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個多月以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成為人們關注的熱點。最近的時間裡,人們每天睡醒之後第一件事是睜開眼睛,第二件事估計就是拿手機瀏覽疫情進展了。
作為疫情爆發來源地,湖北尤其是武漢的疫情尤其受到網友關注。和其他社會各界一樣,演藝界人士也紛紛先後捐物、捐款。實在囊中羞澀的,也會捐出「精神食糧」:有人捐詩(等我也七十歲的時候大概才能懂吧……);有人創作快板書,歌頌萬眾一心對抗疫情的團結,號召人們少出門、戴口罩、講衛生;有人創作相聲短段或者其他類型的曲藝節目,宣傳疫情期間個人衛生注意事項。
當然也不乏有人趁機造謠,唯恐天下不亂;有人為了給自己洗白,假裝關注疫情(我才不想干一件某人很想干而且已經做出的傻事,即使和XX沒什麼關係)。
咱們先說說相聲演員劉驥。劉驥的師父劉彤是黑龍江曲藝團團長,而劉彤的師父則是已故相聲名家師勝傑先生。
現如今但凡說到相聲,似乎都很難避開郭德綱。當年郭德綱拜師侯耀文,請了三位「引保代」,其中師勝傑正是侯耀文收徒時的代師。也就是說,在相聲界輩分里,郭德綱是劉驥的師叔。
劉驥出現在公眾的視野,並被人熟知,是在2016年參加《笑傲江湖第三季》之後,而郭德綱正是這檔節目的評委之一。
在這檔節目裡,劉驥和搭檔張瀚文多次受到郭德綱的嘉許,其中劉驥更被郭德綱收為義子。所以說,現如今但凡說到相聲,似乎都很難避開郭德綱。
三年後,劉驥攜搭檔馮玉丹回歸,參加《笑傲江湖第四季》,並大膽表演傳統相聲腿子活《黃鶴樓》,不僅受到現場評委和觀眾好評,也受到其他觀看節目的網友喜愛。
馮玉丹是王世涌的徒弟,孫寶才的徒孫。也就是說,在相聲輩分里,馮玉丹和郭德綱是「遠房」師兄弟。
近日,劉驥在微博分享了一段名為《瘋狂的約定》的相聲短段,疑似正是由劉驥和馮玉丹表演(為什麼說疑似呢,視頻中兩位演員戴著口罩,不太敢確定啊)。
短段由一個短小精悍的故事開始,逗哏回家途中路遇一位沒戴口罩的大爺,滿街找藥店買口罩,說是第二天有很重要的事情要辦。好心的逗哏趕緊回家給大爺送去兩副口罩,並熱心詢問大爺明天到底有什麼重要的事,不料大爺說道:「我明天得打麻將去。人家說了,不戴口罩不讓打麻將」。小故事以捧哏的一句:「戴口罩也不讓打麻將啊」結束。
那誰,你鼻子露出來了!
小故事之後,是幾段執法人員勸離聚眾打麻將人員的執法錄像。
而整個視頻,由逗哏演員苦口婆心的「不聚會、不聚集、不聚餐。我們一起共度難關」作為總結。
這個相聲小段結合時事,通過鋪墊,勾畫出一位對疫情以及防範措施了解不夠的「大爺」形象,最後,由捧哏負責糾正:疫情面前,為防病毒進一步擴散和傳染,應避免聚集活動,而不要做類似戴上口罩聚集打麻將之類的事情。
也許正如一些網友提出的疑慮,於一部分對疫情有較深刻認識,對個人衛生防範有較高自覺性的網友來說,基本不需要這些網絡段子來提醒;於一部分認識不夠、自覺性又不強的群眾來說,連最近各地相繼出台的,某些甚至帶強制性的措施,都不能攔住他們出門「狂歡」的腳步,他們又豈會因為一段幽默視頻改變?
但至少,劉驥的這一段小故事,畫風突變的結尾,能給近日來神經有些緊張的我們一些笑點。
「博士夫妻」李宏燁、鄭鈺的所謂「相聲」《萬事如疫》,近日來受到網友熱議。
即使近兩年來李宏燁常常如數家珍般介紹自己的「從業」經歷,但他真正吸引網友眼球的,是2018年參加《相聲有新人》,並祭出所謂「公式相聲」的噱頭之後。
在《相聲有新人》節目中,李宏燁對其他演員嗤之以鼻,輪到他倆表演之後,更是數次屢次態度狂傲,叫板郭德綱。
他對於郭德綱不認識自己深感意外,但深信郭德綱的搭檔于謙會認識他,而郭德綱不無揶揄的一句:「回頭我得好好問問(于謙),這是忙的什麼,一天到晚的」,完成反殺,得到的笑聲,比李宏燁現場表演的既不是相聲、又不像小品的《好浪漫啊》得到的還多。
無需試圖去解讀李宏燁的一系列舉動和言論,是真的情商低還是有意為之,至少通過這檔節目,在某種意義上,博士夫婦紅極一時。
也無需去深究是真有「看不慣」的網友配合李宏燁的表演,隔三差五去對方微博對罵,還是李宏燁在用馬甲表演雙簧,至少李博士數百天如一日努力維持爭議,孜孜不倦地宣傳他心目中所謂「相聲」的這份熱忱,值得我們肅然起敬,並發出感慨:「有這心氣兒,但凡干點別的什麼正經事兒,早該成功了!」
回到《萬事如疫》這段所謂「相聲」。拋開名字「萬事如疫」的惡意、倆人生硬的表演、視頻中密集且噁心的笑聲特效不談,我們不妨只講段子中的設定和台詞。
視頻開始,鄭鈺在家戴著口罩,顯然造成了物資的浪費,不然咱們只當李博士家裡有礦,不在乎吧……
當鄭鈺摘下口罩的時候,李宏燁表現出慌張的樣子,迅速戴上口罩,並解釋道:「屋裡就咱倆人,你戴了,我自然就不用戴口罩了」。這樣的言論,誤導人們對疫情期間防護措施的理解與貫徹的嫌疑,自然跑不了了。
但……好在咱們提前說過,疫情期間人們的防範措施,不太可能會因為一段搞笑(搞笑嗎?)段子而改變初衷。
甚至,兩位演員用「胡編」和「湖邊」、「捂汗」和「武漢」、「罐裝」和「冠狀」等詞語的諧音,渲染出草木皆兵的情緒,咱們商量一下,不妨姑且認為他們是在試圖塑造人物形象?
