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李惠鈺
隨著電子煙的危害日益凸顯,美國多地陸續頒布電子煙禁令。當地時間9月20日,美國連鎖超市品牌沃爾瑪宣布將停售電子煙,這一規定適用於美國境內的所有沃爾瑪門店。
不只在美國,印度政府也宣布將頒布全面禁止電子煙的法令。法令生效後,印度的電子煙生產、進出口、銷售和廣告等一切行為,都屬於違法行為。
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電子煙帶來的危害不比捲菸小。美聯社9月19日援引美國疾病和預防中心數據報道,美國超過500人確認或疑似因使用電子煙而患呼吸系統疾病,迄今已有8人死於與電子煙相關的肺部疾病。
更須引起重視的是,原是戒煙替代品的電子煙,卻誘導年輕人成為煙民,甚至增加了青少年吸煙的機率,其危害不容小覷。
危害不比捲菸小
電子煙又稱為電子尼古丁傳送系統,其原理是通過加熱一種溶液傳送起霧供使用者吸用。這種溶液的主要成分是尼古丁、丙二醇、甘油和添加劑。
與香煙不同的是,電子煙中除尼古丁外,不含焦油、一氧化碳等其他有害物質。相比之下,電子煙貌似是一種比傳統捲菸危害更小的產品。
於是,電子煙廠家便紛紛打著「健康」「有助戒煙」的噱頭大肆宣傳。在中國,隨便打開某個電商網站搜索「電子煙」,彈出的琳琅滿目的產品足足有上百頁。
「電子煙就是捲菸的一種替代品,商家說它可以幫助吸煙者戒煙,但到目前為止並沒有足夠的證據證明這一點。」新探健康研究發展中心副主任、控煙專家吳宜群在接受《中國科學報》採訪時說,「反倒是有些人吸用電子煙成癮之後,又重新拾起了捲菸。」
實際上,尼古丁是成癮性強的主要原因,而電子煙中尼古丁的含量非常大。吳宜群表示,尼古丁本身就是一種劇毒化合物,電子煙加熱溶液產生的二手氣溶膠被發現含有甲醛、乙醛等致癌物,再加上氣溶膠本身就是一種超細顆粒物,這些都會對呼吸系統產生強烈刺激。
不僅如此,電子煙中加入的各式各樣的香料,本身也是致癌物質。在吳宜群看來,電子煙的危害不比捲菸小,存在極大的健康風險。
世界衛生組織駐華代表處無煙草行動技術官員孫佳妮也認為電子煙並不安全。研究顯示,相比捲菸,電子煙新增了乙二醛等有毒物質,一些金屬物質的濃度甚至比傳統捲菸產生的煙霧濃度還要高。
2018年8月,中國煙草總公司鄭州煙草研究院煙草行業化學重點實驗室發布了國內首份電子煙中化學成分風險研究進展報告。報告稱,煙鹼(尼古丁)含量標誌不準確;液體和煙霧(氣溶膠)中含有醛酮類化合物(甲醛、乙二醛、丙烯醛等),揮發性化合物(丙二醇、丙三醇等),煙草特有亞硝胺、多環芳烴、金屬元素等。
紐約大學醫學院也曾做過一項研究,將老鼠暴露在電子煙煙霧中12周後發現,煙霧已經在動物的肺、膀胱和心臟中造成DNA損傷,並抑制肺蛋白和重要的DNA修復功能。電子煙的危害可見一斑。
警惕毒害青少年人群
當地時間9月19日,根據美國衛生官員的通報,美國由吸電子煙引發的確認和疑似的肺病病例,已從一周前的380例升至530例。在這些病例中,四分之三是男性,三分之二患者年齡在18歲至34歲之間。
全美廣播公司的報道顯示,包括明尼蘇達州、威斯康星州和伊利諾州在內總計22人因吸電子煙而住院。伊利諾州公共衛生部門的一份聲明稱,這些病人的病歷顯示他們出現了咳嗽、呼吸短促和疲勞的症狀,有時還會出現嘔吐和腹瀉。
美國伊利諾州公共衛生部門的負責人恩戈齊·埃齊克博士在聲明中稱:「電子煙對人類健康的短期和長期影響仍在研究中,但最近的住院治療表明,電子煙有可能很快就會對健康造成影響。」
除了美國,加拿大也出現首個與電子煙相關的病例。當地時間9月18日,加拿大安大略省一名中學生被查出患有嚴重的呼吸系統疾病。此前,這名學生每天都吸電子煙。
可以說,青少年正在成為全球電子煙的重要使用群體,電子煙打著「健康、安全、危害小」的旗號,逐步成為侵蝕年輕人的「新毒品」。
電子煙尼古丁成分損害大腦幹細胞
美國加州大學河濱分校的研究團隊最近發現,電子煙會對青少年和孕婦產生影響,導致他們大腦中的重要細胞——神經幹細胞產生應激反應(或壓力反應)。相關研究已發表於細胞出版社的開放獲取期刊iScience上。
幹細胞貫穿於人類整個生命周期,它們會演變為具有特殊功能的各種人體細胞,如腦細胞、血細胞等。而幹細胞對壓力的敏感性遠遠超過它們所變成的特殊細胞,因此它也為研究香煙煙霧等有毒物質對人體的影響提供了一個模型。
該論文第一作者、生物工程學博士阿黛娜·扎赫迪稱:「電子煙即使是短期的接觸也會對細胞造成壓力,長期使用還可能導致細胞死亡或病變。」(邱成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