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6日,浙江省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三十六場新聞發布會以電視、網絡視頻直播方式舉行。
浙江省防控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省人力社保廳、省醫保局等負責人介紹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有關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
3月15日,浙江無新增確診病例,新增出院病例2例。截至3月15日24時,我省累計報告確診病例1231例,現有重症病例1例(其中危重1例),累計出院1213例,累計死亡1例。全省共追蹤到密切接觸者42954人,當日解除醫學觀察79人,尚有991人正在接受醫學觀察。
自2月22日以來,浙江連續23天保持本地病例「零增長」,疫情「五色圖」連續15天都是綠色低風險「一色圖」。全省累計出院人數連續26天超過住院人數,出院患者已占確診病例的98.5%,在院治療的確診患者已減至17人。但全省已有14例境外輸入病例,所以防控形勢仍然嚴峻,必須慎終如始,毫不放鬆各項工作。
下面,就近期全省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情況作簡要通報。
一、把防境外輸入作為當前疫情防控的首要任務。浙江是對外開放大省和僑務大省,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快速擴散,明顯面臨更大的風險係數,疫情防控重心勢必也日益「眼睛向外」。但是,各方面工作舉措必須始終「眼睛向內」,要堅持依法防控、科學防控、精準防控相統一,將精密智控機制不折不扣抓到位。
- 首先是「門外」源頭預控。加強對入境來浙人員的信息收集研判,充分發揮僑團商會和僑胞親屬的作用,既勸僑安僑,又關口前移、服務前移。我省依託海外僑胞回國健康信息預申報平台,提前了解僑胞返鄉意願,同步落實聯繫人機制,並積極跟進相關服務,努力做到人員入境「預先知、登機知、落地知」。自3月5日上線以來,該健康信息預申報平台已接受2.5萬人申報,在全省形成了入境人員信息一站式共享的有效機制。此外,還對僑胞開通24小時諮詢服務熱線,建立海外公共服務平台。這些措施在惠及僑胞等境外人員的同時,也為省內疫情防控提供了前道信息源。
- 其次是「門口」點穴布控。在國門和省門,都應設一道抵禦疫情輸入的防線。我省切實強化首站負責制,特別是在機場口岸,依據國際航班風險等級,分類實施入境人員衛生檢疫工作。鑒於新冠病毒潛伏期較長、存在無症狀感染者等情況,對疫情嚴重國家和地區入境的發熱或有呼吸道症狀人員、密切接觸者進行核酸檢測,並結合大數據篩查,確保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另一方面,充分兼顧入境人員合理關切,使來自低風險國家和地區的人員儘可能順暢通關,讓健康人員避免交叉感染。不少僑胞近期是從其他城市入境,繼而前來浙江。為做到無縫對接,我省分別向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重點口岸派駐工作組,第一時間加強聯絡確認和信息共享,統籌人員對接轉運、應急處置等工作,努力降低途中可能產生的疫情傳播風險。
- 再次是「門內」分類精控。在省內,進一步織牢精密智控網。按照不同國家和地區疫情分險等級,依法對重點人員分類落實集中隔離、居家觀察等措施。加強聯防聯控、群防群控,不斷完善「大數據+網絡化」防控模式,充分發揮基層治理平台作用,夯實社區、鄉村、企業、單位等主體責任,絕不因本地已較長時間無新增病例而放鬆警惕。我省將健康碼作為分類精控的利器,特別是針對返浙華人華僑、留學生及其他外籍人士實際情況,推出健康碼國際版。為與國內版適當區分,將實行橙、黃、綠三色分類。截至16日12時,全省已累計發放健康碼7209.2萬張,其中國際版3.1萬張。為適應防境外輸入工作的新要求,對精密智控指數也持續疊代完善,更好地發揮宏觀引導作用。
二、將推動企業復工復產與轉型升級相結合。目前,我省大中型企業復工復產情況較好。3月14日,全省規上工業企業產能恢復率為105.65%。但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和一些生活性服務業復產程度相對較低,且由於終端消費疲軟,存在中上游或相關領域產能恢復率再次回落的可能,亟需採取針對性措施。
