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興侗寨位於貴州黔東南黎平縣,在它的身上有諸多標籤,例如:春晚分會場、中國最美六大鄉村古鎮、中國最大侗鄉村寨、中國最著名鼓樓群等等。
在漢族距離過年還有1個多月時間的時候,肇興侗寨的年已經轟轟烈烈地開始了。
當我們開車自駕來到肇興侗寨過年的時候,他們正在寨口熱熱鬧鬧地舉辦蘆笙比賽,此起彼伏的蘆笙響徹整個山谷------肇興侗寨四面環山,一條小溪正歡快地穿寨而過。
肇興侗寨的人基本都姓陸。與其他村寨不同的是:他們分內姓和外姓。
外姓是身份證上的名字,也就是陸姓。
傳說肇興侗寨的祖先在遷徙的過程中,並非單一姓氏,他們最終遇到了一位陸姓人的接納,為了感激這位陸姓人,他們將名字改為陸姓,並且安營紮寨,耕田織布,繁衍生息,最終形成1000多戶6000多人的大寨。
雖然他們都姓陸,但相當多的人並無血緣關係。
據說全國共有600多座鼓樓,黎平縣內有300多座,肇興侗寨占據其中5座鼓樓,以「仁團、義團、禮團、智團、信團」分別命名,侗族無鼓樓不成寨,這5座鼓樓將肇興侗寨分為五個相互聯繫又相互獨立的團體,可以將它們理解為五大家族,這每一個家族可能由不同的姓氏組成,例如:萬、馬、白等姓氏。這些個姓氏便是他們的「內姓」。
蘆笙比賽結束的時候,壯觀的比賽隊伍拿著他們的獎狀陸陸續續回寨了,經過鼓樓的時候,他們停下來,拿起那長長短短的蘆笙再次吹奏起來,即是歡迎遊客又有向各團報喜、打招呼的意思。
5座鼓樓很快便熱鬧了起來,鼓樓下的火塘燒得很旺,人們圍坐在一起烤火、聊天,這些人有遊客也有本團的人,其和諧程度讓人根本分不清他們的身份。
鼓樓,在古代的時候,顧名思議是鳴鼓傳遞信息的地方,但現在有了更為方便的廣播,鼓便退了休,很少能在鼓樓再看到鼓的影子。鼓樓現在最主要的作用是:休閒、開會和接待遠方而來的遊客。
這5座鼓樓建造的層數各不相同,像仁團有7重檐,義團有11重,禮團有13重,智團有9重,信團也有11重。此刻,你可能會注意到,這些鼓樓的層數均為奇數,其實這並不奇怪,因為「奇」與「吉」音同,用奇數重檐代表吉祥的意思。
聽說,肇興侗寨的鼓樓從某些角度看很像一條船,像他們的風雨橋一樣,其選址並非隨意,而是多選擇風水寶地擇地而建。
聽本地人說,多在風雨橋和鼓樓停留,可能會走好運哦。
肇興侗寨建有5座風雨橋,是遮風擋雨和男女青年談情說愛的場地,被他們稱之為「花橋」。肇興侗寨的男女結婚時,男方家一分錢都不用出,女方的陪嫁最高時甚至能達到50多萬,娶一個老婆相當於捧回一隻「金元寶」,男方家可謂賺大了。
我是第一次在侗寨看到他們還有戲樓的,這顛覆了我對侗寨以往的刻板印象。肇興侗寨甚至建有5座戲樓,每到晚上時分,戲樓上的好戲便會上演,台前的看客常常人山人海。
每晚8點至9點,還能在表演場看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侗族大歌演出。
現在,各團正拿著他們參加蘆笙比賽的榮譽到鄰團作客了,鼓樓比往常更加熱鬧了起來。
雖然平日裡家家戶戶基本由女人掌勺,但現在,女人們正坐在鼓樓下的火塘前烤著火聊著家常,男人們則圍在一起手下忙著不停。菜板上的跺刀聲此起彼伏,那是男人們在準備長桌宴的食材。
鍋灶下的火也燒得很旺,呲呲啦啦的響聲,那是油與菜的火花碰撞------晚上,大家會聚集在一起吃飯、喝酒,招待鄰團的客人,一起為他們獲得的榮耀慶祝。
假如你是一位遊客,在人數少的情況下,甚至可以免費加入他們的長桌宴哦。肇興侗寨對待遊客的方式始終熱情有加,純樸的侗寨人始終當你是自家人。
12月15日至12月17日,為期3天的肇興侗寨新年大戲即將傾情上演......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b8SeZXYBetPpsA5Ia63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