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海報漲勢驚人,《武訓傳》10萬元成交

2021-04-12     歷史研究

原標題:電影海報漲勢驚人,《武訓傳》10萬元成交

電影海報《武訓傳》

電影是20世紀人類最偉大和最有影響的發明之一。電影海報是百年電影歷史的最好見證,從上世紀二十年代發展至今,中國電影海報兼具電影宣傳與其作為獨立美術作品的雙重特性,不斷發展並日漸成熟。一幅幅電影海報猶如一塊塊里程碑,紀錄了中國幾代電影人不懈奮鬥的血汗結晶;它是中國電影歷史的縮影,又是美術園地的一朵奇葩。

電影海報同月份牌、年畫、宣宣傳畫一樣屬於招貼畫範疇,白描、水粉、木刻、國畫、攝影等異彩紛呈。巧妙的藝術構思,精湛的表現手法,把電影藝術特色和電影內容濃縮在尺幅之中,給人無窮的回憶和不盡的暇想。

電影海報與年畫、宣傳畫並稱「中國紙品三架馬車」。因表現手法獨特,文化內涵豐富,成為一種精美的藝術品,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青睞。電影海報紀錄了中國電影的輝煌歷程,社會變遷,歷史發展和人們觀念的改變,每一張電影海報的背後,都有一段感人至深的幕後故事;電影海報具有很高的欣賞價值、歷史價值、藝術價值、收藏價值和懷舊魅力。

一是因為它是電影史的載體,具有較高的文化內涵;二是時代特徵性強,能喚起人們的懷舊感。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是電影海報屬於官方印製的非賣品,影片的發行方就是電影海報的製作發行方,電影海報由著名畫家和美工師設計,由指定的印刷廠印製,海報品種單一,易集藏。而作為其他紙品的連環畫、宣傳畫、年畫是當時根據市場需求而大量印製銷售。電影海報既是「非賣品」,也是「消耗品」。由於人們過去沒有收藏意識,大量海報被損毀或因影院改造而被處理。導致民國時期和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電影海報存量十分有限,而且保存完整者更稀見,有的已成孤品,是一座尚待挖掘的金礦。

電影海報的收藏起源於上世紀60年代的美國,隨後傳及世界各地。美國著名電影文獻收藏家方保羅先生就收藏我國電影海報4000多種,藏品之豐令人震撼。上世紀90年代,電影海報開始進入拍賣領域,並在各大著名拍賣公司頻頻亮相。世界兩大著名拍賣行——蘇富比和佳士得每年都會推出各個時期的經典海報,創造拍賣價格新高的海報數不勝數;海外的拍賣與收藏要比國內紅火很多。

我國集藏電影海報起步較晚。上世紀八十年代後,國內一批有眼光的人開始涉足電影海報收藏,但人數極為有限;大批的電影海報收藏愛好者是在2005中國電影誕生100周年前後全國電影熱的時候出現的。正因為蘊藏巨大商機,電影海報才引起藏家的青睞和追捧,集藏人數不斷增長,各種交易平台隨處可見,不少精明藏家逢低吸納,獲利豐厚。

「百年無廢紙」。中國電影資料館、北京電影資料庫等專業機構非常重視電影海報及檔案資料的收集、整理、保管和傳承,守護光影記憶;國家圖書館古籍文獻修復組採用先進技術手段為中國電影資料館修復破損海報,讓破損電影海報獲得新生。

近兩年電影海報集藏急劇升溫,價格更是勢不可擋。尤其「珍、精、稀」老海報更成為最大的收藏亮點,許多精品海報在各路藏家的追捧下價格扶搖直上,經典之作已開始向10萬元衝擊。如《南征北戰》(1開雙拼1952年)6萬元成交,《梅蘭芳舞台藝術》(1開上下集一套1955年)25000元成交,《鋼鐵戰士》(1開1950年)2萬元成交,《雙拼解放了的中國》(1開1951年)6.8萬元成交,全銀灘(1開1951年)1.2萬成交,《中華兒女》(1開1949年)1.6萬成交。《和平保衛者》(2開1950年)8000元成交,《智取華山》(2開連環畫式1953年)6800元成交等。早期東北電影製片廠編號海報《北平入城式》(1949年2開)5萬元成交,而《武訓傳》(1開1951年)更是被北京藏家以10萬元價格收購,創中國電影海報單張成交最高紀錄,在收藏界引起巨大轟動。

《武訓傳》之所以高價成交,就是人們常說的「物以稀為貴」。原來藏界一直以為該海報未發行,目前尚未有第二張面世,因此彌足珍貴。《武訓傳》海報設計十分獨特,畫面四周帶花邊,除《武訓傳》海報外,目前所見帶花邊的海報只有紀錄片《中國人民的勝利》和動畫片《一幅僮錦》。《武訓傳》1948年7月由中國電影製片廠投拍,因戰亂停拍。新中國成立後,上海崑崙影業公司重拍。一九五O年底至一九五一年初,幾大城市上映電影《武訓傳》,1951年5月20日該片受到批判,在「被片面、極端和粗暴」地批判三十四年之後,終於得到平反昭雪。

