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商銀行依託阿里業績快速發展,資產質量存隱憂,去年逾期暴增146%

2023-07-27     全球財說

原標題:網商銀行依託阿里業績快速發展,資產質量存隱憂,去年逾期暴增146%

作者:王莉

出品:全球財說

民營銀行最大難題之一就是如何實現市場認可度,自2015年第一批民營銀行獲批開業以來,至今多數民營銀行品牌度仍未建立,只有寥寥幾家依託股東優勢建立了一定的品牌知名度,比如微眾銀行、網商銀行等。

在19家民營銀行中,無論是資產規模還是盈利情況,差距鴻溝極大。微眾銀行和網商銀行屬於第一梯隊,二者資產規模均在4千億以上,第二梯隊雖然資產規模上了千億,但也僅是上了1千億,兩個梯隊間差距就比較大,而資產規模最小的民營銀行則規模還不到200億。

差距懸殊的原因與股東、營運方向模式等有極大關係,民營銀行大致可以分為網際網路銀行和非網際網路銀行兩大類,網際網路銀行以微眾銀行、網商銀行、新網銀行等為代表,華瑞銀行、民商銀行、中關村銀行等則屬於非網際網路銀行。

從目前經營形勢來看,網際網路銀行當前發展勢頭要更好,不過網際網路銀行之間的業務模式也不盡相同,比如微眾銀行和網商銀行的客群定位、經營內容就截然不同。

本篇著重分析網商銀行經營情況,網商銀行發展迅速,業績表現良好,其服務定位迥異於傳統銀行,在服務小微企業方面藉助股東優勢另闢蹊徑,但其當前存在資本吃緊壓力和資產質量問題。

資本吃緊

網商銀行於2015年6月25日開業,是由螞蟻集團發起,銀保監會批准成立的中國首批民營銀行之一,有6家股東發起設立,分別為螞蟻集團、上海復星工業技術發展有限公司、萬向三農集團有限公司、寧波市金潤資產經營有限公司、杭州禾博士電子商務有限公司、金字火腿股份有限公司,初始註冊資本為40億元,2019年該行首次增資擴股,註冊資本增至65.714億元。

相較於股份制銀行、地方性銀行等民資入股,民營銀行股權結構方面有較大差異,監管層面放寬了民營銀行發起股東的持股比例,允許突破現有關於單一股東不得超過10%、關聯企業不得超過20%的上限,民營銀行單一股東持股比例上限可至30%。網商銀行的第一大股東持股就達到了比例上限,根據2022年報,螞蟻科技集團持股比例為30%。

《全球財說》注意到,2022年6月,網商銀行第二輪增資擴股方案已獲批,但目前為止尚未對外披露增資擴股的細節,根據2022年年報內容,在2022年該行應是未完成增資擴股工作。截至2022年末,該行股東僅寧波市金潤資產存在出質本行股權的情形,質押比例為40%。其餘股東無質押情況。

新一輪引戰將會形成怎樣的股東格局,目前無法知曉,但網商銀行資本已到必須補充的時刻,尤其是核心一級資本,截至2022年末,該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為8.47%,一級資本充足率為10.4%,資本充足率為11.5%,顯然核心一級資本已經吃緊。

第二輪增資擴股如果完成,該行資本吃緊問題將會得到緩解,不過已距離批覆過去一年,目前尚無該行第二輪增資擴股完成的公開消息。

事實上,該行核心一級資本吃緊已經持續有幾年了,2021和2020年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均為8.86%,水平都不高,也制約了業務規模的擴張。

《全球財說》注意到,網商銀行資本吃緊是從2020年開始,2019年由於剛完成增資擴股,資本充足,當年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為15.4%,但在2020年消耗極大,直接掉至8.86%。

這點在資產規模擴張速度方面也有體現,截至2022年末,網商銀行資產總額4410.89億元,比年初增長152.58億元,增幅僅為3.58%;2021年末,該行資產規模達4258.3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約37%,顯然該行2022年資產規模增速大幅降低。

儘管資產規模增長失速,貸款規模仍在較大幅度增長,2022年該行貸款餘額2281.93億元,比年初增加513.06億元,增幅29.01%。顯然,導致資產規模失速的主要是現金及存放中央銀行款項、存放同業款項、債權投資等下降,進一步顯示出該行資金緊張的格局。

