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多學科診療有了「標準規範」——《乳腺癌多學科診療標準與規範(2023年版)》發布

2023-12-21   健康報

原標題:乳腺癌多學科診療有了「標準規範」——《乳腺癌多學科診療標準與規範(2023年版)》發布

近日,由上海市抗癌協會、上海市防癌抗癌事業發展基金會共同主辦,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承辦的第十五屆上海乳房重建論壇暨乳腺專科建設新生態發布會在上海市召開。會上,《乳腺癌多學科診療標準與規範(2023年版)》正式發布,旨在提高以患者為中心的全病程管理能力,促進乳腺癌綜合診療水平提升,造福乳腺癌患者。

乳腺癌是我國女性發病率最高的惡性腫瘤。隨著大眾對疾病認知的提升和患者對生活質量要求的提高,如何確定最符合患者病情的手術方式、如何為腫瘤復發轉移的患者制訂最優治療策略、如何提升患者的依從性並實現定期隨訪,都成為臨床診療亟待解決的問題。對此,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副院長吳炅坦言,這些規範化診療的管理無法由單一科室完成,需要統籌不同科室資源,為患者制訂個性化的全程管理方案。

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副院長 吳炅

運用多學科團隊診療(MDT)模式治療乳腺癌,能夠提高早期乳腺癌的檢出率,並實現全病程管理,從診斷、治療到隨訪,達到提高患者生存率與生活質量的雙重目標。然而,目前乳腺癌MDT的團隊建設和執行實施缺乏統一的標準及指導建議,給該模式的推廣應用帶來一定的困難。

為此,由健康報社主辦、中國抗癌協會乳腺癌專業委員會發起的「賦能專科建設——共創健康中國多學科規範化診療標準與規範」項目,在具有腫瘤診療相關專科的綜合醫院和腫瘤專科醫院組織多學科專家,制定了《乳腺癌多學科診療標準與規範(2023年版)》。

據介紹,該《標準與規範》的主要內容包括:乳腺癌MDT組織建設及運營機制的基本要求、初診(早期)和複診(復發轉移性/初診晚期)乳腺癌患者MDT標準與規範、以患者為中心的MDT規範化標準診療流程、乳腺癌MDT高質量發展的其他要求及建議,旨在以患者為中心提供一站式醫療服務,規範乳腺癌的慢病化與規範化全程管理,同時評選優秀及標杆醫院,發揮模範作用,促進乳腺癌綜合診療水平提升,提高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質量。

根據《標準與規範》要求,除規範化診療外,尤其強調要加強MDT模式下的團隊建設和管理,也明確了參加乳腺癌MDT的醫院需要達到相應的基本要求。「針對乳腺癌制定MDT標準與規範,有助於提升診療規範化水平。」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普外科任國勝表示,希望通過標準和規範的落地實施,鼓勵更多具備乳腺癌綜合診療能力的醫院,提升其在乳腺癌MDT方面的管理能力和規範化水平,為患者提供個性化的優質服務,改善患者預後,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天津醫科大學腫瘤醫院乳腺腫瘤三科主任張瑾表示,此次《標準與規範》的發布對於乳腺外科醫生提出了更大的挑戰,這需要他們全方位提高對於疾病的認知,在工作中投入更大激情,以更好地提升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率及早期乳腺癌患者的治癒率。

「《標準與規範》的發布,將為乳腺癌MDT工作的開展帶來明確的示範和指引。」湖北省腫瘤醫院副院長吳新紅認為,在MDT實施過程中,還要重視醫療資源的合理分配和優化利用,推進信息平台建設,推動區域醫聯體同質化發展,惠及更多患者。

值得一提的是,該《標準與規範》特別指出,未來的MDT模式將更注重患者的就醫感受。山東省腫瘤醫院大外科主任、乳腺病中心主任王永勝認為,在乳腺專科建設新背景下,未來的診療模式將以患者為中心,通過有效的輔助治療手段,在提高治療效果的同時,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院乳腺癌單病種首席專家王樹森也提到,在乳腺癌專科建設的帶領下,醫療機構應當更多關注醫療服務細節,提升患者就醫體驗。

對於未來乳腺癌的治療模式,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乳腺外科主任金鋒認為,乳腺癌創新藥物——皮下製劑的誕生,有望把過去複雜的治療方式轉變為簡潔的門診化、社區化甚至家庭化的治療方式,期待這種治療模式可以覆蓋其他更多癌種,讓更多患者受益。

「日間病房和皮下製劑的出現,可為患者提供更便捷的診療途徑。」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乳腺外科主任陳益定表示,皮下製劑的應用結合日間診療模式,或可有效減少患者住院時間、減輕患者經濟負擔,推動醫療衛生服務提質增效。

乳腺專科建設新生態發布會現場

文:董悅青

編輯:謝文博

審核:孫夢

喜歡就告訴我們您「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