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品種 | 雲南小粒咖啡鐵畢卡和卡蒂姆怎麼區分?

2019-11-22     咖評

鐵皮卡和卡蒂姆,都是雲南的小粒咖啡嗎?這兩種豆子有什麼區別呢?

雲南小粒咖啡

雲南小粒咖啡,茜草科,咖啡屬,植區主要分布在臨滄、保山、思茅、西雙版納、德宏等。雲南咖啡屬阿拉伯原種的變異種,經過長期的栽培馴化而成,一般稱為雲南小粒咖啡。當地人又稱圓豆為「單胞豆」,小粒咖啡原產衣索比亞或阿拉伯半島。

品種

鐵比卡(Typica):衣索比亞最古老的原生品種,產於衣索比亞及蘇丹的東南部,所有阿拉比卡皆衍生自鐵比卡。風味優雅,但體質較弱,抗病力差,產果量少。牙買加藍山、蘇門答臘曼特寧、夏威夷可娜等優秀的莊園豆都屬於鐵比卡。鐵畢卡頂葉為紅銅色,稱紅頂咖啡,鐵畢卡屬於阿拉比卡。

卡蒂姆 (Catimor):1959年,葡萄牙人將巴西卡杜拉與提摩混血,培育出抗病力強的卡蒂姆/卡提摩,目前是商用豆的重要品種,東帝汶曾受葡萄牙殖民四百年,葡萄牙人對東帝汶的咖啡樹早有接觸。一九五九年,葡萄牙人將巴西的波本突變種卡杜拉移往東帝汶與帶有羅布斯塔血統的帝姆混血,居然成功培育出抗病力與產能超強的卡帝姆。一九七到一九九年間,葉鏽病禍及全球咖啡產國,在國際組織協助下,各產國大力推廣卡帝姆來抵抗葉鏽病並提高產能。唯卡帝姆雖繼承羅布斯塔抗病力強的優點,也繼承了風味差的基因,另外,早期的卡帝姆產能雖大卻需遮蔭樹侍候,否則易枯萎。

現在看來,雲南現在大部分種植的是卡蒂姆,這個品種是阿拉比卡種中的波旁種系分支卡杜拉與羅布斯塔種系的混種,種植這個品種的原因是因為卡蒂姆擁有羅布斯塔基因,所以在抗病性方便都會比單一老品種強,並且產量也好,比起嬌貴的老品種,抗病力差產量也低,農民們自然更喜歡種卡蒂姆,所以現在雲南已經掀起了一陣卡蒂姆風。

主要產地

小粒咖啡適宜生長在海拔800~1800米的山地上,若海拔太高則味酸,太低則味苦。小粒咖啡多數植于海拔1100米左右的乾熱河谷地區,所以酸味適中,香味濃郁且醇和。雲南的不少地區有適宜小粒種咖啡生長的獨特環境,出產的小粒種咖啡品質優異。

種植區主要分布在臨滄、保山、思茅、西雙版納、德宏等地州。保山氣溫平均為21.5℃,最高達40.4℃,終年基本無霜,是公認的最佳小粒咖啡產地。這裡培育的小粒咖啡以濃而不苦、香而不烈,顆粒小面勻稱,醇香濃郁,且帶有果味而馳名中外。國際咖啡組織品嘗專家將雲南咖啡評價為哥倫比亞濕法加工的小粒種咖啡一類,為世界上最高品質的咖啡。

生長期

雲南小粒咖啡3~4年生結果樹。

咖啡是一種短日照植物。咖啡具有多次開花現象及花期集中的特性。小粒種咖啡在雲南花期2~7月,盛花期3~5月。咖啡的開花受氣候,特別是雨量和氣溫的影響較大。咖啡花壽命短,只有2~3天的時間。小粒種咖啡一般在清晨3~5時初開,5~7時盛開。

咖啡果實發育時間較長。小粒種咖啡果實成熟需8~10個月一般在當年的10~12月成熟。雨量對果實發育的影響較大,氣候條件直接影響果實的。

(鐵畢卡樹)

上圖這種枝葉尖端的新葉為銅色,這就是鐵畢卡種咖啡樹。鐵畢卡是阿拉比卡種系中的老品種了,大家熟知的夏威夷柯娜,牙買加藍山其實也是鐵畢卡種。在茫茫一片卡蒂姆中,其實是很容易認出來。仔細觀察之後你會發現,每個品種有它自己的樣子,卡蒂姆的葉子都是向下垂下,樹形好像是穿著斗篷。而鐵畢卡則是枝幹向上,樹尖處長著銅頂新葉。

(鐵畢卡生豆)

(卡蒂姆生豆)

雲南鐵畢卡風味:濃而不苦、香而不烈,花香,中段香瓜甜,尾段紅茶感

雲南卡蒂姆風味比較均衡的,基調有堅果、紅糖的風味。

免責聲明:本文部分圖片來源網絡,網站部分內容如圖片、我們會尊重原作版權註明出處,但因數量龐大,會有個別圖文未來得及註明,請見諒。若原作者有任何爭議均可與網站聯繫處理,一旦核實我們將立即糾正,由「咖啡工房」整理編輯,轉載請註明,本文意在傳播咖啡文化,若侵權請告知刪除,謝謝~!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aubZj24BMH2_cNUgrxJ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