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奉節:土家兒女「四訪」情

2019-07-24     中國縣域經濟報

重慶奉節縣太和土家族鄉地處渝鄂門戶,東毗天坑地縫,南鄰湖北恩施大峽谷,境內人口14680人,其中土家族占30%。2019年5月中旬以來,太和土家族鄉黨委政府從實際出發,掀起「四訪」工作新高潮。

鄉黨委書記毛榮浩在走訪過程中發現,不論是幹部、教師,還是醫生、農技員都會遇到村民提出超自己「行業」外問題。為此,他提出幹部要成為「多面手」、教師成為「心理師」、醫生成為「守護神」、農技成為「田保姆」。因幹部走訪不僅僅局限問長問短講政策,而是立說立行破難題,並盡最大努力「抱團合作」,走深走實「四訪」工作,持續用力,久久為功,以服務群眾、解決問題為目標,做好一件件小事,贏得百姓千遍頌。

走訪使幹部成為「多面手」

今年年初,正值寒冬臘月,高橋村駐村領導李平接到1社村民劉善一的電話,詢問為何沒來水?原來管水員近日受傷住院,無人管護,影響到30餘戶村民。於是立即帶領駐村工作隊和村支兩委順著管道查找原因,結果發現是一段管道破損。他立即扛起水管走向田間,打著電筒維修水管,經過不懈努力,新水管終於安裝到位,但也癱坐在地。

冉鈺入戶走訪 圖:太和土家族鄉提供

高橋村駐村工作隊隊長冉鈺剛上任時給自己定下一個「目標」:一個月熟悉村情,兩個月熟練掌握扶貧政策,三個月走完貧困戶,半年遍訪所有農戶,讓自己成為農村工作行家裡手。同時,冉鈺自學水利知識,帶領駐村工作隊多次到現場勘察,成功發現水源,建起一口800立方水池,解決了高橋村民的缺水「心病」。

家訪使教師成為「心理師」

太和小學和金子小學家訪工作實行網格化管理,校長為第一責任人,學籍管理員為具體負責人,班主任和科任老師一起家訪。

金子小學4年級語文教師陳曉輝在家訪日記中寫道:本以為現在的孩子都應該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但當我們一行走入石盤村3組向修枰、向美群兩兄妹家後,結果發現兄妹倆每天都要步行1個小時,然後再坐上一位同學的父親的車子到學校。

2017年秋季學期,向修枰母親去世,讓他沉默寡言,學習成績下滑。陳曉輝老師經常給於其心理疏導和關愛。2019年3月28日,在家訪向修枰、向美群兩兄妹路上,陳曉輝老師笑問:「是不是不想我們去你們家?」向修枰一本正經地回答:「是哈,我們家很遠,不想讓老師受累!」 陳老師心中頓時湧起一股暖流,疼惜地摸了摸他的頭。

當陳曉輝氣喘吁吁時,可兄妹倆一點也不累。向修枰一直走在最前面,不時停下來等候。「還在田坎上,就看見他父親連忙放下鋤頭來迎接我們!」陳曉輝回憶,我們談到了向修枰在學校發生的可喜變化,他父親欣慰的笑了,走時硬是將我們送出去多遠。

吳聯燕在學生陳明超家 圖:太和土家族鄉提供

6月12日,太和小學6年級老師吳聯燕與同事陳榜才、金燕、譚丙林一起踏上家訪最遠地方——尖山村。來到學生陳明超家門口,在屋旁幹活的父母瞧見教師們到來,趕緊丟下鋤頭跑回來。

陳明超是本學期從高橋村小轉入中心校,剛開始環境不適,沉默不語,情緒低落。在老師們耐心教導下,這個孩子慢慢變得活潑開朗起來,成績也有所進步。聽見老師說孩子在前進,父母親笑得很歡快。

走完幾戶,天色漸漸暗淡下來,老師們穿梭在山間,回到學校已經是晚十點半,吳聯燕記錄好這一天家訪工作後入睡。

巡訪使醫生成為「守護神」

太和土家族鄉衛生院不斷完善縣、鄉、村三級醫師巡訪體系,15名鄉衛生院醫生、護士、公衛醫師、11名村醫、14名醫聯體內上級醫院醫師,共同組建8支家庭醫生巡訪服務團隊,團結協作,緊密配合。

