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小男孩,自己還發燒呢,卻要站起來給別人讓座。關鍵是,孩子是迫不得已,不讓不行。」這樣的事情發生在誰家孩子身上,誰都會覺得很過分,不想忍受。
一位寶媽在後台跟我分享了一個故事:她家孩子有一次發燒了,她想帶孩子去醫院。但是,沒有幾個司機願意往那邊走的。所以,就不得不跟孩子坐公交車去醫院了。當時趕上上班高峰期,公交車上人很多。寶媽跟小男孩上車時又恰巧是上班尖峰時段,所以座位都滿了。
沒幾分鐘,有零星的幾個人下車了。這時候,媽媽就叫兒子:「來,快坐這裡。」兒子應聲,就坐了下來。但與此同時,一位才上車的老大爺,也看到了那個座位。老大爺腳遲了一步,嘴卻沒遲。
小男孩才坐穩,屁股都沒坐熱,老大爺就開罵了:「真是沒教養!你這個孩子,你家長是怎麼教育的呢?你咋不知道給老人讓座呢!」
老大爺這話太難聽了,寶媽就在旁邊站著,肯定不願意。況且,自家孩子生病,寶媽本就心急,氣不順。這還來了個老大爺鬧場,寶媽當時就急眼了:「少在那倚老賣老,我家孩子還病著呢,憑啥給你讓座啊?」
老大爺並沒有因為寶媽的這句話,就停止怒罵。而是繼續對寶媽進行人身攻擊:「你看你長得像個潑婦樣,難怪會養出這麼沒教養的孩子,都不知道給老人讓個座。」
小男孩不想媽媽挨罵,就噘著嘴,起身讓座了。老大爺坐下了,嘴巴也終於消停了。不過此時,寶媽的反擊才真正開始:「大爺,你坐那心能安嗎?你也有子女,你不昧良心嗎?我家孩子發燒,你逼著讓座,你讓全車人評評理,你做的是人事嗎?」
車上人多,說什麼的都有,老大爺這回也挨不住了,羞紅了臉,沒坐兩站就下公交車了。車上人都覺得,寶媽的反擊很解氣。
同樣是給老人讓座,孩子的心情不一樣
有時候,孩子被罵一次,就會記住一輩子。甚至,還可能改變對待某些人事的看法。就像這個小男孩一樣,自己明明生病了,卻被迫給老人讓座。不想讓座,還挨了一頓罵。孩子就很容易誤以為,所有老人都那麼討厭,老年人都會倚老賣老。
孩子被迫讓座,心情不暢,也影響了當天的就醫感受。別看這是一件小事,但這都是負向的影響,對孩子一點好處都沒有。當然,這事該責怪的人,還是那位老年人。
老年人素質不同,差距太大
生活里,有這種倚老賣老的老年人,但也有很多正能量的老年人。那些素養高的老年人,會故意躲開早晚高峰期,還會在上車後主動找個角落站著,把座位讓給上下班的年輕人。
甚至,有些孩子給老年人主動讓座,人家都告訴孩子:「謝謝,奶奶站一會就到地方了,你保存體力,好好學習吧!」
同樣是老人,素質確實不一樣,差距不是一般的大。面對有素質的老人,孩子當然喜笑顏開,心情好。但面對逼迫讓座,素質差的老年人,孩子又該怎麼辦呢?
面對沒素質的老年人,家長可以教孩子這麼辦
1直接告訴老人,自己不舒服
家長可以告訴孩子,面對這種倚老賣老的人,可以特事特辦。比如,直接告訴對方,自己不舒服,身體不適,不能給您讓座,很抱歉。這樣回話,既不失禮節,也不失原則,很得體。
2 明確告知老人,自己還有幾站才下車
如果老人強烈要求,自己想坐一會。那麼,孩子要是身體狀況可以,老人又年紀長,也的確有可能存在身體不適的特殊情況。所以,這時候,可以讓孩子先詢問清楚。
比如,可以這樣問:「奶奶,您是不是身體不舒服?我這還有8站地才到家,如果您確定身體不適,我可以讓座給您坐。或者,等我下車以後,您再坐?」
把選擇和回答權,交給老年人,聽對方怎麼回應。孩子再分情況應對,讓座或不讓做。
3 跟老人展示,自己已購票,有乘坐權
倘若出門不利,遇到了那種胡攪蠻纏的老年人,家長也要讓孩子學會硬氣一些。可以直接告訴老人,自己購票了。重點強調一下,自己是付費乘客,有權利坐在小孩子的座位上。有的老人欺軟怕硬,見到小孩子懂得為自己的權利爭取,老人也就不說什麼了。
總之,這個社會需要正能量,家長要教育孩子分別對待、不同素質的老人。
互動話題:您家孩子有沒有遇到過那種,坐車時倚老賣老的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