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搜狐地產&焦點財經
作者|陳盼盼
編輯|吳亞
如無意外,保利發展或將成為2023年百強房企銷售額榜單上的第一名。根據多家機構統計的數據,自2022年8月起保利已連續16個月銷售額居首位。
據中指研究院數據,最新的2023年前11月,保利實現全口徑銷售金額3995億元,超出第二名萬科565億元,超出第三名中海地產1100億元。
這將是保利時隔10年之後,銷售額首次回歸到行業前三的位置。早在2017年時,時任保利董事長的宋廣菊就曾提出要在二至三年內「重回行業前三」的口號。但直到這位「地產鐵娘子」退休,保利都未能如願。
2021年7月宋廣菊因年齡原因宣布正式辭任保利董事長,接班的劉平則為保利制定了更高的目標:進三爭一。就2023年前11月的銷售額表現來看,劉平的目標實現有望,但縱觀保利2023年以來的經營動作、財務數據,其仍需直面銷售轉淡、土地成本上升導致毛利率承壓、以及債務走高等現實挑戰。
在今年6月接受《中國企業家》專訪時劉平曾言,「2022年我們業績下降了15%。這也讓我進一步思考行業發展面臨的挑戰。我經常都在思考企業的危機問題,壓力很大。」
根據最新的財報數據,2023年1-9月,保利實現總營收1926億元、歸母凈利潤132.9億元,分別同比增長23.09%、1.33%;整體毛利率19.37%,系2003年以來的最低值。
銷售轉淡:11月單月降15.61%
樓市情緒趨弱,市場復甦動能不足,百強房企銷售端的表現普遍不佳。
中指研究院數據顯示,2023年11月,全國百強房企銷售額同比下降29.2%,環比下降0.6%;2023年1-11月,百強房企銷售總額為57379億元,同比下降14.7%,降幅相比上月擴大1.6個百分點,銷售額同比連續5個月下降。
克而瑞也指出,當前樓市復甦動能不足,企業銷售端受制於市場整體需求和購買力,表現仍保持低迷;百強房企2023年業績降幅預計將在15%左右。
就保利而言,據其披露的11月運營數據,11月單月,其實現簽約面積159.46萬平方米,同比減少29.57%;實現簽約金額312.37億元,同比減少15.61%;環比來看,該簽約額較10月環比下降5.6%。
2023年1-11月,保利實現簽約面積2257.59萬平方米,同比減少6.25%;實現簽約金額3995.04億元,同比減少0.16%。
不過,雖然市場整體低迷,但也有部分央國企銷售業績仍實現了正向增長。例如,11月單月,越秀地產、綠地控股、中國鐵建等房企銷售額均實現環比增長。
2023年1-11月,中海、華潤、建發、華發、國貿地產等房企銷售額同比增長均超過10%。
在中指研究院企業研究總監劉水看來,「這些絕大多數屬於央企、國企,融資保持通暢,擁有品牌優勢,銷售表現較好。」
與行業頭部梯隊的其他公司相比,保利的銷售業績增長壓力顯然更大一些。劉平在6月的專訪中也曾直言,「不確定的時期最大的危險,是自身跟不上變化、止步不前。」
今年10月17日,國際評級機構惠譽將保利發展展望評級由「穩定」調整為「負面」,中海、華潤置地仍保持原有評級及展望。
惠譽在評級報告中稱,「由於下滑的銷售和回款或將影響保利發展的現金流入,從而影響其降負債的進程,從中期來看保利發展的槓桿率或持續高於45%」,這觸發了惠譽此前採用的負面評級行動的槓桿率閾值。
據惠譽測算,2023年中國全國新建商品住宅銷售額將下滑10%—15%,降幅大於此前0%—5%下降的預期。
鑒於行業銷售的小幅下滑,惠譽預計2023年和2024年保利發展的銷售額每年或將縮減5%,而此前惠譽預測該公司銷售額為2023年增長5%,2024年持平。
目前,樓市仍在築底。12月7日,中指研究院發布了《中國房地產市場2023總結 & 2024展望》報告,認為2024年新房銷售市場依然面臨調整壓力。
中指研究院預測,在中性情形下,2024年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同比下降4.9%,規模在11億平方米左右。樂觀情形下,2024年,宏觀經濟持續恢復,居民置業意願有所好轉,疊加城中村改造如期推進,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或可實現小幅增長,絕對規模略高於12億平方米。