太和土家族鄉衛生院分院設置在金子村,因此這個村未配置專職村醫開展公共衛生服務。從2016年起,鄉衛生院聘用良家村村醫張昌斌開展金子村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工作。當初,不少村民不認識、不熟悉張昌斌,唯恐他是「江湖游醫」,甚至不讓他進門,數百名高血壓、糖尿病患者的季度免費入戶隨訪服務、孕產婦新生兒產後訪視服務開展相當艱難。發現問題後,村支兩委在村民大會上讓張昌斌「露臉」,以及自己紮實服務,很快熟悉全村老少各類重點人群。

2018年10月,鄉衛生院對金子村公共衛生服務進行績效考核,當抽查糖尿病患者易恪聰電話時,工作人員誤將其信息錄入高血壓患者,他理所當然地否認自己有糖尿病史。

張昌斌心中自責:「難道服務沒到位?」。再次隨訪易恪恩時,無意提起上次「電話事件」,他們才意識到誤會。易恪恩覺得張昌斌受到「冤枉」,第二天一大早,專門包車到鄉衛生院找到分管公衛副院長,詳細述說前因後果,要求給張醫生「平反」。

太和土家族鄉家庭醫生服務團隊成員每天上午在醫院處理完門診和住院病人後,中午便攜帶著聽診器、血壓計、血糖測量儀等醫療設備出發,巡訪工作始終堅持家家到戶戶落。

6月21日下午,太平村家庭醫生團隊前往幾家居住比較偏遠的老人戶巡訪,在回來路上突降暴雨,救護車滑到路坎邊爆胎,醫生們冒雨修車1小時依然無法前行,老人們聞訊趕來幫忙,終於將救護車推上水泥路。

當3位家庭醫生表示萬分感謝時,貧困戶唐長富說:「你們是在為我們服務,如果不把車推起來,我們心中不安吶!」村民唐長久攤開雙手後又揮揮右手:「時代變囉!以前是我們接醫生到家看病,如今是醫生服務送上門。」

隨訪使農技成為「田保姆」

今年6月初,重慶市煙草公司奉節分公司要求農技員隨訪落實包片包村相關要求,各站點和技術員對兩煙開展技術指導,每個技術環節不少於1次,做到有培訓、有指導、有回訪……

龍國安手把手教技術 圖:太和土家族鄉提供

去年10月,重慶市煙草公司奉節分公司煙葉科副科長龍國安接任駐村工作隊隊長,成為太和社區農技隨訪第一責任人。通過走訪,龍國安了解到貧困戶李美容通過種煙逐步富裕起來,他捉摸著「抱團」發展煙葉產業新思路。李美容欣然答應擔任「抱團」組負責人,帶動無產業支撐的貧困戶冉龍梅、張家雙、張傳付種種煙葉。

起初,張家雙明顯猶豫:「我從來都沒有種過煙葉,一無技術,二無經驗,怕種不好得不償失。」龍國安嘴皮子磨破,說動他簽下合同。

為了讓「抱團」示範成功,龍國安當起「煙保姆」,隔三岔五守在田間,從大田整理、起壟覆膜、田間管理、防蟲治病、適時採收、科學烘烤等生產環節進行跟蹤指導,確保降本增效。目前,120畝煙葉長勢良好,今年預計可創產值48萬元,戶均增收6萬元。

7月2日,吐祥煙葉工作站站長周禮平在太和社區召開有86戶煙農參加的煙葉田管培訓會議:「當前結膜有利於根系獲得充足水分,便於操作。打掉不適宜底葉,保障有用葉片獲得充足營養。培土在1-2公分之間,促使根系發達,煙株充分獲得土壤營養……」。

技術人員現場示範,煙農張家勝實際操作後由衷地說:「前些年,種植煙葉怕操作工序繁瑣,沒接觸過地膜,也沒培過土,煙葉產量和質量不夠理想。今天培訓很有用,我回去後一定要按照技術人員所講去弄,完成當前煙葉大田管理工作。」。

目前,太和土家族鄉168名鄉村幹部走訪群眾3266戶8788人,排查問題全部解決,為群眾代辦各種手續116件;召開技術培訓會18場次,參訓人員1360人次;教師家訪566人次;醫生巡防1580人次,簽約患者巡防268戶。(通訊員 劉聖宇 )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b87WLWwB8g2yegNDC4j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