復工復產在企業、行業間的不平衡,反映了我省經濟整體循環尚未充分暢通,對此要堅持政府有形之手與市場無形之手協調並用。近期,省委、省政府將著重做好加減法。一方面,做企業負擔的減法。在保持原有減負力度的基礎上,爭取全年新增減稅減費減租減息減支1500億元左右,切實與企業共克時艱。另一方面,做精準服務的加法。要求各級幹部以戰時狀態投入「三服務」,繼續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派出駐企指導員點對點服務,幫助企業快速知曉政策、及時享受政策,有效紓解具體困難,堅決克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真正將服務送到企業的急需處和發展的關鍵處。
與前期相比,現階段抓復工復產應有質的更高的要求,應更加體現轉型升級取向,更加充分激發企業主體作用。應該說,浙江企業有天然的韌勁和創造力,尤其善於在危機面前求變圖存。比如,有的企業通過建立復工復產聯盟,引領上下游幾十家配套廠商整體復工;有的企業瞄準技術前沿和先進標準,加強核心技術研發,用高品質新產品拓展新市場;有的企業適時創新商業模式,把產品和服務搬到「雲」上,催生了一系列新型業態和新型消費……總之,浙江經濟的活力源泉在企業、在民間,政府的著眼點就是讓這股活力不斷迸發,為發展提供持續強勁的內生動力。
三、全力打贏援鄂「第二戰場」。支援湖北抗擊疫情,是黨中央交給浙江的一項重大而光榮的任務,是我省「抗疫戰爭」的「第二戰場」。
- 1月24日全國最早一批增援武漢的力量中,就有我省3名醫務人員。
- 1月25日大年初一,我省首批援鄂醫療隊135人進駐武漢。
- 2月12日,按照國家對口支援的安排,我省派出首批由37人組成的醫療隊奔赴荊門。
- 目前,全省已累計有17批次、2018名醫療隊員馳援湖北,其中支援武漢1844人,對口支援荊門170人,另有4名疾控人員支援荊州。
浙江援鄂醫療隊員平均年齡35歲,具有中高級職稱的有1251人,占總數的62.8%。這是一支富有朝氣的精幹隊伍,涵蓋呼吸、重症醫學、感染、急診、檢驗、麻醉、護理、疾控等10餘個專業。
全體援鄂醫療隊員不辭辛勞、勇於拼搏,構築起抗擊疫情的堅強堡壘。截至3月15日8時,我省援漢醫療隊累計診療患者1119人,治癒出院618人;援荊醫療隊在荊門開設2個重症病區,累計收治患者60餘人。他們不僅承擔了許多急難險重的救治任務,更在當地贏得良好口碑,充分展現了「浙江醫務軍團」的職業精神和敬業風采。
記者問答
問:在2月份,我省以周為時間單位對復工復產提出了「三步走」的總體計劃,並明確了復工率、產能恢復率等節點目標。在3月份,對這些量化指標是否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省防控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常務副主任、省政府副秘書長陳廣勝:2月份的「三周計劃」,是省委、省政府在特定時間窗口所作的特定工作部署。在許多行業由於疫情防控被按下「暫停鍵」之後,要重新啟動就離不開外力的推動。政府在此時應當有所作為,並且要當機立斷採取措施。
「三周計劃」依次按啟動準備、加快推進、全面展開的步點制訂策略,應該說取得了重大成效。無論是企業的復工率還是產能恢復率都達到了階段性節點目標。但當復工復產到了一個新的平台期,就應對後續的工作部署因時制宜。我們不能簡單化地要求產能恢復率不斷大幅提升,因為企業終究要以市場為導向,要看訂單煮飯吃飯。
作為市場化改革先行的省份,在我們浙江,復工復產的主體是企業自身,根本的決定性「指令」應來自於「市場」。在經濟恢復的特定時段,有的企業打算喘口氣,先盤整一下,甚至蜇伏几天,都可視作基於市場做的理智行為。對於復工復產,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市場驅動機制。在狠抓政策供給的同時,特別注重激發市場主體內生動力,著力保護企業家精神。因此,對下一步復工復產,尤其是具體企業的產能恢復工作,不會提考核性的量化指標。政府的主要著力點是優化營商環境,通過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和「三服務」活動,通過減稅減費減租減息減支「五減」等舉措,讓更多企業輕裝上陣,更好走向良性發展。
問: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備受關注,今年受疫情影響,有些大學生感到就業壓力大,對此您怎麼看?下步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我省有什麼樣的舉措?
