湄潭「茶司令」的故事

2020-04-24     微美湄潭

凡是對茶葉市場了解的人,都知道貴州湄潭縣這個著名的西部茶鄉。很多市民朋友不知道的是,在湄潭有這樣一個人,與湄潭茶產業的繁榮和茶文化的傳播密不可分,他叫譚書德。 從早年單槍匹馬闖市場販賣茶葉,到成功經營一家大型茶葉企業,譚書德被業界朋友稱為「茶司令」。

辭職後走街串巷賣茶葉

今年56歲的譚書德是土生土長的湄潭人,這個經過軍營錘鍊的復員軍人,憑著骨子裡那股軍人剛毅的秉性和拼搏奮進的血性,30多年如一日,在茶鄉大地上打拚出了一片屬於自己的天地。

1981年,17歲的譚書德懷著夢想和憧憬光榮入伍,在部隊的四年時間裡,譚書德勤學苦練、積極主動,多次獲得連、營嘉獎,榮立三等功一次,並光榮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1985年10月,譚書德轉業到湄潭縣,被分到該縣落實政策辦公室工作,這在當時就是一個「鐵飯碗」,可以說是人人羨慕。

1987年,他放棄了這份工作,主動要求到縣城茶葉公司工作。譚書德覺得,自己不應該甘於平庸的生活。

湄潭得天獨厚的自然地理環境和悠久的種茶歷史,讓譚書德看到了這個西部茶鄉美好的前景。1988年,在茶葉公司乾了沒多久,他不顧家人和親朋好友的再三勸阻,辭去工作,做起了茶生意。拿著單位發的1500元錢,譚書德當起了茶葉販子,每天起早趕鄉場,向農戶收購加工好的干茶,回家用裝白糖的袋子將茶葉分袋,以小鋼鉅片在蠟燭或煤油燈上拉過封口,將茶葉包裝後銷售。

譚書德的第一桶金,收穫於1989年的一天早上。當天他5點鐘起床收茶葉,早上9點鐘結束,一共收了800多斤茶葉,幾個小時就賺了兩萬多元。「相當於現在的上百萬元!」

不過,東家收西家賣,這只是「游擊戰」。對於商人來說,單兵作戰抵禦市場風險的能力是非常弱的,所以「游擊戰」也是最沒有保障的。今天賺兩萬,明天也可能虧三萬,譚書德同樣經歷著創業的艱辛,他記不清多少次在推銷茶葉的過程中,被別人拒絕甚至掃地出門。但他知道,只有堅持,才能獲得成功。

承包茶場開辦公司

多年販賣茶葉的經歷,讓譚書德積累了大量有關茶葉經營的知識。1995年,他承包了當地一個名叫流河渡的茶場。他帶領一批老戰友走南闖北,請名師傳授制茶技術,尋求合作茶商,很快就形成了基地、生產、加工、銷售一條完整的產業鏈。苦心經營下,茶場終於起死回生了,伴隨而來的是茶場豐厚的經濟效益。

2001年,他用自己多年的積蓄和在銀行、親戚朋友那裡的借款,組建了栗香茶業有限公司。公司的定位與發展走向,恰好與當時的產業扶持方向一致。因此,新的公司一成立就得到了當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借著政府產業扶持政策的東風,公司很快就步入良性發展的快車道,形成了公司+基地+專業合作社+農戶的產業模式。這一模式,使他的公司、當地農戶和地方經濟發展形成了相互依存、合作共贏的格局。

「質量是關乎企業生死存亡的大事。」譚書德認為,必須不斷完善工藝,採用先進的機械生產,統一的產品規格,提升產品品質,全力打造「湄潭翠芽」品牌,實現「湄潭翠芽」生產標準化、規模化、機械化、清潔化。

轉型升級帶動茶農致富

2007年,對於譚書德的栗香茶業有限公司而言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省委、省政府出台了關於加快茶產業發展的意見,為貴州茶產業插上了騰飛的翅膀。