圖片來源: 中指研究院《中國房地產市場2023總結 & 2024展望》
「而在悲觀情形下,2024年,宏觀經濟下行壓力大,居民收入預期不穩以及房價持續下跌影響下,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下降約8.6%,規模低於11億平方米。」該機構指出。
這也意味著,即便是高居榜首的保利也不能有半分鬆懈,還需竭力沖業績,保障回款。
毛利率隱憂:2023年前9月降至19.37%
保利能在行業調整期一舉登頂,除了對手退步,離不開逆勢拿地、核心城市的貢獻。尤其是近兩年,保利在拿地選擇上更近聚焦高能級城市。
今年9月末,保利斥資1082億元拿地約68宗,其中38個核心城市拓展金額占比99%,同比去年增加9個百分點;一二線城市拿地金額更是高達83%。
核心城市拿地力度的持續加大,也導致保利的土地成本快速上升。數據顯示,2020年至2022年,保利的土地成本由650.69億元增加至1014.63億。期間,公司新增土儲樓麵價由7388元增加至2022年的1.53萬元,增幅達106%。
根據中指研究院數據,截至2023年11月,保利權益拿地金額813億元,拿地面積為546萬平方米。據此測算,保利新增土儲樓麵價為1.49萬元。
土地成本增加了,銷售價格是否增加了?綜合公告來測算,2023年前11月,保利銷售均價為17696元/平,同比增長6.5%,較2021年均價16049元/平增加9.3%。
「土地成本連年大幅增長,簽約均價和結算單價增長卻不明顯,兩者之間不斷縮小的『 剪刀差』使得保利毛利率承受越來越大的壓力。」銀河證券在研報中指出。
拉長時間線來看,最近一個完整財年即2022年,保利的整體毛利率為21.99%;到了2023年前9月同比下滑5.1個百分點至19.4%,系2003年有歷史數據以來的最低值。
同期,保利2022年歸母凈利潤下降33%至183.5億元;2023年前三季度該數據為132.93億元,同比增長1.33%。
還需注意的是,保利正在「醞釀」資產減值計提,這或將進一步影響其在2023年的利潤表現。
據澎湃新聞報道,保利曾在11月6日召開的電話會議上表示,「最近一年公司拓展了約5200億元的貨值,從結構上來看有75%的貨值在核心的38個城市,去年在謹慎的原則下公司還沒有做減值,但今年需要重新評估一下減值的需求,以風險防控為主。」
財務壓力上升:2023年前9月凈負債率達62.9%
經營業績承壓之外,保利的財務壓力也在持續增加。數據顯示,與其他規模相當且擁有國資背景房企相比,保利的負債率偏高。
以凈負債率為例,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保利的凈負債率為62.9%,而萬科、招商蛇口分別為53.9%、凈負債率41%;同期,保利發展剔除預收款項資產負債率為66.2%,已逼近「三道紅線」要求的70%的底線。
不過,去年11月以來,地產政策的優化打開了房企融資的空間,作為頭部央企的保利發展擁有低成本且通暢的融資渠道,應付短期負債綽綽有餘。
企業預警通顯示,今年以來,保利有116億元境內債券到期,而其僅在一季度就發行了短期融資及公司債合計65億元。
到了二季度,保利的融資動作有所減少,僅在5月初正式成立一筆住房租賃定向資產支持票據信託,其中優先級規模8.361億元,次級規模0.929億元。
近期,保利又在上交所成功發行9.41億元ABS,這是其20億元新儲架下的首期產品。保利還透露,「今年四季度或者明年一季度還有機會進行股權融資,100億元的融資體量變化不大,在尊重事實的基礎上,公司還是想儘量有資金擴充,擴大規模,想擴大權益槓桿。」
但值得警惕的是,保利的應收帳款和預付款項在不斷增加,壞帳風險也需關注。截至今年6月末,其應收帳款為47.13億元,較期初增加10.74%;預付款項374.81億元,較期初增加66.17%。
圖片來源:保利發展2023年半年報
而在2023年半年度報告中,保利曾披露應收帳款欠債的前5大企業,其中除碧桂園一家子公司外,其餘4家均為地府政府所控制的公司;所欠預付款的前5家企業則均為廈門市土地發展中心、深圳交易集團有限公司等類型的地方政府機構,合計預付款162.72億元,占整體預付款超四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