省人力社保廳副廳長陳中:浙江經濟體量比較大,市場主體多,企業多,吸納就業的能力比較強。從供需關係來看,今年我省高校畢業生總量是32萬,去年省外高校畢業生來浙江就業50萬,如果參照去年的情況,今年在浙江就業的高校畢業生人數預計在80萬左右。從目前我省用人單位提供的崗位情況看,崗位還是比較充裕的。僅浙江人才網就已經推出面向高校畢業生的崗位70多萬個,接下去還會不斷地增加,請大家關注。
為什麼有大學生感到今年就業壓力大呢?我想是不是有以下四個方面的原因:
- 一是受疫情影響,目前企業進校園以及各類現場招聘活動還沒有恢復;
- 二是儘管現在網絡招聘很紅火,但總是缺少面對面交流環節,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簽約;
- 三是前段時間,我省企業關注的重點是接返老員工,還沒有把精力轉到大學生的招引上;
- 四是就業結構性矛盾依然存在,主要是大學生的就業期望與市場需求還不夠匹配。
浙江一直把高校畢業生當作人才資源來配置、引進、使用和培養。接下來,在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方面,我們還有一些具體舉措:
- 一是出台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的政策。
- 二是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逐步恢復現場招聘。
- 三是發揮好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的作用,鼓勵他們徵集崗位、幫助對接。
- 四是會同省教育廳,聯動全省高校,加強就業指導。
最後,我想對高校畢業生說句心裡話:找工作首先要主動,要多找多看多分析,找工作的過程也是個鍛鍊的過程,希望大家儘快行動起來,希望你們留在浙江工作。
在這裡,也對廣大企業家說句心裡話:高校畢業生是寶貴的人才資源,儘管有的學生缺少工作經驗,但是他們的潛能是巨大的,希望你們多引進、多儲備,提升企業競爭力。謝謝!
問:在疫情防控期間,我省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惠企政策措施,尤其在省級層面形成了支持復工復產的「1+X」政策體系。對抓好這些政策的落實,省里有哪些具體部署?