注意到,該行債權投資品種2022年縮減,其中同業存單和信託計劃或已經清倉,顯示已無餘額,僅保留了政府債券,且政府債券餘額也有所下降。

業績上升空間大

儘管資產規模增速不高,但網商銀行業績增速還不錯。

2022年該行實現營業收入157億元,同比增長13%,全年實現凈利潤35億元,同比增加69%。近幾年來,傳統商業銀行的盈利能力指標總體上呈下降態勢,而網商銀行的盈利能力指標則呈上行態勢,2022年該行總資產收益率和凈資產收益率分別為0.82%和21.34%,同比分別增加0.25和5.83個百分點。這或也反映出這家銀行的活力且向上空間還很大。

根據該行介紹,普惠小微、產融小微和農村客戶是該行三個核心客群,《全球財說》認為該行對自己的客戶定位精準,在避開傳統銀行業務領域紅海之爭的同時,依託阿里巴巴集團和螞蟻集團龐大的電商平台資源和線下小微客戶資源,其定位的小微客戶群還是一片藍海,接下來的發展動能預計仍然強勁。

根據該行2022年報表述「新增貸款客戶中首次在商業銀行取得經營性貸款的客戶比例超80%」,顯示出該行在獲取客戶時未與傳統銀行進行爭搶,這部分客戶過去一直都屬於被拒在商業銀行門外的客戶。實際上該表述在2021年年報中也有類似表述。有這樣的客戶群當然與其股東背景密不可分。

比如該行提到「把握客戶成長規律,從銀稅數據中發掘優質客戶」,這就不是很多傳統商業銀行能夠做到的,2022年末,該行新增了大連、青海、吉林稅務局合作,全年累計聯合32家省級稅務局,並在新疆、浙江等地,聯合當地稅務局舉辦「銀稅互動」支持小微企業的宣傳活動。這種合作對地方稅收和銀行以及客戶無疑是三贏的局面,截至2022年末,網商銀行在銀稅互動與政府性擔保業務的覆蓋範圍僅次於國有大型銀行。而具備這種合作能力自然是與其股東分不開的。

現任網商銀行董事長在2019年剛剛升任該行行長時,曾提出:「3年內要讓全國的路邊攤都能貸到款。」金曉龍所說的「路邊攤兒」實際上是對網商銀行服務對象的形象描述。

網商銀行在2022年報中分析認為:農村經濟領域中專業的分工以及人口結構正在發生非常大的變化,專業化、集約化、規模化趨勢加速演進,未來縣域將成為承載城鄉中國最主要的載體。目前該行與全國超1200個涉農區域開展縣域數字普惠金融合作,占全國縣域總數近一半。

資產質量風險上行

依託股東優勢獲得高速發展,但股東也不是萬能的,除了資金緊缺,該行也面臨資產質量風險上行的壓力。

截至2022年末,網商銀行不良貸款率1.94%,比年初上升0.41%。撥備覆蓋率257.39%,較2021年末減少106.56個百分點。該行不良率水平在民營銀行中居首。

2022年在疫情影響衝擊下,網商銀行逾期貸款大增,2022年末逾期貸款達30.64億元,較上年末暴增146.1%。其中,各期限逾期均有增長,不過逾期90天以內的貸款增長最多,也可以理解為新增逾期增長最多。

年報顯示,2022年度共收到34897條客戶改進建議及投訴意見,辦結率100%。客戶的主要訴求集中在疫情影響下貸款逾期後的協商延期還款以及相應的息費減免等。

手續費及佣金收入也面臨下降局面。儘管2022年該行手續費及佣金凈收入增長,但手續費及佣金收入則是下降的,由於結算與清算手續費支出的減少帶動手續費及佣金支出下降幅度高於收入下降的幅度,才帶來手續費及佣金凈收入的增長。

目前網商銀行手續費及佣金收入構成內容沒有傳統銀行多,主要是代銷業務手續費、貸款及資金結算服務費、擔保承諾手續費三項收入構成,2022年這三項收入均同比下降。

敬告讀者:本文基於公開資料信息或受訪者提供的相關內容撰寫,全球財說及文章作者不保證相關信息資料的完整性和準確性。無論何種情況下,本文內容均不構成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抄襲!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b29665e56058ace601d1b2febe1605a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