甚至,我們不跟鄭博士抬槓蟑螂到底是昆蟲還是野生動物。
我們重點說一下鄭鈺「去舅舅家串門」這個情節。
如果是熟悉傳統相聲的網友,大概會覺得這一段似曾相識。
在《相聲有新人》節目中對傳統相聲表現出極大牴觸情緒的李宏燁,終於妥協,這幾段對話,顯然是借鑑了傳統相聲小段《訓子》。
《訓子》中,逗哏扮演的角色愛睡懶覺,愛頤指氣使,愛訓斥人。在表演過程中,逗哏屢次假裝徵求捧哏的意見,其實是為了占便宜。
時至今日,但凡成點氣候的相聲演員,都不愛表演,或者頂多作為鋪墊暖場的包袱,加到其他整段相聲的前面。
在早些年,德雲社偶爾也會拿這個小段作為串場小段。據說是在2007年封箱的演出中,當時被稱為「丐幫少幫主」的李菁,就帶著郭德綱的長子郭麒麟,表演過一回。
但即使是這麼一個簡單的小段,天賦異稟的李宏燁夫婦,仍然沒有理解到其中精髓。
「三翻四抖」,是相聲常見技巧,即使在《訓子》這樣的小段中,也表現得很透徹。
《訓子》中,郭麒麟不樂意起床,不樂意喝茶,不樂意抽煙,但故意擠兌李菁發表意見,然後借複述李菁的意見,達到占便宜的目的。然後直到「不樂意吃燒餅」的時候,才抖出最後的包袱:
(前情:郭麒麟徵求李菁意見,「那您說我吃嗎」,李菁吸取教訓,不說話)
郭:我媳婦不言語了。
李:我不說話還不行?
郭:我就想徵求一下您的意見。
李:要我說話沒關係,這裡頭還有你媳婦的事兒沒有?
郭:絕對沒有。
李:那你吃兩口。(拿起扇子,作勢打人)你媳婦說什麼了?
郭:我媳婦沒說話。我兒子說了,「爸爸,您吶,吃兩口」
甚至,在上面提到的劉驥的相聲短段,也能看出「三翻四抖」技巧的痕跡:
路遇一位神情焦急的大爺,詢問原委(一翻);
熱心幫助,回家取口罩(二翻);
取完口罩,詢問細節(三翻);
「不戴口罩不讓打麻將」(抖)。
反觀李宏燁夫婦……反正恕小馬孤陋寡聞,沒見過像鄭鈺這樣主動用「倫理哏」拿逗哏自己開涮的憨貨。
也許,這就是李宏燁博士所謂的「創新」吧……
小馬不太相信爛成這樣的開局,在結尾的時候還能玩出什麼花樣來,於是果斷關閉頁面,並再三抑制住拿酒精清洗被辣疼的雙眼的衝動。
從一開始對傳統相聲不屑一顧、棄如蔽履,到後來終於妥協,並開始試圖借鑑,於博士夫婦來說,倒也是令人意想不到的進步。
可是,一開始就走了歪路的李博士,妥協的程度依然只局限於在文本上的模仿,而這樣淺嘗輒止的態度,除了最後走火入魔,不會有什麼更好的結局了。
但我們大概很難叫醒一個裝睡的人。
同樣與疫情有關的「蹭熱度」類作品,相聲演員劉驥甚至沒把他自己的作品稱為「相聲」,但我們不難發現《瘋狂的約定》具有相聲該有的樣子。而李博士,卻大言不慚地把自己插科打諢的荒誕作品,冠上「相聲」的名號。
相聲何辜?
但我們大概很難叫醒一個裝睡的人。
雖然不能理解,但我們不難看出,李博士夫婦有多努力。但是,小馬真的很想奉勸李博士:有這心氣兒,但凡干點別的什麼正經事兒,早該成功了!
但我們大概很難叫醒一個裝睡的人。
聲明:本文由 小馬曲藝 原創,未經允許謝絕轉載,轉載請告知並註明作者姓名。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與我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