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新疆」英文是Xinjiang,「西藏」英文卻是 Tibet?

2020-07-17     貴陽iShow國際英語

原標題:為什麼「新疆」英文是Xinjiang,「西藏」英文卻是 Tibet?

來自公眾號「侃英語」原創內容

新疆和西藏是我國的兩個少數民族自治區(autonomous region)。

但在英文中,新疆直接用的是拼音 Xinjiang,而西藏用的並不是 Xizang,而是Tibet,下面是維基百科收錄的詞條:

今天就帶大家來探究一下其背後的故事。

首先來看「新疆」。

清朝之前,人們管那片地方叫「西域」。

公元前60年,西漢中央政權設立西域都護府,新疆正式成為中國領土的一部分,也是清朝確立的最後一塊統治地區。

乾隆皇帝將之定名為新疆,意為「新辟疆土」。

清·乾隆帝

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設省,1949年新疆和平解放,到了1955年10月1日成立新疆自治區。

所以「新疆」二字本身就來自於漢語,在英文中也只能用拼音 Xinjiang 來表示。

不過居住在新疆的維吾爾族的「維吾爾」並不是漢語本土詞,是民族自稱,寫成英語是:Uyghur(發音:/ˈwiːɡə/)。

「維吾爾」曾經有很多音譯,比如:韋紇、回紇、畏兀兒、回鶻等。

1934年當時的中華民國新疆省政府發布政府令,決定統一使用「維吾爾」作為漢文規範稱謂,寓意為「維護你我團結」,這個名稱一直沿用至今。

所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正式英文翻譯為:

the Xinjiang Uyghur Autonomous Region

再來看西藏。

還記得歷史課本里,唐朝時期西藏的叫法嗎?

那時候西藏被稱為「吐蕃」,是來自於當地語言「bod」的音譯,表示「heights」(高地)。

描述唐太宗接見吐蕃使者的名畫《步輦圖》

據說元代阿拉伯人來到中國聽到這個說法,把它記作「Tubbat」(土伯特)傳入西方,西方人據此發明出 Tibet 一詞。

而「西藏」一詞是清朝時期漢人對該地區的稱呼,這一說法被中華民國以及後來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一直持續至今。

最後總結一下:

西方人在接受一個外來詞的時候,比較注重接觸時間的先後順序。

在「新疆」這個詞出現之前,那塊地方沒有傳統的統一叫法,有了「新疆」這樣的統一名稱後,英文自然跟著它的拼音走。

布達拉宮(the Potala Palace)

而「西藏」這個叫法出現之前,早已經存在傳統叫法:Tibet,西方人就先入為主了。

其實「西藏」的英文也可以用拼音 Xizang,但在國際上不如Tibet 有名。你跟一老外提起「Xizang」他們可能不知道,但你一說 Tibet 他們馬上就知道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b3SyWnMBd4Bm1__Yi3C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