2008年,他帶領公司員工搶抓發展機遇,在湄潭綠色食品工業園區征地2.8萬平方米,投資2000餘萬元,建設了一座集茶葉研發、生產、銷售於一體的清潔化、標準化的制茶工廠。

同時,公司把有機茶加工廠建到省級二類貧困村——復興鎮隨陽山村。把廠建在了茶農家門口,與周邊專業合作社、貧困茶農簽訂茶青收購協議,並以略高於市場價格收購茶青。在市場價格下跌時,實施保護價收購,保證合作社成員利益不受損失,並根據貧困戶茶農所種植茶園的面積和交易量按一定比例給予獎勵,保證茶青原料收購價格。加工廠年產有機名優綠茶400噸,生產所需茶青原料100%以上來自當地農民,帶動周邊茶園面積10000餘畝,惠及當地及周邊農戶4000餘戶,其中包含建檔立卡貧困農戶約1500餘戶。

2007至2011年,公司還在永興鎮干河溝、流河渡、長水田建有「貴州省無性系優質茶苗繁育基地」1個、苗圃面積1200畝,年茶苗繁育能力可達1.2億株,為全縣大力發展茶產業提供有力的茶苗保障。同時,配套在永興、馬山、復興、洗馬等鄉鎮採取「公司+基地+協會+農戶」的發展模式,建有茶園生產基地4個,茶園總面積38680畝,輻射帶動茶農11800戶,約48000人。

在做好茶苗繁育、基地管理、生產加工任務的同時,公司還邀請省茶科所、湄潭縣農業農村局、科技局等科研及服務單位,結合公司戰略定位,有計劃有目的地對永興鎮流河渡、復興鎮隨陽山開展茶園種植、管理,茶葉生產加工技術培訓。幾年來,累計培訓茶農2000餘人次,為當地及周邊貧困村培養了大批茶葉種植、加工技術人才。

為了更好地管理公司,譚書德還在茶廠組建了「茶葉集團軍」,下轄四大軍團和一個特種部隊,這四個軍團分別是:育苗軍團、基地軍團、加工軍團、品牌軍團,「特種部隊」則為專家團隊。企業的構建,完全按照軍事化的編制,茶葉生產加工規模化和標準化再次得到大幅提升。因此,大家都親切地稱他為「茶司令」。

用行動全力回饋社會

企業在發展壯大的過程中,譚書德沒有忘記廣大茶農的支持和信任,積極配合湄潭縣委、縣政府和相關部門開展的脫貧幫扶工作,充分發揮栗香茶業黨支部的帶頭模範作用,引導更多的黨員職工參與「黨員創業帶富工程」,深入群眾,全心全意為當地農戶服務。

多年來,譚書德連續參加愛心行動,為貧困學生、省扶貧基金會捐款捐物,贈送困難茶農茶葉專用肥,捐助資金修建道路……2017年,他在湄潭縣復興鎮大橋村開展技術培訓,解決茶青收購等問題,為該村脫貧攻堅工作起到一定促進作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他又為湖北地區及湄潭縣捐款捐物11萬元。

如今,湄潭栗香茶業有限公司已由原來100萬元資產發展到現在具有1億元資產規模的企業,發展成為一家集良種茶苗繁育、茶園基地建設、茶葉研發與加工、品牌打造和銷售為一體的茶葉專營公司。被評定為國家農業產業化經營重點龍頭企業、貴州省省級扶貧龍頭企業、中國茶葉行業百強企業。

「2020年,我們還有更艱巨的任務要做。大家雖然脫貧了,但為了確保穩得住,不返貧,我們新發展了2000畝茶園,增加就業機會,保證讓幫扶村110戶建檔立卡貧困戶每戶實現800元的增收!」帶著殲滅貧困的決勝之心,譚書德在新的一年裡又定下了新的目標。不僅如此,他還希望將貴州茶的品牌做成全國知名品牌,可以和鐵觀音、西湖龍井等品牌和諧共生,這才是遵義茶產業的福音。(融媒體記者 讎正騰)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aqXRx3EBfGB4SiUw0cE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