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女蝸補天、精衛填海等神話傳說到蘇軾賞石、米芾拜石等文人佳話,中國的石文化可謂源遠流長、熠熠生輝。在10月18日於中國工藝美術館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館開幕的「國石風采 天工造物——第十七屆中國四大名石雕刻藝術展」上,觀眾便能欣賞到中國四大名石——福建壽山石、浙江青田石、浙江昌化石、內蒙古巴林石的精美雕刻藝術作品及麗質天成的奇特原石,見證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一代代石雕藝術家的匠心獨運。
展覽現場照。(主辦方供圖)
中國四大名石是大自然上千年造化的精靈,是大自然對人類的饋贈,是世間無與倫比的珍貴財富,經歷千百年的文化演繹,經過歷朝歷代文人墨客、富商貴胄的厚愛,已從高貴藝術步入大眾眼帘。壽山石顏色艷麗,尤以田黃最為珍貴,被譽為「石中之王」;昌化石則被奉為「石中皇后」,似牡丹般嬌艷華貴;而青田石則以其溫潤的青色和被文人推崇的適合走刀等特色尊享「石中君子」之美譽;巴林石則以其通透靈動,色彩斑斕而成為後起之秀。據中國工藝美術館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館黨委書記王晨陽介紹,中國四大名石雕刻藝術展最早於2005年舉辦,歷經近二十載春秋的洗禮與磨礪,現已成為中國石雕藝術領域展覽展示的標杆品牌,陸續在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等城市舉辦了一系列展覽活動。
展覽現場照。(主辦方供圖)
此次展覽匯聚了數十位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的精品佳作以及眾多中青年石雕創作者的優秀代表作。一件件石雕作品細膩精巧,雖為人作,卻宛如天成。流連其間觀眾不僅能欣賞到壽山石之華麗、昌化石之璀璨、青田石之溫潤和巴林石的通透,還能看到時尚與傳統的碰撞融合——石雕作品中不僅有傳統的神話、佛教題材,還有表現軍旅生活、都市風情等擁抱時代變遷的開放之作。
展品《騎象尊者》,石種:壽山月尾石,作者:謝麟麟。
展品《歡喜彌勒》,石種:昌化雞血石,作者:邵城鑫
此外,本次展覽還突破了傳統展覽空間與時間的限制,在展覽結束後還將特別推出「VR雲展廳」。藉助先進的虛擬現實技術,將整個展覽精彩內容全景式掃描、製作,帶給觀眾身臨其境、隨時隨地發生的藝術盛宴。展覽現場除了展出從四大名石產區分別精選的各50多件代表作品外,還邀請了大師名家在現場進行技藝展演,並設立了石雕產品和文創產品的銷售區。
展品《蘭有馨香》,石種:青田夾板凍,作者:雷俊。
展品《非洲情六連章》,石種:巴林彩石,作者:郭劍平。
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在當前全國深入學習和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的背景下,主辦方希望通過此次展覽進一步激發石雕藝術家的創作靈感,引領更多人去探尋中國四大名石背後的文化深意,感受天工造物所賦予的非凡韻味與生命力。
展品遠觀。
本次展覽由中國工藝美術館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館、中國工藝美術學會、福州市人民政府、臨安區人民政府、巴林右旗人民政府、青田縣人民政府主辦,福州市工業和信息化局、臨安區委宣傳部、巴林石礦業有限公司、青田縣石雕產業保護和發展中心承辦。展覽持續至10月27日。
作者:
文:駐京記者 彭丹 圖:除標註外均彭丹/攝 編輯:李揚 責任編輯:江勝信
轉載此文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