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樞密院十號】;
中國空軍5日在新聞發布會上介紹慶祝空軍成立75周年以及參加第十五屆中國航展有關信息時,中國空軍裝備部牛文博上校表示,在本屆航展期間,中型隱形多用途戰鬥機殲-35A也將有機會與大家見面。
隨之一同公布的,還有殲-35A的正式「官方照」。
這個消息不但證明了中國空軍已經同時裝備殲-20和殲-35A兩種隱形戰鬥機,成為全球唯二的列裝兩種隱形戰鬥機的國家(美國是F-22和F-35),同時中國還成為全球唯一在同時批量生產兩種隱形戰鬥機的國家(美國的F-22早已經停產)。
殲-20屬於重型隱形戰鬥機,強調製空作戰,與美國空軍的F-22類似。相比之下,殲-35A體型更小,在設計時就更強調多用途作戰,突出對海對地的攻擊能力。有軍事專家認為,未來殲-35A與殲-20將聯合作戰,尤其是殲-35A屬於中型隱身戰機,裝備單價相對較低,理論上批量生產的速度更快,可以讓中國空軍的隱形戰鬥機規模在相對更短的時間內趕上潛在對手。
負責研發殲-35A的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在微信公眾號進一步介紹了該機型的性能:
殲-35A 採用總體/氣動/隱身一體化設計的單座、雙發、翼身融合、雙後掠外傾垂尾、全動平尾的正常式布局,是隱身與反隱身作戰體系的規模組成力量,以制空作戰為主,兼顧對面作戰。主要遂行奪取並保持制空權任務,打擊敵方三/四代戰鬥機、地面/海上防空力量,攔截敵方戰鬥機、轟炸機、巡航飛彈等空中目標。
中國航空工業集團瀋陽所首席專家兼科技委主任王永慶表示,「殲-35A是一型多用途的戰鬥機,也就是對空、對地、對海都可以。作為我國新一代隱身戰鬥機,殲-35A的』新』主要體現在隱身化、信息化、網絡化、智能化。」
關於「殲-35A的顯著優勢」,王永慶概括為「先敵發現、先敵殺傷、搶占先機」。據其介紹,在對抗上一代飛機時,殲-35A可以保持在敵方有效感知範圍外,實現戰場態勢的單向透明,具有壓倒性優勢,顛覆傳統空戰樣式;在對抗同代飛機時,可憑藉單機的強殺傷力與生存力以及編隊協同作戰的先進手段,獲得準確的態勢信息,實現對敵殺傷鏈的快速、穩定閉環,從而搶占先機。
讓老司機更激動的是,王永慶在接受採訪時還透露,殲-35是一個系列,「一機多型,海空孿生」,很多技術的復用大大提高了關鍵技術的成熟度。技術成熟度高、系統成熟度高,裝備的可靠性也會大幅提高。「今天,我們看見了殲-35A,說明我們還在有序推進中。」他還表示,對於殲-35,用戶提出了更高的隱身指標。為了實現這樣的隱身指標,我們採取了很多新的技術措施和新的體系。很多領域都有長足的進步和新的創新成就。我們是利用現有突破的最新技術,完成了殲-35A的研製。
王永慶的這番表態,不但解答了外界關於F-35A為什麼剛公布就帶有尾號A的原因——因為殲-35從設計之初就存在並列的型號,而且也從側面證實了外界長期以來的猜測——殲-35還有海軍型。此前西方媒體報道稱,殲-35的艦載型號是為彈射型航母而準備的,它強化了前起落架,具備更大的機翼面積以適應海上降落的特殊要求。此前艦載版殲-35的全尺寸模型已經出現在中國航母遼寧艦和福建艦的飛行甲板上,也暗示中國海軍將在不久的將來迎來隱形艦載戰鬥機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