省防控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常務副主任、省政府副秘書長陳廣勝:為確保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兩手硬、兩戰贏」,省委、省政府部署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形成你剛才所講的「1+X」惠企政策。「1」就是2月上旬《關於堅決打贏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 全力穩企業穩經濟穩發展的若干意見》,這是一次綜合型的政策集成,明確了30條措施;「X」就是針對某一領域或者某一類企業的具體政策。現在,廣大企業最關心的是政策如何落地。這也是省委、省政府狠抓的重要環節。我們正採取以下措施:
- 一是努力提高政策知曉度。惠企政策主要涉及降本減負、財政金融支持、保障企業用工、暢通經濟循環等方面內容。對有關重要政策,省政府新聞發布會都作了專門介紹。在此基礎上,還要通過職能部門和新聞媒體聯動,進一步加強政策宣傳推介,爭取讓廣大企業充分了解省里新出台的政策措施。同時,我省已將各類惠企政策在「浙里辦」手機APP中集成,在首頁進入「復工專區」,就能依據相關導引,找到所需政策的辦理指南。
- 二是完善具體實施辦法。對於省里出台的相關政策,尤其像財稅、金融等方面的措施,除了明確總體性的基調外,還要由職能部門及各地加緊制訂相配套的實施細則和操作規程。以上周出台的減稅減費減租減息減支「五減」行動為例,每一個「減」都有對應的量化目標、執行期限和責任單位。我們將緊扣具體的操作環節,逐一細化「五減」政策兌現服務清單,明確每項政策條款對應的聯繫人、聯繫電話。這些清單都將向社會公開發布。
- 三是切實強化閉環管理。按照體系化推進的要求,進一步將任務分解落實到各部門、各市縣,在明確目標的前提下,建立進度晾曬、績效評估等機制。為確保形成閉環,省級相關部門均在網上開設了問題反饋窗口,企業假如遇到政策落地方面的問題,都可以直接反映。對相關工作落實不力的,省里將嚴肅開展約談懲戒。
- 四是大力開展精準服務。2月下旬以來,我省四套班子領導已分赴各市,帶頭指導督查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工作。省里還建立了駐企指導員機制,深入企業開展政策宣傳解釋,點對點跟進各類服務,努力打通政策落地「最後一公里」,更好地讓廣大企業感受到政策的含金量。
問:為切實減輕企業負擔,幫助企業渡過難關,省里已出台階段性減免企業社會保險費的政策,我們知道基本醫療保險在社會保險費中占比是比較大的,這塊的減免政策是怎樣?具體如何實施?
省醫保局副局長、一級巡視員龔源昌:謝謝這位記者朋友的提問!按照省委省政府「兩手硬 兩戰贏」的總要求,醫保系統推出了「減征、緩繳、延期辦」的政策措施,為企業雪中送炭、排憂解難。
「減征」政策,就是減半徵收企業5個月基本醫療保險費。根據國家的指導意見,我們會同省人力社保廳、省財政廳、省稅務局,制定出台《關於階段性減免企業社會保險費的通知》。醫保對企業基本醫療保險的單位繳費實行減半徵收,時間為2-6月份,合計5個月。與國家要求和兄弟省市相比,我省減征工作的有四個特點:一是減征力度大,預計全省減征醫保基金124億元,是近年來減征力度最大的一次;二是減征期限長,國家提出不超過5個月,我省直接按5個月頂格執行;三是覆蓋範圍廣,全省所有大型和中小微企業都可以享受該項政策;四是辦理流程簡便,由醫保費徵收機構直接執行,無需企業另行申請。在省醫保中心參保的,由省醫保局、省財政廳、省稅務局確定具體名單和執行標準;在各地參保的,由當地醫保、財政、稅務部門提出,報當地政府批准執行。
「緩繳」措施,就是困難企業基本醫療保險費可緩繳6個月。我們會同省稅務局出台《關於支持企業做好緩繳醫療保險費工作的通知》,規定受疫情影響生產經營出現嚴重困難、無力足額繳費的企業,可依申請緩繳基本醫療保險費單位和個人繳費部分。相關企業只需要在當月醫療保險費申報期限之前,通過浙江省電子稅務局網站在線申請,提交《社會保險費繳費申報表》《延期繳納社保費申請》申報材料;企業申請後,經稅務部門審批同意,即可享受這項優惠政策。緩繳期限,原則上不超過6個月,緩繳期間免收滯納金,不影響職工個人權益記錄和醫保待遇。緩繳期滿後,企業應當按時通過原渠道補繳相應費款。
「延期辦」措施,就是企業可延期辦理醫保經辦業務。疫情防控期間,針對企業受疫情影響不能及時辦理職工參保登記、繳費、報銷等業務問題,各地醫保部門均延長了業務辦理期限,企業可以在疫情結束後再申報。企業逾期辦理職工參保登記、繳費、報銷等業務的,不影響職工個人權益記錄和待遇享受。
浙江新聞廣播綜合浙江新聞、浙江日報記者嚴粒粒、鄭文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aoi-6XABiuFnsJQVRpIK.html