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質客戶,北非土豪軍事觀摩團到訪中國,殲-10CE出口提上日程?

2023-11-23     軍武次位面

原標題:優質客戶,北非土豪軍事觀摩團到訪中國,殲-10CE出口提上日程?

【軍武次位面】作者:樂樂

這幾天,社交媒體在傳播一個頗為吸引人的消息:來自阿爾及利亞的軍事代表團,抵達中國參觀了不少防空/制空裝備,其中就包括這幾年中航工業的主推產品——殲-10。作為一個大量裝備中國出口武器的國家,阿爾及利亞的動作很容易讓人聯想到購買殲-10,甚至是未來的殲-35。

參觀殲-10的阿爾及利亞代表團

阿爾及利亞這個名字聽起來不太耳熟,但其在全球軍貿市場上的名氣並不小。這個北非國家憑藉油氣資源產出,日子過得有滋有味,當然每年也拿出不少軍費採購先進裝備,以隔絕其他國家的覬覦。這兩年全球動盪,能源價格也大幅上漲,阿爾及利亞的軍費從每年不到100億美元,驟然增加到今年的220億美元。再加上其付款幾乎不拖欠,支付的也都是硬通貨外匯,屬於真正的優質客戶。受歷史因素影響,阿爾及利亞不願意採購英、美、法制武器,其現役裝備以俄羅斯製造為主。這兩年俄羅斯武器工業逐漸落伍,又有部分德/意以及中國武器取而代之。比如當下阿爾及利亞海軍旗艦,就是義大利產的5000噸級船塢登陸艦,而德國、中國製造的護衛艦則是基幹力量。

阿爾及利亞採購的「056改型」護衛艦

事實上,國內這些年出口阿爾及利亞的裝備比較多,海陸空都有涉及,水平普遍較高,信息化水平很突出。相比之下,俄羅斯在這一領域表現並不好,於是原本屬於俄羅斯軍事工業的訂單,逐漸流向中國,其中最典型的就是空軍裝備。從本世紀初開始,阿爾及利亞5次從俄羅斯採購蘇-30戰機,總計70多架蘇-30MKA是其空軍的絕對主力。70多架重型機是什麼概念,以韓國空軍之能,最多的時候也只有61架F-15,素以豪富著稱的沙特,重型機隊伍不過150餘架。阿爾及利亞採購蘇-30MKA不僅確保了其在北非的強勢地位,也清晰展示了其在戰鬥機領域強大的購買力。為了確保這塊市場,俄羅斯航空工業一直大力向其推薦新裝備,但收穫很有限。

蘇-30MKA可以認為是在印度蘇-30MKI基礎上演變而來

2021年冬,阿爾及利亞正式表示,鑒於俄制蘇-35S落後的雷達、航電性能,不會再考慮採購這款戰機。其他類似阿爾及利亞採購蘇-57、蘇-34的傳聞,雖然不絕於耳,但始終不足為憑,唯有S-400憑藉過硬水平獲得阿爾及利亞青睞,成功出口。對阿爾及利亞空軍來說,蘇-30MKA雖然性能不錯,但畢竟不是三代半戰機,已經落後世界主流,而俄羅斯無法提供讓其滿意的新戰機。美製F-16、法制「陣風」都是能與蘇-30MKA搭配的中型機,不過基本不會被考慮,那剩下的選擇就很有限了。中國殲-10經過長時間、大規模自用,性能已經完全成熟,最新型殲-10C也是真正的三代半戰機,符合阿爾及利亞需求,甚至殲-10CE都已經交付巴基斯坦證明自己。

阿爾及利亞已經明確不會買蘇-35S

因此,對於迫切需要新戰機補充的阿爾及利亞空軍來說,殲-10CE其實是最合理的選擇。殲-10C在中航工業先進的航電、雷達系統加持下,性能足以滿足阿爾及利亞需求,中型機相對低廉的使用成本,也更適合這支裝備了70多架重型機的隊伍。從國內空軍的使用經驗來看,先進三代半中型機專注制空,重型三代戰機則發揮機體優勢,執行對地/對海攻擊任務,是性價比很高的組合。最重要的是,阿爾及利亞之前就曾多次採購中國軍用無人機(其中就包括24架「翼龍-2」),除了增強其對中國先進裝備的了解之外,也對中航工業新時代的作戰體系有所接觸,使得殲-10CE能較快形成戰鬥力。雖然說很難達到巴基斯坦那樣,交付不到一年就成建制進駐前線的程度,但最起碼不是白手起家。

殲-10C很適合阿爾及利亞空軍

當然,隨著美製F-35交付其全球買家,三代半戰機已經不是全球頂尖力量,隱身戰機才是未來。而對阿爾及利亞這個北非國家來說,其周圍的對手距離隱身戰機還很遠,三代半戰機在2030年之前都是夠用的(事實上,蘇-30MKA的交付時間就是落後世界主流的)。殲-10CE如果真的能出口到阿爾及利亞,後面殲-35繼續出口就是理所當然的。畢竟當下俄制隱身戰機發展乏力,看不到延續蘇制戰機輝煌的可能。而中國隱身戰機已經由殲-20證明水平,在其之後誕生的殲-35,沒有太多的技術風險,主要是一些水磨工夫罷了。而從殲-10C到殲-35的過程,雙方軍事貿易、經濟合作的水平,也將達到全新高度。

殲-20證明了中國先進隱身戰機水平

這份可期待貿易唯一有些尷尬的是,阿爾及利亞一開始採購的數量會很有限,12架就已經是非常好的數字。這個北非國家雖然經費比較充裕,但採購關鍵裝備的步伐非常穩健,像俄制蘇-30MKA,在已經獲得其認可的情況下,一次採購量仍然只有10架上下,以至於先後五次下單。而中國軍用無人機對阿爾及利亞出口時,除了「翼龍-2」超乎尋常的採購規模下,其他所有型號都不超過10架(準確的說,是6架左右)。對於「彩虹-4」這種中型無人機來說,區區4架的意義真的不大,為此還要特意組建一套培訓、保障體系,這個思路也是挺費解的。殲-10C的情況類似,也就只能指望獲得認可後,像蘇-30MKA一樣追加訂單了。

消息來源:

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116456065486553639/?channel=&source=search_tab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b0c46309c509d23c5372bda43c526dd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