一藏家擁有1張1950年北京電影製片廠與蘇聯中央文獻電影製片廠首次聯合拍攝的大型彩色紀錄片《中國人民的勝利》海報,買家開價10萬元多次協商未果。《中國人民的勝利》改寫了中國紀錄片的歷史。 這是一部好萊塢也無法複製的豪華大片,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中共領袖聯袂出演,劉少奇任影片總指揮。它創造了一個時代的票房紀錄,重現了令人難忘的歷史瞬間,傳遞出震懾人心的力量。在此後長達幾十年的時間裡影響著新中國紀錄電影的道路。影片系統地介紹了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經過長期的軍事鬥爭,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戰鬥歷程。影片公映後,在國內外均引起較大反響,於1951年獲史達林獎。

近幾年,老電影海報走上拍賣會,其中1926年發行的《燕山俠影》在嘉德拍賣會上獲價4.48萬元。至於原稿更是價格不菲,如秦龍、倪震等創作《毛主席是我們心中的紅太陽》獲價33萬元;沈堯定的《鋼琴伴唱紅燈記》獲價14萬元;何孔德的《沿著毛主席光輝的「五七」指示道路奮勇前進》已30多萬元賣出。

2019年迎來新中國成立70周年,電影海報成交捷報連連;北京一藏家花100多萬元價格從藏友處買入一大批精品海報;2019年5月,在河南全國第13屆電影海報紅色收藏博覽會上海報成交將近20萬元。像1開的《南征北戰》、《智取華山》、《劉胡蘭》、《鐵道游擊隊》和《梅蘭芳的舞台藝術》等品種目前市場難覓蹤影,一些精明藏家正不惜巨資暗中吸納。

電影海報之所以受市場追捧,是因為新中國成立以來,許多名畫家、電影美工師參與了國內影片和譯製片海報的創作。特別是繪畫大師加入到創作電影海報的隊伍中來,這在世界影壇也是極為罕見的。我國著名電影海報研究專家朱浩雲老師用了20多年時間,花費大量精力,作了多方考證,整理了一套較為詳細的資料:名畫家黃胄的《阿娜爾罕》;葉淺予的《彩蝶紛飛》;蔣兆和的《馬蘭花開》;程十發的《林則徐》、《枯木逢春》;張仃的《祝福》;郁風的《祝福》(與張仃不同版本),陳逸飛的《青春》,黃永玉的《長髮妹》,關良的《周信芳的舞台藝術》,周令釗的《洛神》;廖炯模的《甲午風雲》、《五朵金花》、《劉三姐》;范曾的《少林俗家弟子》;趙延年的《李時珍》;晏少翔的《畫中人》;胡若思的《紅樓夢》,江平的《小兵張嘎》,沈堯定的《鋼琴伴唱紅燈記》,力群的《公社自有回天力》等,由於這些著名繪畫藝術家的參與,大大提升了中國電影海報價值。

新中國成立以來,顏地、王延陵、李念淑、樊楠、海雄、焦煥之、石天、民梁、佟翔天、寇洪烈、谷梅、史宏桂、陳長齡、劉達民、韓尚義、張子恩、何建國、烏密風、陳述、吳詒、華臣、周紹淼、金河、秦龍等設計的海報數量多、影響大。很多海報即使今天重溫,仍具有強大的藝術感染力和震撼力。

電影海報的價值主要取決于海報本身的藝術價值、品相、存世量等。主題重大、社會影響廣泛、時代感強烈,藝術風格鮮明、年代久遠,數量稀少的電影海報收藏價值越高。電影海報的大小形式多樣,就尺寸而言,有一開、二開、四開、八開等樣式;收藏市場常見的為一開和二開。一開價格要遠高於二開,但目前二開海報價格嚴重偏低,一般僅200到500元之間,後市升值潛力巨大。

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發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一幅幅老電影海報就是一個個愛國主義、革命傳統教育的生動教材。近年來,全國各地結合重大歷史事件,紛紛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紅色電影海報展,每次展出都得到當地政府部門的大力配合和支持。從2016年11月開始,紐森特(北京)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受紅色電影海報收藏家高小山老師的委託,先後在江蘇鎮江、河北滄州、甘肅蘭州、內蒙古呼倫貝爾、巴彥淖爾市、河北省衡水市、石家莊市、北京國貿大廈、河北大學美術館、中央電視台新址、北京市房山區、杭州市等地舉辦了《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紅色電影海報巡迴展》,展覽期間聘請專業講解員現場為觀眾進行精彩講解。2019年11月,央視新聞頻道專門報道華瑞芯、王正鵬兩位海報收藏大家在廈門舉辦的第28屆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百年電影海報展,展示中國電影百年輝煌歷程,重溫往昔崢嶸歲月。

電影海報屬於被遺忘的寶藏,收藏一份獨具價值的海報已成為一種時尚。從目前市場情況看,電影海報收藏仍然處於起步階段,大部分的海報價格依然較低。從投資角度看,現在正是介入收藏投資最好時機,現在買海報等於買「原始股」,未來有較大升值空間。特別是不少各地拍賣行推出經典老電影海報,已經吸引了眾多的買家光顧。收藏電影海報要注重其藝術性品位高低以及特色是否鮮明,尤其應特別關注民國電影海報、新中國成立初期的電影海報、紅色經典電影海報、「文革時期」電影海報和新中國成立以來的獲獎海報、早期外國海報等。隨著我國電影海報收藏隊伍的壯大,電影海報的未來發展潛力是非常值得期待的。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bPuwxngB9wjdwRpvvQ_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