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科舉狀元劉春霖,筆跡如印刷體,退出官場後靠賣字畫為生

2020-09-18   左岸楓

原標題:清末科舉狀元劉春霖,筆跡如印刷體,退出官場後靠賣字畫為生

中國古代在很漫長的一段時間裡都採用科舉制度來進行人才選拔,以培養國之棟樑,科舉考試的第一名被人們稱為狀元。

歷史上著名的狀元很多,他們有的一生在官場打拚,有的成為了皇親國戚,他們當中更多的都改變了自己的人生,名利雙收。

中國歷史上的最後一位狀元,可謂是生不逢時,他中狀元後國家形勢發生了變化,但他科舉考試的筆跡如印刷體一般,連書法家都自嘆不如,他就是劉春霖。

成為歷史上的最後一位狀元

1904年,劉春霖和眾多學子一樣,想著要為國家的未來做貢獻,並且成就自己的一番事業,選擇參加了科舉考試。

劉春霖從小就飽讀詩書,並且在舊社會中完全不迂腐,他對於每件事情都有獨到的見解。

那年的科舉考試中,考題非常新穎,導致很多考生在考場上不知如何作答,遲遲難以下筆,但是劉春霖很快便有了思路,在別人還在猶豫時,他已經奮筆疾書地完成了自己的文章。

令考官和其他考生驚訝的是,劉春霖交卷很快,但是字跡非常工整,無可挑剔

中了狀元的劉春霖,他被授予翰林院修撰的職位,後來被派去日本深造,也擔任了北洋師範學校監督,資政院議員等職位。

令人難以預料的是,第二年科舉考試就被清政府取消了,因為國內外的環境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其實科舉考試早已變成了政府維持中央集權的工具,並且很多國家注意到了物產豐富,地大物博的中國,也看到了清王朝的軟弱無能,便紛紛向中國發起了侵略。

清政府無奈之下和西方國家簽訂了不平等條約。同時清政府逐漸意識到,注重八股文和科舉考試選拔出來的人才,也無法改變國家的局勢,所以科舉考試取消,劉春霖成為了歷史上的最後一位科舉狀元。

誓死不做賣國賊,寧願賣字畫為生

劉春霖成為了清政府的一名京官,在任期間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他的奉獻被人們廣為傳誦。直到後來國家形勢出現了變化,劉春霖退出官場,專心在家中研究字畫

後來,國家陷入危難之中,劉春霖想要依靠實業救國,創辦了一家商行,後來從北京遷到天津,並且大有作為。

但是劉春霖在剛到天津時,受到天津當地一些文人的邀請,他們表面上歡迎劉春霖,實際上是想看看這位科舉狀元究竟幾斤幾兩,劉春霖顯然是明白了對方的意思,當即寫下七言律詩

正是這首七言律詩,使天津的文人們不再質疑劉春霖,從此劉春霖在天津的地位也基本立下了。

劉春霖除了注重自己本人的文化修養外,把自己的九個孩子,四男五女也都培養得十分優秀,他推廣新式教育,孩子都考入了京師大學堂,培養成了國家棟樑,同時也教導他們做獨立自強的人。

劉春霖雖辭去官職,但是當時的有人仍舊不死心,想讓他出任教育部長一職,劉春霖明白他們的真實意圖,他一心想要實業救國,絕不可能做出叛國之事。

1937年,敵人邀請劉春霖做北京市市長,在如此大的誘惑下,劉春霖仍然不為所動。隨後,敵人惱羞成怒,抄了劉春霖的家,把他的家人也抓起來了。

劉春霖仍舊不屈服,只能想盡辦法救出家人,然後再不見客,避免受卑鄙之人打擾。

劉春霖最初和眾多參加科舉考試的人一樣,想要出人頭地,但他並不是一心為了權勢、為了達官顯貴,此後,劉春霖只呆在家中,靠賣字畫為生。

字如其人,被譽為書法大家

古代的科舉考試就相當於我們現在的高考,是寒門弟子進入政治殿堂的為數不多的機會,劉春霖成為了無數人夢想的狀元,這跟他的努力是分不開的。

科舉考試的難度之大、條件之艱苦,只有經過數十載寒窗苦讀,一心想要出人頭地的人,才能夠有所發揮。

劉春霖在這樣的考試當中發揮了自己的全部實力,還將整個卷面完成得如同印刷體一般。所以當時的閱卷老師對劉春霖的字體頗為讚賞,後來廣為流傳。

人們看到他科舉考試的字跡真的和印刷體一樣,甚至讓當時的書法家都甘拜下風。

劉春霖的確寫得一手好小楷,並且字如其人,水平相當高,一時間在「大楷學顏,小楷學劉」的說法傳遍了書法界,這「劉」顯然就是狀元劉春霖了。

畢竟劉春霖的書法,經過了歲月的雕琢,他的人生也經歷了很多的艱難和困苦,正在這樣的磨練下,他才能夠養成一身傲骨,練就了別有風度的書法。

此後,劉春霖出版了很多小楷的字帖,他的名字也被載入了《中國書法大辭典》中,除此之外,劉春霖的書法和字畫也為中華文化傳播做了很大貢獻。

不幸的是,劉春霖患有嚴重的心臟病,1944年心臟病突發離開了人世。

劉春霖雖然離開了這個世界,但是他的書法作品永遠地留了下來。人們會永遠銘記這位愛國愛家,有追求有信仰的最後一位狀元,也會欣賞他那自成一派的小楷書法

時至今日仍很多人熱衷於收藏他的字畫,從中能看出他的文人風骨,看到他面對侵略者時不畏懼,即使被抄家也絕不當賣國賊的勇氣。

現在人們也很注重自己的筆跡,並且願意購買字帖,練習書法。練習書法不僅能夠更加了解中國文化,也能鍛鍊一個人的心境

所以很多外國人都非常欣賞中國書法,他們看到了中國書法的韻味和獨特,並且願意花高價錢進行收藏購買。

劉春霖不貪圖高官厚祿、不追求達官顯貴,他原本希望為國效力,但沒想到生不逢時,最好在家中只能靠字畫為生,但這並不影響他成為書法家,也並不影響他實業救國。

他是中國科舉制度的最後一位狀元,是筆跡如同印刷體的書法家,他的書法值得稱頌,但是他的精神更加令人敬佩,值得每個人去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