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年輕人,都得了「微信病」

2019-08-02     Tang驛站

為什麼現在的年輕人回消息的速度越來越慢了?

明明都是每天點開手機幾千次的人,在接到消息的那一刻還是會選擇性失明。

同事又一次向我抱怨,我有時候覺得我男朋友死了!

每次給他發消息,除了顯示對方正在輸入,就沒有下文了,一般都是幾個小時後才收到回復,一個哦字,氣得我想鑽出螢幕捶爆他狗頭。

是個狼滅啊!姐妹!

萬一他只是個打字慢內心戲多又是選擇恐懼症的男孩子呢?

對於這種收到消息內心立馬上演一部大戲並且打字改了又刪刪了又改,最後索性不管不顧的複雜心理,統稱為 「 微信病 」

本少女總結出了以下幾種症狀:

有些人表面上不會垃圾分類,背地裡,分人倒是安排得明明白白。

喜歡的人: 秒回

不喜歡的人: 看完關閉聊天框然後就忘了回,假裝自己在忙

在意的人: 看完消息後假裝幾分鐘後再回

老闆: 收到

朋友是典型的看見不回綜合症,有一次給她分享了個段子,結果這姑娘幾天都沒消息。

後來見面時,說起這事,她說,我回了啊,我很詫異,你在哪回的?

她一臉淡定的回答,在心裡。

看看,這是人乾的事?

有些時候,會有這種情況:

看到消息了,心裡想著一會兒再回吧,然後第二天忽然想起昨天好像沒有回誰的消息,接著去看一眼,算了隔太久不回了。

在看見消息的一瞬間,心裡就已經有了回復,奈何拖延症+強迫症就是想等一等再回。

具體等什麼,咱也不知道。

結果這一等,就失憶,給對方造成此人已失聯的錯覺。

遇到這種情況解決的辦法就是:如果有人半天不回,你發個紅包試試。

這屆90後好像越來越不喜歡聽語音了,特別是連續收到幾條60秒語音,瞬間想將對方拉入黑名單。

有時候也不是不想聽,只是裡面包含的無用信息太多,大概一半時間都在恩恩啊啊哦哦。

完美展現了人類的本質:復讀機

聽一條這樣的語音基本上要花費一倍多的時間來提煉理解對方想要表達的意思。

對說話的人是提供了便利,但是對聽的人確是一種折磨。

如果語音再遇上方言,魔幻現實主義的存在。

還是那位朋友,她男朋友老家是包郵地區,有濃厚的方言底蘊。

她在機緣巧合下加入了男朋友的家族群,每次他家親戚一發語音,就能看見她一臉生無可戀的樣子。

最崩潰的是語音轉文字識別不了方言,一堆亂碼有時連字都不認識,讓她開始懷疑人生。

有時不方便聽語音,轉換為文字的時候,一長段詞不達意的文字,理解全靠猜,考驗我們內心默契度的時候到了。

工作群里,領導發N多條60秒語音,只要回復收到,很快隊形就排起來了。

原來,大家都是不想聽語音的姐妹。

最關鍵的是,不聽語音會一直有小紅點提示,對於強迫症患者來說,簡直是酷刑。

聽語音還得點,點了還得聽,聽清了還得回復,回復了對方又是幾條60秒語音,這種惡性循環何時才是個頭。

自己發語音的時候,也會強迫症並發再聽一遍,聽著語音里的聲音,有種這人是誰的砸手機衝動。

但每次總會忍不住聽,理想中優美動聽的聲音,原來也是噪音發源機。

我覺得比語音更讓人頭禿的是論文式回復,或者一句話分成幾段發,更有甚者連標點符號都要單獨發。

前者可能是發簡訊帶過來的習慣,不發到剛好達到字數限制就覺得這條信息浪費掉了。

讀他的消息就像看作文,人物地點時間事件描寫的清清楚楚,就是有點費電。

後者可能是個轟炸機,如果新換了提示音,不妨給他發個消息,接著,就能全方位體驗效果。

遇到這些情況,一般只用回覆:這樣啊,我知道了。

堪稱萬能回複句,就能巧妙且不尷尬的結束對話,一點也不會冷場,更不會給對方留下不好的印象。

你還有哪些特別的「微信病」,下方留言給牙尖少女,來給你對症下藥。

最後,不回消息請把手機捐給有需要的人。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aw4EYGwBUcHTFCnfGV0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