主要有三個方面。第一個方面當然是重中之重的流量獲取,其次還有著提高轉化、提升品牌認知的作用。也正是因為有著這些作用,所以我們需要知道如何在京東做出一篇好內容?
目前消費者進行內容閱讀的常見需求主要有:
1.獲取資訊 2.娛樂活動 3.深度閱讀 4.消費決策
在京東這樣一個to C的消費平台中我們需要尤為關注消費決策方面的內容。那麼在確定了消費決策這樣一個基本基調之後,我們就需要針對單篇文章進行深入的剖析,這也是本篇內容最為核心的部分。在下面內容中我會分兩個部分進行講解,分別為:內容錨定,內容生產。
1、內容錨定
在講解內容錨定之前,我們需要知道內容錨定的作用。
做內容錨定最大的兩個作用是解決認知和提高辨識度。我們可以簡單的將內容分為短線和長線兩個部分;短線為我們要抓住用戶的眼球,當下什麼熱門就寫什麼;長線的內容則是通過自己固有的行文風格、內容調性來面對消費者向自己身上貼上一些標籤。一旦這個標籤完成,那麼就可以在消費者心中烙上一個印記,在之後的用戶認知部分可以大大降低所需成本。比如曾經的咪蒙、星座漫畫的代表同道大叔、國外新奇事物的英國那些事兒等。(僅用於舉例)
那麼我們怎麼來錨定我們的內容呢?
目前常見的方法有三種,分別是差異法、標籤法和IP塑造。
差異法:
顧名思義是指找出你和其他同行的不同:比如說你和其他人都是在推薦健身產品,一般人的常規思維是教你怎麼快速減肥,比如說:「半個月暴瘦15斤的三個動作」;這個時候如果行業內已經有比較成熟的IP了,如果你再走這個方面就需要比較大的人力和財力。這個時候通過差異法我們可以看到不同之處,比如說:「幫你每年省20000」、「健身房器械正確使用方法!」。
標籤法:
主要是適用於垂直領域的一些品牌,通過不斷的強化消費者認知來深化品牌特徵,比如說專注敏感肌護理的薇X娜。(僅用於舉例)
IP塑造:
IP塑造較為複雜,需要多方面的配合,其中可以歸納為三個簡單的步驟,分別為形象、專業、包裝。IP塑造中又很重要的一環叫做人格化,即需要有類人行為。什麼叫做類人行為呢?我們可以理解為一個具備某個專業領域知識的具象化形象。最近很火的某音冒出了一大批最慘官方帳號,這又何嘗不是內容人格化的一種體現呢?
2、內容生產
一、常見內容方式?
在錨定了內容調性之後,我們接下來要做的就是一篇內容的生產。當前內容形式種類眾多,比較常見的有:
BGC(Brand Generated Content,品牌生產內容)
PGC(Professionally Generated Content,專業生產內容)
UGC(User Generated Content,用戶生產內容)
PUGC(Professional User Generated Content,即「專業用戶生產內容」或「專家生產內容」)
OGC(Occupationally-generated Content,職業生產內容)。
我們需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選擇內容生產方式,其中最最最常見的就是PGC,UGC,PUGC這三種方式。
二、好內容的特點有哪些?
但是無論是哪個方式生產內容,一篇好的內容是絕對不能少了以下三個特徵的。
第一個特點是所有內容都要圍繞用戶需求的認知,也就是上面我們所說的消費者幾種常見的需求。
其二是主線內容邏輯清晰,這是一篇好文章的基本功。
其三是多種方式結合體現,比如說圖文結合,音文結合等。
三、單篇內容怎樣剖析?
這個部分主要是一些操作細節。內容分為選題、資料收集和整理、內容組織呈現、內容生產、內容流通五個部分。這五個方面起到相輔相成的作用,缺一環就很容易功虧一簣,所以在以下幾個部分需要大家多多關注。
1. 選題
選題的技巧在網絡上有很多,相信有很多人已經看過不少了。歸納總結一下其實可以劃歸到5個大的選題範圍和8個常見的規劃方向。
五大範圍有很多不同的理解,但是在我看來主要是:品牌相關內容、行業相關內容、產品相關生活場景、主題活動相關內容、蹭熱點。8個常規規劃方向主要是指:1.對典型案例的吐槽 2.經典戰役的復盤與剖析 3.顛覆認知的觀點 4.熱點事件的差異化解讀 5.關鍵節點的盤點與數據分析 6.共鳴性問題解讀 7.星座、性格的八卦娛樂 8. 精彩的故事和段子等。
基於京東平台的特點而言,在五大範圍中經常會用到的是:品牌相關內容、行業相關內容、產品相關生活場景。
在8個常規規劃方向中常用到的是:共鳴性問題解讀、針對典型的吐槽。這個時候有人會說為什麼熱點不行?熱點當然是可以的,但是在平台方面經常會出現一個情況就是熱點內容過了之後就會下架,這對我們的流量是有影響的。少量的熱點內容是OK的,但工作的重心還應該在以上幾個方面。
2. 資料的收集
資料收集方面因為各行各業不同,所以差異性還蠻大的。我這邊整理了一些常用的網站推薦給大家,希望可以幫助到各位。需要注意的是:請大家一定要注意版權問題。(資料為講師整理,僅作為參考)
3. 內容組織的呈現
內容組織呈現在PPT中我們叫做目錄;在文章中我們叫大綱;在視頻拍攝中我們叫做腳本;在直播中我們叫台本。但是他們的初始內容都是來源於一個叫腦圖(思維導圖)的東西。如果你的腦圖整體內容思維邏輯是清晰的,那麼對應的整篇內容也不會偏差非常的多。所以一定要善用腦圖,國內目前常見的腦圖軟體有XMind,幕布,印象筆記等。腦圖是整個組織最基礎表現,所以有可能的話,希望大家在每次創作前都可以製作一份腦圖。以下為本篇文章的腦圖邏輯:
4. 內容生產
在做完思維導圖過後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內容的生產。常見的圖文內容主要分為標題和文案兩部分。關於這兩部分網上也有非常多的資料,相信大家也看了不少。這裡我就說說一些小技巧和常見的優質形式。
首先標題方面,標題是需要用技巧最多的地方。因為一篇文章如果標題都不夠好的話,那麼哪怕內容寫的再好,其傳播效果也要大打折扣。那麼在創造標題的時候,我們常常會用到哪些小技巧呢?
一般來說最為常見的主要有以下6種:
數字(看過5000個公眾號後總結的十個標題技巧)
人名(魯迅也常用的寫作技巧,你不看麼?)
反差(奧運會奪得110米欄的竟然不是劉翔,而是中國隊的他!)
懸念(自由交易市場的最後一條大魚,小卡選擇的是它!)
利益(月入三萬的文案人,都在看這些網站!)
爭議(安X圖跑分究竟是否修改?大熊:我不相信!)
(以上僅用於舉例)
文案方面,我們簡單的分為三種常見的創作邏輯,當然不代表所有。
但是這三個邏輯一般來說犯錯的機率相對比較小。
大家可以當作參考:
類型一:引起注意-激發興趣-勾起慾望-促成行動
類型二:代入場景-引起矛盾-提出問題-給出答案
類型三:列出用戶可能會遇到的所有問題-給出答案
針對以上三種我們可以總結出幾個適合在京東平台的內容形態:
1.代入故事/場景型 2.盤點/清單型 3.乾貨分享型 4.三方評測型
5.內容流通
在內容創作完成後,也就進入到我們整個內容生態的尾端。常規的內容我們主要分為兩個方向,一個是內容流轉,一個是外部流通。
內容流轉主要涉及上文有提到過的選題,以及內部的分發和引導粉絲分發。要知道對於一篇內容來說,如果前期有較好的傳播數據表現(N多轉發,N多評論,N多讚賞...)。平台同樣願意給予更多的流量支持;外部方面,除了需要關注算法之外,傳播也與站外平台有些不同。我們務必要關注產品的機制(文章發布前的標籤選擇)。京東的標籤對於一篇內容來說非常的重要,這決定了我們內容未來會在哪些地方展視。舉個簡單的例子,618前會有專門的618標籤,這部分標籤下的內容是極有幾率被運用到618的官方營銷推廣中的,如果這個時候你沒有打618的標籤,那麼在整個大促期間你又怎麼獲得更好的流量展現呢?
PS:點擊關注我,有電商運營問題都可以私信諮詢我,私信回復「電商」,我們一起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